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年,国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从那时起,"一带一路"的概念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不断发展,其建设中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先导作用逐渐显现。鉴于此,"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消除或减少文化隔阂,更好的推进各文化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融合成为了当下我们更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将着重阐述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先行的重大意义,探索更好地促进文化交流的方法,以推动沿线国家文化的深入合作和交流。  相似文献   

2.
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努力推动民族地区投身"一带一路"战略,既力争唱主角、打头阵,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和开放步伐,又服务中央统一部署,为国家战略实施作出应有贡献。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将民族地区从对外开放的大后方、边陲、末梢,推向了最前沿、重要节点和关键枢纽。这将深刻改变民族地区发展定位,极大促进民族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可以说,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自古以来就与丝绸之路息息相关,有着很深的渊源,各族群众对丝绸之路有着很深的情感认同。要汲取和借鉴历史经验,调动和凝聚各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服务当代实践。民族地区是"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重要节点和关键枢纽。我国2.2万公里陆地边界线中近1.9万公里在民族地区,138个边境县(区、市)中109个在民族地区。已有或规划中的中国和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老挝、柬埔寨、蒙古国、塔吉克斯坦等邻国的铁路、公路互联互通项目,基本都从民族地区跨出国门。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支持不同文明和宗教之间的对话,防止极端思想和势力在不同文明之间制造断层线;共同打击消除走私贩毒、跨国犯罪、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因素,营造良好的国际和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建设中,提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内容,若要实现"五通",必先语言相通。地处祖国西南的云南边境民族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沿线的重要区域。与此同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云南边境民族地区高校担任着东南亚小语种教学的重任,并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沿线区域提供着言语相通的基础保障。面临新时代、新机遇,结合现有资源和现实情况,可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扩充语种数量等方面进行小语种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西北地区就是陆路贸易的重要枢纽。随着21世纪"一带一路"战略的倡议和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我国西北地区民族共同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篇文章就"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西北地区民族共同繁荣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为西北各民族在文化交流、经济进步、政治发展三个方面提供了共同繁荣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蒙古国作为我国的友好邻邦,历史上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经历了确立和快速发展、停滞以及复苏三个时期,虽然经历了历史的阵痛,但冷战结束后,双方适时调整了对外政策,中蒙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后,各方面交流与合作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两国的文化差异给双边关系的发展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所以,通过对中蒙关系中文化因素的具体分析,借助于"一带一路"推进两国关系的未来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西北地区就是陆路贸易的重要枢纽.随着21世纪"一带一路"战略的倡议和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我国西北地区民族共同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篇文章就"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西北地区民族共同繁荣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为西北各民族在文化交流、经济进步、政治发展三个方面提供了共同繁荣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是我国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的有效方式,也是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的伟大创举,将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民族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民族高等教育却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民族高等教育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应该认识到少数民族人才的特殊性,从招生、培养目标、服务体系、就业等方面帮助少数民族人才更好地融入高校学习,从而实现少数民族人才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是我国文化生态和地理生态比较重要的地区,研究这一地区的文化地理要继承优秀文化成果,为民族地区的进步、发展和稳定提供智力支持,因而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科学地研究青藏高原的文化源流;坚持将青藏高原文化研究放到中华民族大文化的背景之下并不断改革与创新;坚持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主义史观并对这一主题深化研究;坚持各民族文化分类研究,以体现各民族的历史创造;坚持历史发展联系的观点,深化各民族文化交流研究;坚持世俗文化第一的价值判断,勇于触碰宗教文化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融的部分;坚持青藏高原是中国统一格局形成重要地理成因的研究等观点。以此观点研究青藏高原文化地理,方能够定位好青藏高原区域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反映好人民群众、各民族的历史创造和贡献,建设好各民族共同的文化家园。  相似文献   

9.
人才是"一带一路"倡议顺利推进和落实的关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实现共商共建共享的愿景和目标离不开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支撑和保障。"一带一路"倡议将国内沿线民族地区变成了对外开放的桥头堡,通过区域内高校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是民族地区顺应时代潮流自觉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应有之举。因此,"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地区培养什么样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如何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不仅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更是民族地区高校人才培养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战略,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又是一次加快发展、实现弯道超越的难得历史机遇。那么,如何才能努力把握好并且肩负起窗口、前沿和民心相通的关键根基作用,抢抓机遇,乘势而为?务实开拓促进发展将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与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并融入到国家和民族地区"十三五"规划中。要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的积极性,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把政策动力和内生潜力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新辐作为祖国的边陲宝地.作为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和枢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和多种文化、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基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各族人民在长期交流融合中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维吾尔族是中华民族火家庭中的一员,和其他民族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维吾尔民族特点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战略是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历史性机遇.民族地区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具有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必要性和历史、区位、资源、人文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民族地区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具有9种模式和3个层次,而风险主要表现在边境安全、跨境犯罪、民族宗教及生态保护等方面.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和枢纽地区,如何发挥优势、规避风险,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当前民族地区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对藏传佛教文化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藏传佛教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特色文化,在古代丝绸之路中具有重要影响和较高的文化地位,可以成为"一带一路"的文化纽带、文化载体和特色内容。同时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要抓住机遇,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应对新挑战,作为"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可以打造文化品牌,成为中华文化的国际表达,符合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要求,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乘势而上,进一步推进自身的健康发展,又要发挥纽带作用、亲和作用和文化展示作用,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我国各地区民族文化传承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贵州台江县具有丰富的独具特色的苗族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一带一路"大的战略背景下,本文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结合台江县苗族文化传播概况,分析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台江苗族文化传播战略定位以及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5.
临沧"直过民族"聚居乡域是我国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沧农业发展的原始之地,也是广大农民汇集之地。没有"直过民族"聚居乡域的发展与进步,无从谈及临沧、云南乃至全国的发展与进步。只有解决好"直过民族"聚居乡域问题才能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坚定、全面的实施,才能促进民族的繁荣与稳定,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为此,可采取振兴"直过民族"原生态旅游文化、振兴"直过民族"聚居乡域生态环境体系、振兴"直过民族"聚居乡域文化教育事业等措施促进临沧"直过民族"聚居乡域全面发展与振兴。  相似文献   

16.
贾学锋 《西藏研究》2003,4(2):36-40
河西走廊南临青藏高原 ,北接蒙古高原 ,是连接中原与西部边陲的交通要道。在藏传佛教向外传播过程中 ,河西走廊起了桥梁和基地的作用。藏传佛教自西夏时期传入河西地区后 ,逐渐在当地宗教文化中居主导地位 ,对这里各民族的经济、文化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也加强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王万平 《民族学刊》2019,10(4):17-26, 102-105
南方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民族流动的通道,而且是一条文化交流的通道。作为许多古老民族生活和迁徙的通道,沿线不同民族在移动的过程中,文化交流交融不断深入和加强,形成了虽然各具特色但又多民族共享的节庆文化。本文主要介绍南方丝绸之路上民族的流动和文化的互动、交融的历史,以及由此所生成的文化共享,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提供一个典型案例,为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乃至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8.
青甘宁地区自古以来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地带,历史上曾有许多民族在这一地区生活、繁衍,同时又将各自的民族文化带入这一地区,使这一地区成为多元文化交汇、交流的地方。这一地区以河西走廊为中心,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段,凡在中国历史上流行传播过的各种宗教文化,都在这个地区传播、流行过,并留下了各自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佛教、景教、袄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及各种中国民间宗教,都可在这里寻觅到各自的历史印证。经过千百来历史演进,许多民族及其文化已沉没于大漠旷野中,踪迹难觅;有的民族,则度过历史的重重…  相似文献   

19.
在"一带一路"战略已然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研究班超在经略西域时在民族关系、民族政策中所取得的成就,对搞好当今民族关系、应对少数民族问题、制定更加合理的民族政策均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本文以班超经略西域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为出发点,系统梳理了东汉时期中央对于西域地区的民族政策的发展脉络,以期对当前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起到以史为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化共享理念为跨境民族教育在现代化语境和全球化趋势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野和实践路径。在"一带一路"倡议将跨境民族地区推向开放发展前沿的时代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要坚持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兼容并包的教育发展观,建设开放共享的公共文化平台,充分利用优质在地教育资源,构建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