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曹鹏  周晴 《中国民族博览》2022,(13):211-213
贝丘遗址是指与人类活动和自然活动相关且含有贝壳堆积的一类遗址,其分布地点主要位于沿海和沿湖。因其独特的地层堆积现象,目前关于贝丘遗址考古报告的编写理念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在梳理学界对理想考古报告已有讨论的基础上,类比了现行出版的贝丘遗址考古报告编写体例。认为考古研究者在编写该类报告过程中,存在受到地层堆积情况、发掘方法、发掘现场记录等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增设考古发掘记录、突破传统探方地层记录方式、吸收科技考古、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等方面加以完善,从而不断提高报告编写水平。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对考古遗址的认识不断加深,空间考古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空间考古中重要元素的识别是确保发掘项目质量及安全性的前提。因此,研究方法和数据对遗址探测和发掘等具有重要意义。在考古学中,遗址位置测量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遗址所处位置不仅关系到遗址自身的发展轨迹和历史进程,也是探索中国早期大型城市发展体系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研究方法以不同时间尺度开展考古遗址空间定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原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长期致力于遥感数据空间使用及研究以及遥感应用于考古勘探中。在此基础上开展考古发掘工作以获取更多重要发掘信息和研究成果,为考古学服务于人类健康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其中很多文物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可以见证历史的变迁和人类文明的进程。一些文物会在考古工作中被发掘,需要得到重点保护。本文对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讨论了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最后分析了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意义以及具体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考古发掘工作中对历史遗迹的保护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分析历史遗迹的特点、考古发掘的现状以及保护工作中面临的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保护措施,旨在实现考古发掘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考古发掘是了解历史、探索文明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情况复杂,各种意料之外的事时常发生,稍不注意,文物就会受到损害。因此,必须做好考古发掘现场的保护工作。本文重点讨论了保护考古发掘现场的重要性与科学性,并阐述了保护考古发掘现场的必要手段,希望能给我国考古发掘带来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6.
考古发掘是了解历史、探索文明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情况复杂,各种意料之外的事时常发生,稍不注意,文物就会受到损害。因此,必须做好考古发掘现场的保护工作。本文重点讨论了保护考古发掘现场的重要性与科学性,并阐述了保护考古发掘现场的必要手段,希望能给我国考古发掘带来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的漫长发展史中蕴含着许多文化,包含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为了将这些文物有效挖掘,考古成为一项探索历史文化的有效活动。在考古活动中,对考古发掘现场的文物保护是考古活动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可以保护文物的状态和样貌,为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奠定基础。本文通过深入探索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理念、现状以及改进措施,给予考古活动的有效性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8.
1974年10月至12月发掘的广西平乐银山岭古墓群在岭南是个重大的考古发现;但是过去把其大部分墓的年代、族属弄错了,以致使这一材料不能得到正确的应用.平乐银山岭古墓群,共发掘古墓165座.原发掘者将其中的110座定为战国墓,写成单独的《平乐银山岭战国墓》的考古报告,又把另45座定为汉墓,一座定为晋墓,合写成了《平乐银山岭汉墓》的考古报告.将一个完整墓群的材料这样割裂发表,对人们联系起来研究很不方便,因而是不科学的.我们知道,一个大的古墓群,常常就是当时一个居民点的公共墓地.其居民子孙繁衍、死生更替,也就使墓葬增多,代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新疆佛教遗址考古陆续有新的发现,调查和发掘的重要佛教遗址有库车苏巴什,哈密庙尔沟、白杨河、拉甫却克,焉耆七个星等。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北庭故城遗址、奇台县唐朝墩古城遗址发掘中也清理出了佛寺遗址,而喀什市莫尔寺遗址考古从2019年起就被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对三江平原地区近30年来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并从地域民族考古学的角度对这些成果加以分析和横向对比。通过民族学、历史文献学和历史地理学对考古发掘的成果和考古调查的成果进行综合研究,能够使我们深刻理解三江平原地区掩埋在地下的古代文明的遗迹与古族的形成、发展、融合、消亡的过程。三江平原是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一系的民族发源地。  相似文献   

11.
西藏昌都卡若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迄今已经30多年,该遗址的发掘揭开了西藏高原早期人类活动的神秘面纱,成为西藏史前社会研究的一个新起点。文章系统回顾和总结了卡若遗址发掘及其科学研究的学术意义,并对其中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状况及其学术进展情况进行了评述,展望了未来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2.
2002年,四川大学考古学系与西藏自治区文物局联合在皮央·东嘎遗址V区发掘了丁东居住遗址.发掘研究表明其与2001年发掘的三处早期墓地属于同一时期,为公元前第一千纪后半期的早期金属时代.这是西藏西部首个经考古发掘的早期居住遗址.文章结合穆斯塘(Mustang)地区考古发现以及喜马拉雅民族志,对其年代、聚落布局、季节性质、建筑特点以及经济形态进行初步探讨,认为丁东遗址代表西藏西部早期金属时代定居畜牧部落的居址,对研究西藏西部早期历史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中央及西藏自治区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藏自治区的文物考古事业日益繁荣发展。文章主要对近20年以来西藏实施的重大文物调查及保护维修项目、考古调查与发掘的重要成果进行了回顾,并对近年来西藏高原考古中新的理论方法的运用、新的研究视角及学术焦点问题等研究新趋势进行了初步总结和探讨。在充分了解成绩和不足的基础上,西藏的文物考古工作定将取得更多成就,并为保护和传承西藏传统文化遗产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自2010年9月老司城遗址被列入全国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录以来,保护、研究、展示工作得到国家各级文物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甚至荣登"2010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围绕老司城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及考古规划、老司城遗址本体保护等议题,本刊特别整理了文化、文物、考古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们对老司城的评价,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相似文献   

15.
<正> 土家族世居湘、鄂、川、黔四省边境地区。学术界关于她的族源,众说纷纭,主要有巴人后裔说、乌蛮后裔说,羌人后裔说和江西迁来说等等,最后一统于潘光旦先生提出的“巴人后裔说”,但是近年来,在湘、鄂、川、黔边地文化沉积带,发掘了丰富的地层考古材  相似文献   

16.
整体提升技术,是在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中,针对特定条件采取的文物提取技术,它区别于文物的单独提取。本文阐述了文物整体提取的基本含义及技术采用的前提条件,从方式方法、使用材料的角度,讨论了基本提取技术、套箱提取技术、石膏提取技术、聚氨脂提取技术四种技术的运用条件、步骤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台南市政府委托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对台南安平古堡进行了一次考古发掘,此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中外陶瓷器,来源涵盖了欧洲、东亚以及东南亚三个地区。本文通过此次出土的陶瓷器,简单探究中国台湾在荷西时代、明郑时代作为中外贸易中转站的角色和地位。  相似文献   

18.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位于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东南90公里,地处罗布泊荒漠无人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雀河烽燧群中的一座。2019至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烽燧遗址实施考古发掘。这是国内首次对唐代烽燧遗址进行的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各项工作取得重大收获,先后获评“202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相似文献   

19.
整体提升技术,是在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中,针对特定条件采取的文物提取技术,它区别于文物的单独提取.本文阐述了文物整体提取的基本含义及技术采用的前提条件,从方式方法、使用材料的角度,讨论了基本提取技术、套箱提取技术、石膏提取技术、聚氨脂提取技术四种技术的运用条件、步骤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红山文化玉器在中国史前玉器发展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考古发掘的有关红山文化玉器资料可知,红山文化玉器种类繁多、造型独特、雕琢工艺精湛,并且还有自成体系的用玉制度,地域和时代风格鲜明。文章拟以考古调查或发掘的红山文化玉器资料为基础,辅之以专家、学者的观点,将红山文化玉器特点进行初步分析,以便更进一步探讨红山文化不同类型玉器尤其是特殊类玉器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内涵,也有助于我们对红山文化玉器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