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月份牌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招贴画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在中国招贴画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月份牌在形成过程中以中国传统民间木板年历画艺术为基础,借鉴西方招贴画、新艺术运动、装饰主义等西方艺术的若干因素,将西方元素与中国元素相融合,在人物形象、画面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格。月份牌的繁荣标志着东西方艺术的融合发展达到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藏传佛教思想对藏族婚俗有着很大的影响。甘孜县藏族的婚礼程序中随处可见藏传佛教的影子,从说婚到完婚,礼物中不可缺少的哈达;祭坛时藏传佛教的“三白”牛奶、酥油、酸奶;认为结亲之日若大雪纷飞是幸福美满的吉兆;新娘到门口象征性地喝一口牛奶;用系有白羊毛的松树枝蘸着掺有牛奶的水向上中下弹三次祭祀诸神等。这一切郜表示新婚夫妇幸福甜美、万事顺愿、喜庆有余。这些婚俗文化反映了当地纯朴的民风民情,并以其独有的风格展现了甘孜县独有的婚礼程序以及在这些程序中根深蒂固的藏传佛教思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田野调查资料,根据热贡文化生态特点,从文化生态学、艺术人类学角度,探讨了热贡艺术的文化生态,及生态系统中的文化特质,并时热贡艺术产业化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乡村问题日益得到关注,国内掀起了一股艺术乡建热潮,艺术家渠岩的许村计划作为艺术乡建的典范已经进行了十年,受到国内众多媒体及圈内人的重点关注,许村艺术节成,为许村计划的一个重要支撑。本文主要浅析许村艺术节中,艺术介入乡村后给当地村民、艺术家、志愿、许村儿童等不同主体所带来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6.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一书中提出艺术的三大作用,这一系列观点的提出为现实主义文学建立了理论基础和美学观点,同时为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开辟新的道路.陕西作家路遥始终坚持走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道路.在他的作品中,将类型化具化为典型环境,塑造了一系列大背景下的典型的小人物,这些人物形态各异,从苦难中走来,构成路遥... 相似文献
7.
8.
9.
王文静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15(1):24-25
欧洲的传统文学、音乐、绘画是在基督教的宗教环境中孕育发展起来的。因此,所有的传统艺术门类都无一例外地打上了宗教的烙印,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也都体现着宗教的色彩。《圣经》自身的文学价值也为世人所仰慕,它的创作手法也成为欧洲作家发掘的宝藏。其中萧伯纳对《圣经》中U型叙事法和典故及人物的借用,是非常成功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动画产业的发展,独立动画因其独立性与艺术性逐步从主流动画中脱颖而出。中国动画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中国独立动画也获得了广大群众的关注。蒙古族文化源远流长,可以为独立动画创作提供多方位的素材与启示。文章拟从独立动画入手,结合对与蒙古族文化的应用研究,探索蒙古族文化作为独立动画创作题材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12.
摄影艺术的发展一直与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摄影一直是技术与艺术高度结合的产物。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摄影艺术与其他艺术学科相融合,衍生出多种摄影艺术创作方式,拓展了摄影作品的创作空间,不仅发生了内容到形式上的革新,更是观看与思维上的新生。本文将从当代中的摄影艺术作品入手探讨当代摄影中的书写与解读。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地区的伊斯兰建筑艺术是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长期相互影响的结晶,是伊斯兰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相互融合的结果。中国伊斯兰建筑主要是以清真寺为主,体现出浓郁的东方建筑色彩。内蒙古地区清真寺建筑集中体现了伊斯兰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有机结合,多元文化及建筑艺术的交融使内蒙古地区清真寺建筑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我爱老山兰》歌曲的创作背景,以《我爱老山兰》为例,分析了老山红色歌曲体现的精神价值,分别从老山红色歌曲体现的精神和老山歌曲体现的意义两个部分展开论述,以《我爱老山兰》为例,介绍了老山红色歌曲的艺术形式,从演唱技巧主题意蕴的体现两个角度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文章考察了西域民俗文化对唐诗创作的影响情况,发现只有西域酒俗对唐诗尤其是唐饮酒诗影响最大。西域酒俗具有迷恋性、狂欢性、自由性三个特点,这在李白以及其他唐人大量的饮酒诗中都有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职业教育尤其是教学模式和教学能力也在进行积极的发展和探索着.本文以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为例,研究并探析创新艺术教学模式,推进教学能力提升在艺术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20.
民族音乐也即诞生于各个民族生活劳动实践当中,具有鲜明民族色彩的传统音乐。陕北位于黄土高原,地形复杂,再加上陕北人淳朴的情感,孕育出一首首动人的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是陕北民歌当中的代表作,主要讲述了一对青年恋人郝增喜与凤英深情相爱,但最终无奈分手的故事。这首歌曲调自由灵活、歌词质朴幽默,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深入分析其艺术特色有助于更好地把握陕北民歌的特征,传承发扬地方民歌文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