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典诗词歌曲大多是由古代文人雅士或者现代作曲家谱曲的诗词音乐作品,本文介绍了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存在的价值、将其融入高职院校教学中的意义与方法,以期在加深高职院校学生对于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理解的基础上,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加以传承与发扬,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声乐艺术、民族艺术也在迅速发展,民族音乐中不断的融入了美声唱法元素以及其他文化艺术精髓.文章主要分析草原歌曲《莫尼山》的背景介绍及演唱过程中如何将美声唱法完美运用于草原歌曲的演唱当中,并提出了在演唱这首作品时美声唱法中气息、高位置、共鸣腔体的融入以及美声唱法在咬字吐字的融入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民族习惯法的经济分析》一书将经济分析法学的理论成果与民族习惯法的研究结合起来,是民族习惯法研究方面的一种可贵的尝试。文章首先就其立论的经济理性相关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理性不能仅仅从一个行为带来多少直接的经济收益这样一种狭隘的标准来理解,而应从更宏观的生产生活方式、背景去理解各项习惯法制度。接下来对书中涉及到的成本问题、有限自利问题进行了介绍,认为全书在这些问题上的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新意。 相似文献
4.
音乐美学作为音乐学研究的基础理论学科,无论是学科性质还是研究方法,都离不开哲学这个深厚的理论根基.众多艺术门类之一的音乐艺术,其美学思想也与古希腊美学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作为一名音乐美学的初学者,本文以古希腊时期美学的典型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美学思想为切入点,试析音乐美学与古希腊哲学、美学之联系,也以此作为对《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美学评述》一书读后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6.
民国时期“史学危机”表现在其视野和理论解释力的狭隘和偏颇,史学转向意味着关注社会、普通人和边远民族“民族”叙事的社会史写作新趋向。以王桐龄等人撰写的四部《中国民族史》为主要内容的民国时期社会史写作围绕“汉人主体”,通过描述古代中国各民族相互抵触、排斥、同化和融合的多元、复杂历史实践,展示、证明和解释了中华民族为“血统”与“文化”的“混合体”这一社会事实和历史性结果。如此,社会史写作趋向对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国家话语体系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嘹歌》的特色及其在壮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壮族《嘹歌》文化研究之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嘹歌”是壮族歌谣的经典之作,它具有篇幅宏大、内容广博、以情为主、纪实史诗、风俗尽显、手法独特、音韵优美、魅力四射的特点,在壮族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9.
我国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理论指导一直都是跟随着国家文化教育发展的现状,围绕着我国现代小学生心理变化及未来发展而规划的。2022年最新公布的义务课程标准,在之前课标基础上增加了创新性的亮点,为广大老师们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方向。新课标在教学目标,实践指导及课程规划等方面做了较大的改变。其中教学目标是修改内容中的一大亮点,针对于各个学段学生的教学目标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围绕低学段学生的学情情况,对课标教学目标内容,展开思考与研究。研究对象——低学段指的是在六年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二年级的学生,其年龄均为七岁上下,心智与思维体系尚在构建当中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c小调前奏曲》创作于1971年,是现代华裔作曲家黄安伦早期创作的钢琴作品之一。在曲中他借鉴西方传统技法又保持着中国民族风格的有调性创作,熔铸出民族之韵,奏响华夏大地。为更好地把握作品,本文将从创作背景、创作特色及演奏难点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谷苞先生是生于西北、长于西北、长期工作于西北的唯一的老一辈民族学专家。新近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民族研究文选》(下简称《文选》),收集了谷先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文章。《文选》不仅充分表明谷先生在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展示了中国民族学在西北发展的足迹,并为中国民族学在西北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许多值得十分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声乐演唱既是运用声音诠释艺术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抒发自身情感的途径.演唱者将自身情感与演唱的作品融合为一体,不仅可以增强演唱的层次感,还能让声乐作品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成功引起听众的共鸣.情感是声乐演唱艺术魅力的源泉,同时也是成功演绎声乐作品内涵的关键所在.有鉴于此,本文以歌剧《沂蒙山》中的唱段《苍天把眼睁一睁》为例,... 相似文献
13.
郭学勤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5,(3)
干学伟是一位非常有成就的电影家,他曾创造了中国电影三个“第一”。他1950年拍摄完成的新中国第一部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内蒙人民的胜利》,不仅开了新中国少数民族电影之先河,而且该片在选用少数民族演员饰演本民族角色、表现少数民族特性等多方面给新中国少数民族电影以先导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武秋莉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17(6)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可以说是培养人的道德修养的,也是一门培养反思精神、进取精神、铸就健康人格的特殊课程。在大学生中开设《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希望《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的开设,能让每一位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将其很好地运用到现代的生活理念之中,并以最好的姿态尽可能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5.
16.
《民族论坛》2019,(4)
《民族关系和谐性监测预警及主动调控机制研究》一书是民族学与管理学交叉研究的优秀成果,系统建构了民族关系监测预警及调控的理论框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开创性。该书将管理学理论引入民族关系研究领域,特别是基于和谐管理理论构建了民族关系动态监测预警体系;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以及大数据分析相关方法用于民族关系监测预警过程,建立了民族关系和谐性预警调控实践模型,以提高预警调控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本文从七个方面对该专著的内容进行了评介,专著的若干观点既是对民族问题研究或民族事务治理理论的丰富扩展,又可为各级政府部门开展民族工作或民族事务决策提供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情其实都与文明礼仪有关系,比如课堂礼仪、服饰仪表、尊师礼仪、集会礼仪、升国旗仪式、公共场所礼仪、婚丧嫁娶礼仪等.那么,合唱与文明礼仪有关系吗?当然有.我国自古有制礼作乐的传统,礼乐教化成为中华文明中最突出的特点.文明礼仪正是思政教育内涵中的一种,乐教思想更是人格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完美结合.因... 相似文献
18.
2010年4月28日,由《民族研究》杂志社、西南民族大学联合主办,我校西南民族研究院、西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和《民族学刊》编辑部承办的“第三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宗教、民族与社会”在我校隆重开幕。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赵心愚,《民族研究》杂志社副主编刘世哲,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沙马拉毅出席活动。论坛开幕式由沙马拉毅副校长主持。来自全国的高校和民族科研机构的8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开幕式。赵心愚校长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指出,我校一直重视民族学、宗教学研究,注重加强民族学、宗教学的学科建设,宗教学硕士点是学校最早建立的硕士点之一。建校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第三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在我校隆 相似文献
19.
族群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安全,而且也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族群冲突加剧,全球化与族群冲突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与学术界研究的重大问题。在多民族、多文化的东南亚地区,族群矛盾深刻,这不仅给当事国人民造成诸多痛苦,而且引发危及国 相似文献
20.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是一门综合性的作曲理论课程,而钢琴伴奏则是推动课程教学深入开展的有效载体.文章基于此,首先介绍了左权民歌及其钢琴伴奏,继而分析了《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教学现状,总结归纳了左权民歌钢琴伴奏在《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中的运用意义,包括丰富课程资源、推动钢琴民族化发展、传承左权民歌文化,最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