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盼望已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于2011年6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成果,也标志着我国将以法律的手段和更规范的措施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艺术精品灿如星海。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在当前的商业市场环境下不断遭遇生存和发展困境,首当其冲的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文化是重要的国家资源,更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文化资源向消费模式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道路,是每个非遗人面临的困境,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电影《百鸟朝凤》通过对唢呐这一非遗艺术在现实社会中被边缘化,唢呐艺人生存十分艰难的困境表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出路问题凸显了出来。  相似文献   

3.
薛洁  韩慧萍 《民族论坛》2012,(22):48-51
家庭教育保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处于启蒙、基础地位。文章针对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保护的家庭教育传承现状进行分析,认真思考,提出实施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家庭教育,以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家庭教育保护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词汇是从2001年开始频繁进入人们视野的,目前为止我国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近上千条,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涉及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本文结合新疆各民族间文化认同、文化差异、文化交融等特点将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进中的几点思考进行简单的陈述.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生在以往传统文化事项所处的自给自足的生态文化圈改变、大量异文化与本土文化开展对话之时。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对话不可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流变性"的根本特征也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文化事项。立足于既定现实、在尽量减少其精神文化内涵消失的前提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营造一个当下生存的自环境,才是保护与传承非遗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6.
论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龙江省共有18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鄂伦春族就占5项;做好该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是传承与弘扬中华各民族文化、提升黑龙江省旅游品质的关键所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为切入点,介绍了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在客观认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与利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生在以往传统文化事项所处的自给自足的生态文化圈改变、大量异文化与本土文化开展对话之时.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对话不可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流变性"的根本特征也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文化事项.立足于既定现实、在尽量减少其精神文化内涵消失的前提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营造一个当下生存的自环境,才是保护与传承非遗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8.
以敦煌的6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出发点,分析现代社会非遗传承人才缺乏的原因,针对敦煌非遗的特殊性,提出保护与传承敦煌非遗的可行性措施——基于政府政策和科学研究自上而下的引导保护,结合社会各界人士的实践工作的多方合力的保护传承方法.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教育进校园,是一项弘扬民族文化的创造性举措,是培育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更对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本土认同感、责任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明调”项目走进校园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引导学生融入本土文化之中,从小识非遗,从小学非遗,从娃娃抓起,更好地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苏发祥  吕众林 《中国藏学》2023,(4):11-19+209-2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之一。西藏非物质文化种类齐全,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资源。西藏的边境线长度仅次于新疆,是我国边境线第二长的省级行政区。因此,西藏边境地区的乡村振兴关乎我国西南边疆的安定和西藏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和战略意义。西藏错那县勒布沟有四个门巴族民族乡,是我国门巴族集中居住地。文章以勒布沟门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结合田野调查资料,论述了该地非遗文化产业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赋能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和当地政府通过非遗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策略,认为勒布沟的实践经验对西藏其他边境地区的乡村振兴具有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教育进校园,是一项弘扬民族文化的创造性举措,是培育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更对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本土认同感、责任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明调"项目走进校园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引导学生融入本土文化之中,从小识非遗,从小学非遗,从娃娃抓起,更好地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事实证明,对文化遗产带来最大破坏的不是大自然的力量,也不是没有完善的相关保护措施,而是从根本上就没有响应的保护观念。这也是现阶段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特别是一些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传承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陈丽 《民族论坛》2013,(6):52-54
正黄梅调、花鼓戏一起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徽派建筑与土家吊脚楼相映成趣,湘绣、汉绣与景德镇瓷器各领风骚,剪纸与年画雅俗共赏,傩面与漆器传递着古老的信息……5月23日-6月2日,由湖南、江西、湖北、安徽四省文化厅联合主办、四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湖北美术馆承办的"第一届湘赣鄂皖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以四省众多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代表性传承人现场演绎,首次共同向人们奉献了同处北纬30度线,山水相依、地域相近、人缘相亲、文脉相同的湘赣鄂皖四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盛宴,吸引了众多市民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创新性转化,研究地域性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创新思路。基于“从遗产到资源”的视角,以“文化资源整合”为切入点,架构“台州非遗”文化资源整合视域下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理念模型,并运用于“和合礼茶”主题茶具产品的创新设计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茶具创新设计的耦合,不只是传统元素的移植和嫁接,而是立足于演化之后的创生:“共生同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后是“同质异构”的地域文化基因。通过对“台州非遗”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核的深入剖析和凝练,支撑了我们在茶具设计过程中对台州“和合文化、山海文化”符号的重构、转换和意象化表达。  相似文献   

15.
非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我国重点开展的工作,其中对非遗传承人进行不同形式的培训可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传承、发展的能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围绕非遗保护的伦理原则与非遗传承人群培训进行研究,以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现代设计文化语境从不同视角进行分析,并分别从自然、人文、精神与经济的角度解释扬州通草花手工艺传承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期望能促进通草花手工技艺向着多途径与多元化方向发展,引发社会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手工艺保护与传承问题的关注,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树立文化自信增砖添瓦。  相似文献   

17.
山东古筝文化历史悠久、自成一派,具有广泛影响.其中,菏泽最具有代表性.位于鲁西南地区的菏泽戏曲文化丰富,古筝文化在戏曲文化的基础上繁荣发展,独树一帜.菏泽市郓城县将山东古筝文化推向了高峰,不仅培养出大批优秀古筝演奏家为家乡增光添彩,而且坚守对古筝制作工艺的保护与传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郓城刁庄古筝的传承者一代代不忘初心...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长期工作,高校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对传承中华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高校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能够改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缺乏保护人员的问题,也能够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有序开展,还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高校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能继承民族的根,弘扬民族的魂,使中华文化永久获得传承。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拥有少数民族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项,代表着该省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最高成就;以辽宁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为基础,分析其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措施,以促进该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永续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借以推动辽宁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振兴.  相似文献   

20.
<正>湖南省人民政府日前公布了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扩展名录,共70项,加上已经公布的第一二批名录项目,湖南省省级"非遗"名录项目总数达220项。据悉,2011年,湖南省文化厅就开始了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和评审工作。根据《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的要求,湖南省文化厅组织有关专家按照评审原则、程序和标准对全省14个市州及省直有关单位申报的112个项目进行了审议,对推荐项目进行两轮公示之后,经提交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审定,报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最终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