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物馆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公共文化机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博物馆应有的责任担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前进的精神支柱,作为文化资源集中且丰富的博物馆,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社会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金林  卞之峣  董佳婧 《民族学刊》2023,(10):20-26+14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各族人民的代代传承中延续至今,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在各族人民的历史发展、生产生活中起着独特的价值引领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者相辅相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宝藏,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激励各族人民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章在深入分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策,包括四个方面:增强文化自信,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以人民为中心,激发各族人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强化学校教育,守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道;发展特色产业,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教育中占据一定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注入大概念这个教育理念,结合美国先行的教育观点对其进行评价和分析,尝试通过高中学校美术课程开发的途径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教育中占据一定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注入大概念这个教育理念,结合美国先行的教育观点对其进行评价和分析,尝试通过高中学校美术课程开发的途径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几年中,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重大场合提及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自信的基石,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推崇。传统工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在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本课题对文化自信、传统手工技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展开调查,分析传统手工技艺的现状及发展困境,针对传统手工技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困境,提出传统手工技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继承与发展的多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康战强 《回族研究》2023,(1):97-102
西部民族美术植根于民族文明的交流互鉴,生发于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在多元民族文化领域中,西部民族美术以丝路文明传播为线索,由多元文明形态和文化关系构成了西部美术的创作思路。西部民族美术作品对于时代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媒介作用和积极的文化能动性,对于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起到了直观的调和作用,这一特征使得西部民族美术可以跨时空、跨地域地传承发展。宏观地看,西部民族美术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母体的地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西部美术创作的根基。微观地考察,西部民族美术包含丰富的共生关系,西部各民族文化之间呈现相互依存、相互包容、相互发展的共生形态,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生态系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得到了孕育和弘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心理结构被进一步强化,各民族的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被进一步巩固。  相似文献   

7.
郑敏 《中国民族博览》2022,(1):71-74,9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目前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重要内容.在当代高度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上除了因循传统人际传播的范式以外,还离不开信息媒介构成的融合传播机制的影响.粤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岭南粤方言区族群的文化标志之一,在当前高等音乐教育系统中建立粤剧文化传承模式,无论在文化层面、社会层面还是在政治层面都具有...  相似文献   

8.
在文化安全视域下探讨网络文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特点、传承作用和"共情"特征,明确网络文学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三种体现方式分别为直接继承、合理扬弃和融合创新,必须符合文学艺术审美规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文化安全视域下探讨网络文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特点、传承作用和"共情"特征,明确网络文学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三种体现方式分别为直接继承、合理扬弃和融合创新,必须符合文学艺术审美规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土家族滚龙连厢于2009年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滚龙连厢课程的构建和推广两方面出发,去研究其在高校中传承的价值。课程建立在教材的基础上,滚龙连厢教材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型于舞蹈教学实践。课程采用线上与线下相混合的模式推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在学生视野,能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对热爱,使学生用实际行动加入到非遗舞蹈的传承中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趋势愈发明显的背景下,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严峻的危机和挑战,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已经是当务之急,对于新时期的初中生来说,让他们在美术学习中学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初中美术教学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有利于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初中美术课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中关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指出了初中美术教学着手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最后就初中美术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幼儿园教学中音乐教学的地位明显提升,并且成为培育幼儿审美素养、促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提升幼儿道德品质的关键教学活动之一.在大力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归教育、生活的大环境下,于幼儿园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是彰显育人价值、夯实文化软实力的应有之义.基于此,文章以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在幼...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佛教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独特丰富的和谐思想和文化资源.近年来,湖北佛文化得到政界、教界、学界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从全国佛教文化先进地区的发展现状来看,以及与佛教文化发展比较兴旺、佛教文化作用发挥比较正常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湖北佛教文化资源远未充分开发和利用,佛教文化产品和成果远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迫切的需要.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传承、弘扬湖北佛教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相关工作者认真思考,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4.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重要精神纽带。在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有些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认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人们在接受信息过程中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给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严峻挑战。对此,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通过各种途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将详细阐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刍议。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文化热潮与互联网的兴起形成巨大的文化市场需求,而优秀传统文化所占市场份额较小、文化产业分布高度集中、地区发展不平衡和行业同质化严重等问题,都导致了优秀传统文化市场发展愈发艰难。本文结合文化产业的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策略,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变目前社会上"重物质而轻文化"的现象,让人们明白文化的重要性,从而珍重我们自身民族的璀璨文化,坚持传承与弘扬富有社会正能量的中华传统文化,进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期公益夏令营研学重点:走进南粤主要博物馆、美术馆和岭南四大园林(清晖园、梁园、余荫山房、可园),还有中山的主要宗祠建筑、白石红色研学基地等。坚持"以美育人,传承南粤优秀文化。"贯彻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发挥南粤文化资源优势,利用富有的岭南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华侨文化、乡情民俗等,特开展本次的"南粤美,我传承"公益夏令营亲子研学活动,引导青少年及其家长(亲子家庭)提高审美素养、陶冶高尚情操、传承优秀文化、增进民族情感,做到文化自信、博学多才、升华境界。同时,也唤醒大家对文物的重视和保护,正确对待、学习中华优秀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文化热潮与互联网的兴起形成巨大的文化市场需求,而优秀传统文化所占市场份额较小、文化产业分布高度集中、地区发展不平衡和行业同质化严重等问题,都导致了优秀传统文化市场发展愈发艰难。本文结合文化产业的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策略,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变目前社会上"重物质而轻文化"的现象,让人们明白文化的重要性,从而珍重我们自身民族的璀璨文化,坚持传承与弘扬富有社会正能量的中华传统文化,进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期公益夏令营研学重点:走进南粤主要博物馆、美术馆和岭南四大园林(清晖园、梁园、余荫山房、可园),还有中山的主要宗祠建筑、白石红色研学基地等。坚持"以美育人,传承南粤优秀文化。"贯彻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发挥南粤文化资源优势,利用富有的岭南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华侨文化、乡情民俗等,特开展本次的"南粤美,我传承"公益夏令营亲子研学活动,引导青少年及其家长(亲子家庭)提高审美素养、陶冶高尚情操、传承优秀文化、增进民族情感,做到文化自信、博学多才、升华境界。同时,也唤醒大家对文物的重视和保护,正确对待、学习中华优秀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9.
<正>赓续文脉,使命惟新。悠久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拥有1200多年历史的中国书院文化,便是这根和魂的重要载体、这一根基的重要柱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先后考察湖南长沙岳麓书院、福建武夷山朱熹园(武夷精舍)等,阐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深深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相结合,表达了对弘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类文明美美与共的殷切期许。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高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大量资源,确保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保持正确方向。本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做出论述的基础上,以提升二者融合成效为出发点,对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融合工作开展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