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山水画在历经早期"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山水构图审美绘画特点以后,逐渐发展到五代至两宋的、从成熟到辉煌的绘画历史时期。本文以五代、两宋时期山水画的审美构图特征展开分析,梳理探讨这段历史时期中国山水画从"全景式构图"到"边角特写式构图"的演变、特点,以及对后世山水画创作的审美与艺术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瑞智 《民族论坛》2012,(12):84-8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白马文化"汉化"和"藏化"现象日趋严重,语言的蜕化和湮灭逐年加快,面对濒危的白马语,及时全面的抢救成为当务之急,魏琳、莫超主编的《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语言卷》的出版发行首次向人们展示了现代陇南白马语的珍贵性和独特性。该书资料翔实,内容充实,是一部抢救和保护白马语不可多得的著作,对人们认识、挖掘、整理、研究和抢救白马人的语言,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陇南至四川有多处叫"二郎坝"、"二郎山"和叫"鸡石坝"、"石鸡坝"的地名,也广泛流传着"二郎神斩蟒"的传说,反映了氐人由仇池山、骆谷一带向南迁徙的踪迹.四川平武县的白马老爷山是仇池山的象征,平武白马人中关于白马老爷山的传说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氐人由陇南经文县到平武的经历.文县铁楼石鸡坎等处白马人是氐人南迁中最早留下来的一支,保留着氐人较原始的民俗和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4.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元代,由于主要的创作群体"文人士大夫"的特殊境遇,使他们在"以画寄情"的过程中,以高逸为尚,强调脱俗的境界.尤其是以"元四家"为首的元代绘画,在重视抒发个性感受的同时,更强调以意境入画,真正把中国山水画提炼到一个纯粹意境化的审美高度,使"逸气"成为元代山水画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从解读"道"的内涵着手,进而扼要分析"道"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影响,认识中西艺术的基本差异.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山水画作为国画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其色彩运用在悠久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完善和成熟。我国国画重视创作意境,所谓"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色彩运用是山水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意境表达的主要载体,在国画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对国画山水中的色彩运用进行研究,简述山水画色彩运用的历史变革,分析中国古代思想对国画创作的影响,并探讨国画山水色彩运用的借鉴创新和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水墨山水画是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思想文化的涌入,传统水墨山水画在传承和发展上受到了很大冲击,为了使水墨山水画能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传递时代精神,大部分艺术家对山水画中水墨艺术形式开始了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以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本文将基于水墨山水画产生的时代背景、影响水墨山水画发展的因素,对山水画中水墨艺术形式的传承和发展策略展开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8.
山水画产生于六朝,起初只作为人物画叙事场景的点缀。唐朝中期,青绿山水画由李思训父子推向成熟。另一面,王维力主变革,在士大夫们"水墨更宜乎道"的时代呼唤中,王维提出了"水墨兴吾唐代"的口号;在"度物象求其真"的时代追求中,理法受到了进一步的重視。于是"皴法"应运而生。五代,荆浩、董源的出现,确立了皴法的型态基础,使山水画技法得以初步完善,促使了这一画科进入了文人画自觉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9.
山水画产生于六朝,起初只作为人物画叙事场景的点缀。唐朝中期,青绿山水画由李思训父子推向成熟。另一面,王维力主变革,在士大夫们"水墨更宜乎道"的时代呼唤中,王维提出了"水墨兴吾唐代"的口号;在"度物象求其真"的时代追求中,理法受到了进一步的重視。于是"皴法"应运而生。五代,荆浩、董源的出现,确立了皴法的型态基础,使山水画技法得以初步完善,促使了这一画科进入了文人画自觉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山水画作为国画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其色彩运用在悠久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完善和成熟.我国国画重视创作意境,所谓"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色彩运用是山水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意境表达的主要载体,在国画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对国画山水中的色彩运用进行研究,简述山水画色彩运用的历史变革,分析中国古代思想对国画创作的影响,并探讨国画山水色彩运用的借鉴创新和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绘画史上,王维以独具神韵的水墨山水画作品被后世画家尊崇为一代宗师.后世学者认为,王维在绘画领域的历史地位,实际上比他在诗歌领域的地位更高.王维"空灵淡远"的水墨画风,几乎影响到中唐以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全部历史.细读这位一代宗师的水墨山水画精品,人们禁不住为其中不尽的诗歌之美所吸引,为其中幽远玄妙的禅味所陶醉.  相似文献   

12.
正李小可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山水画家,对中国画艺术尤其是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产生深远影响。小可先生自幼受父亲李可染艺术思想的熏染,坚守文化使命,深研传统画学,坚持深入生活,致力艺术创新,为山水画表现形式和水墨语言的现代创变作出了可贵的探索。他勤于耕耘,奋力探索,身体力行到全世界各地采风写生,尤其对西藏和黄山两处格外钟爱,分别踏访三十余次之多,创作出以西藏为主题的"雪域藏迹"、以黄山为主题的"山水黄山"和以北京为主题的"水墨家园"等系列作品,为我们留下了大批宝贵的艺术财富。  相似文献   

13.
山水画到宋朝达到鼎盛时期,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同时,随着山水作品的发展,山水画画论的研究也更加深入。《林泉高致》中提出山水画中烟云四时不同的观点,并对四季的烟云进行整体概括。以《林泉高致》中的论述为基础,从青绿山水、南方山水和北方山水三个方面进行整理,进而区分山水画四季的形态。为了清晰的描述山水画四季间的关系,文章运用类比的方式,对宋朝山水画中部分作品的烟云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探讨画论中的论点,为山水画家创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山水画的主流传统中,是以笔墨系统为中心,追求其笔墨精神的书写和绘画技法的运用的。在其山水画发展主流的传统中,云南具有边陲文化的独特性。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与山水地貌的多样性使云南呈现出"异域"的文化个性,作为文化呈现形态的艺术在其文化滋养下呈现出地域性的风格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云南山水画出现新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凸显其地域的魅力特色的同时,也在追求笔墨语言及形式的更新。在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双重情境中,云南山水画家在继承和创新中摸索实践,不断地进行笔墨语言的探索及笔墨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山水画的主流传统中,是以笔墨系统为中心,追求其笔墨精神的书写和绘画技法的运用的。在其山水画发展主流的传统中,云南具有边陲文化的独特性。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与山水地貌的多样性使云南呈现出"异域"的文化个性,作为文化呈现形态的艺术在其文化滋养下呈现出地域性的风格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云南山水画出现新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凸显其地域的魅力特色的同时,也在追求笔墨语言及形式的更新。在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双重情境中,云南山水画家在继承和创新中摸索实践,不断地进行笔墨语言的探索及笔墨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山水画教学的教学形式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北宋时期,宋徽宗更是把绘画并入科举制度与学校制度里面,从而开创了山水画教育的先河。从此,中国山水画的教学,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教育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代高校山水画教学也呈现出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缺乏规律性的理论规范、学生容易被教师的好恶思想所左右等。因此,把黄宾虹的绘画思想理论融入目前高校的山水画写生创作教学之中,具有山水画理论高度的一种指导性的绘画理论的提出也是时代所需,也对当下我国高校山水画写生创作课程的教学导向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社会环境的变化使许多职业画家的作品中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文人化倾向。本文以华喦为例,对其作品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到诗歌、书法和绘画的相互融合,通过有形的画卷和书法,对无形的诗意进行展示,体现出了一种对于"静"和"空"的禅意追求。本文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对华喦山水画中文人化倾向的成因及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湘西的大山以其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和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生态环境被公誉为是"中国山水画的原本"、"扩大了的盆景"、"缩小了的仙山",其中被华国锋题为"天下第一奇山"的武陵源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9.
云是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表现内容。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云在画面结构、情感表达与完整性上起着独特的作用。古人云:"山无云则不秀",云观之虚无缥缈,变化万千而不可捉摸,受到多种内因外因的影响,山水画与风景画在"云"这一物象的表现方式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笔者认为,在差异的背后,所反映出的除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外,还有中西方不同的审美理念与民族文化个性心理。  相似文献   

20.
云是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表现内容。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云在画面结构、情感表达与完整性上起着独特的作用。古人云:"山无云则不秀",云观之虚无缥缈,变化万千而不可捉摸,受到多种内因外因的影响,山水画与风景画在"云"这一物象的表现方式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笔者认为,在差异的背后,所反映出的除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外,还有中西方不同的审美理念与民族文化个性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