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泛在学习的交互性、混合性特征在跨境教学中独具特色,从泛在学习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应用的角度出发,探讨汉语跨境教学具有广阔前景。认为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种跨境教育,受国别、时空、层次、个性、师资、教材、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随需求迅速增大,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其中,母语国教育资源是最受信赖的主力资源。发挥好母语国优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泛在学习推动各国学习者与汉语母语国教师建立起一种新的教与学关系,有助于另辟蹊径,缓解日益紧张的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2.
信息理论是语言学里布拉格学派提出,韩礼德对之做了进一步探讨的一个理论.中西思维模式的不同是让许多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头痛的一个问题.从信息结构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中西思维模式的一些不同之处,以期对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陈万会 《民族论坛》2005,(12):58-59
我国的外语教学方法大都源于西方国家,而汉语与目标语之间有着巨大的区别,因此西方的教学理论不一定完全适用于中国特定的外语教学环境,产生于西方的教学方法也不一定完全适合中国外语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学习传统。我们在吸取国外外语教学理论精华的同时,应当借鉴中国传统语文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级汉语口语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语言学界对此研究也较为薄弱,这一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口语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对处于承上启下阶段的中级汉语口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症结,运用构建主义理论对中级口语课堂教学进行指导,能引领中级阶段的学习者尽快走出语言学习的"高原区",更好的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语言迁移理论、王希杰的四个世界理论,并且把语言迁移理论与四个世界理论相结合,应用于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的英语教学中.教学者应促进学习者英语学习中四个世界的正迁移,使教学更能为系统地概括英语学习中的基本规律,学习者更好地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6.
基于跨文化言语行为实现项目(CCSARP,)采用开放式问卷,实证研究了西安和上海等地不同人士的汉语请求行为使用策略,研究发现直接请求策略和询问型策略凄型在汉语中使用频繁.这不仅完善了CCSARP的内容,而且提高了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交流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汉语拼音为主的汉语字母商标词已不能满足拓展国内外市场的需要。汉语字母商标词的英语化已成大势所趋。汉语字母商标词的英语化有多种表现形式。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这种“英语化”了的字母商标词将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8.
考察越南学习者对汉语完成体标记"了1"的习得。研究发现,越南学习者"了1"的习得不完全支持情状体优先假设。在达成动词情状中"了1"使用率较高,习得较好,但在完结动词情状中"了1"使用率不高,习得较差,和活动动词、状态动词差别不大。"了1"的习得最突出的问题是使用不足,特别是在有终结点的句子情状中使用不足。造成这一习得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汉语时体系统自身的特点,二是学习者的母语负迁移。  相似文献   

9.
魏红华 《民族论坛》2006,(12):58-59
当代汉语词缀通常分为纯词缀和类词缀。与英语的接触加速了汉语的词缀化倾向。当代汉语中的一些新词缀受英语影响广泛使用在书面汉语中,有多产和功能扩展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民族文化接触促进文化涵化,文化涵化促进语言习得。推进藏族地区双语教育模式下的汉语习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达真《康巴》和阿来《空山》对藏族地区汉语习得的文学抒写,在揭示民族文化接触对藏族地区汉语习得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对当下民族地区汉语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推进民族地区的汉语教育,应加强民族文化接触,积极开展双语教育,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汉语习得水平,从而有助于民族文化融合共生和各民族社会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双语学习者来说,复句是大多数双语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目的语时遇到的重难点,其中因果关系复句更是类型复杂,语意丰富,用法多样。只有通过系统的研究学习语法规则,才能正确的理解和掌握目的语,才能表达出思路清晰、语义通顺的句子,并树立和完善双语学习者的逻辑思维方式。对现有的资料库、语料库做了对比研究分析,归纳出汉语和哈萨克语因果关系复句的表达形式、特点及应用时出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希望对学习汉哈语因果关系复句的学者有着一定的启示、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2.
"所"字是一个无论在古代汉语还是在现代汉语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的虚词,因此,研究"所"字的语法化过程及其成因,不仅有利于我们弄清"所"字语法化的成因与机制,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汉语语法化的理解。本文从历时的角度探讨了虚词"所"的语法化历程,分析了"所"字语法化的成因与机制。  相似文献   

13.
请求策略内在维度包括请求策略类型、策略形式、内在限制语和外在限制语,在以言行事过程中社会距离因素规定并影响着请求策略的选择。通过实证方法对新疆哈萨克族汉语学习者请求策略进行语用对比研究,进一步说明言语行为语用策略具有普遍性和鲜明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汉语与英语称赞语的基本交际模式为切入口,以中国与美国人为样本人群,从称赞和回答两个环节着手,试图发现影响汉语和英语称赞语基本交际模式的汉语及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与世界各国间的交流日益密切,汉语越来越受国际认可和欢迎,学习汉语的浪潮也是很高。但是,这是把双刃剑。它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传统的汉语国家教育以及传统文化教学不能满足中国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本文在前人理论实践的基础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进行探讨,为汉语教育中文化的教学探索更加有效的方法。深刻剖析现阶段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在此视点上探讨文化教学的内容及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叶南 《民族学刊》2013,4(5):76-80,127-128
汉语国际传播中,对外汉语教学存在着教师、教材和教法的本土化问题。其中教材的本土化是关键。目前西部民族高校缺乏本土化的对外汉语教材,致使学习者不能通过教材了解西部少数民族文化。编写西部区域特色教材要突破的难点是初级教材课文语料超纲词的问题;中级、高级教材课文语料易读性的定量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7.
时间副词在语言交流中是一种层见迭出的现象,研究它对避免交流和翻译过程中产生歧义具有重要意义。汉语和维吾尔语分属于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类型,二者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然而语言的差异性给很多目的语学习者带来了许多挫折与挑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汉维语时间副词的定义、类别、语法特征及其在句中所作的句子成分等方面的异同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希望本文能帮助语言学习者将汉维语时间副词更加准确地运用到实际交流中,为学习目的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先后召开了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形成了以发展、安全、制度、人民、团结为核心的国家治藏话语体系。国家治藏话语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思想为指导,以西藏具体实践为立足点,是西藏走向现代化发展的内在需要,体现了党和国家治理西藏的意志。本文以中央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内容为文本材料,利用计算机NLPIR汉语分词系统软件进行词频分析,探讨党中央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治藏话语的内容、主要指向与理论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该书采取史与论相结合的方式对东南亚文学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目前,国内对东南亚文学进行总体性研究的文学史专著尚未见到。在多数东南亚文学史著作中,东南亚文学所占比例很有限,有的按国别编排,有的只涉及个别国家的作家作品,难以反映东南亚文学史的全貌。已有的以专著形式呈现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民族意识按其属性和范畴可分为多国籍民族意识和同国籍民族意识,两者存在明显的区别。多国籍民族意识不受国别限制,是一个不具备政治属性的、宽泛的民族学概念;同国籍民族意识有较强的凝聚力,有一定的政治属性。同国籍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国民意识的关系是一种不同层次的意识类型的关系。在多民族的中国,各民族应该首先树立牢固的国家、国民意识。国家、国民意识状况直接影响着国家凝聚力的强弱,国家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我国应进一步通过普及教育、立法等途径加强公民的国家、国民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