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性与公共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与"遗产"概念所蕴涵的不同的知识形态与呈现方式,及其在全球化与民族─国家语境下衍生出来的不同意义与价值,认为作为"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方性,而作为"遗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则被赋予了广泛的公共性,认识到两者的区别,有助于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是人类无形的文化遗产,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实现对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其实,与物质不同遗产,非物质遗产文化保护的目的就是在不扭曲文化遗产内容的前提下,更好地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这样一来,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旅游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21世纪被引入中国的一个新概念。著名评论家向云驹先生在其著作《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说,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无论就其技艺传承还是其所含的民族精神,都是人类的天才创造,是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立刻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迅速在中国掀起了申报热潮。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国术武艺作为优秀文化表率首当其冲,功不可没。目前形成了以政府主导、民间参与、学术支持三足鼎立的格局。其中,传统武术作为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不可回避的重要场域,与竞技武术存在诸多区别。本文主要以梳理历史脉络为前提,针对中国传统武术在"非遗"保护实践的背景,以陈式太极拳、武当武术、邢台梅花拳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气脉贯穿的历史传承和法理要义,谈中国传统武术在"非遗"保护视域下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传统手工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通过产业化的开发和保护,成为市场中流通的旅游工艺品,这也是目前能使之得以延续的较好方式之一,但成为旅游工艺品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层面常常会脱离"非物质性"而存在,成为纯粹的商品,这种情况促使我们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行反思.本文尝试通过对靖西绣球社会功能、角色变化的梳理,考察一个物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下,既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又作为旅游工艺品而存在,哪些因素促成了其角色的转换,并提出,旅游工艺品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必须以当下传承主体的自身感受,而不是所谓的传统为实现标准.  相似文献   

5.
自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文化部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更名为“活态遗产处”以来,“活态遗产”这一术语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文化治理领域。文章以这一具有风向标意涵的重要事件作为历时性观察的坐标原点,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形成和发展进程中产生的相关政策文件,采用循证研究法系统梳理和分析与“活态遗产”这一术语引入和使用高度相关的一系列重要事件。“活态遗产”术语来自建筑遗产保护领域,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尽管出发点不同,但在“活态遗产”的概念化发展和政策化使用上有着共同的时代背景、学理基础以及相似的关注点转向,且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使命与任务密切相关,可谓殊途同归。在国际层面,将“活态遗产”术语引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实施进程,有利于提升包括缔约国在内的各利益相关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属性的认知,打破“物质”和“非物质”二分法,促进不同公约的协合增效,从而加强对各类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在国家层面,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活态遗产”这一术语的强化使用及其政策语境,有助于推动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格局,对全面思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文化景观遗产及构成要素探析——以广西龙脊梯田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的人文景观其实质就是文化遗产.景观遗产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人类活动的历史遗留",是稀缺的、独特的和不可再生的.梯田文化景观遗产包括山地自然要素、梯田文化景观遗产、古村落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梯田--古聚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又有各自的分级指标.本文以广西龙脊梯田为例,分析对比了东道主和游客双方对龙脊梯田遗产的感知差异,提出了龙胜梯田文化景观遗产要素,以求达到景观遗产的活态保护与有效开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代表和精髓,我国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保护体系,形成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多样,另一方面是保护工作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两者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式的开发,在扩大知名度、提高影响力的基础上,还可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重新投入到保护与宣传工作中,在保护中开发,以开发促保护,实现了两者的良性互动,成为非物质文艺遗产保护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代表和精髓,我国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保护体系,形成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多样,另一方面是保护工作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两者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式的开发,在扩大知名度、提高影响力的基础上,还可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重新投入到保护与宣传工作中,在保护中开发,以开发促保护,实现了两者的良性互动,成为非物质文艺遗产保护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为重要,不仅仅具有民族的历史意义,同样也可以为当地带来巨大的旅游的利润收入。非物质遗产保护主要是讲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都瓷胎竹编产品是彰显当地民族特色的重要的地方标志性的非物质遗产。然而,当前对于成都瓷胎竹编产品的保护与发展还比较缓慢,如何创新发展,发挥成都瓷胎竹编产品的精湛手艺,创造新的发展之路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首先介绍成都竹编这种传统手艺的历史发展以及其制作的流程并对其价值进行简单分析。接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成都瓷胎竹编产品保护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对瓷胎竹编产品的创新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为重要,不仅仅具有民族的历史意义,同样也可以为当地带来巨大的旅游的利润收入.非物质遗产保护主要是讲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都瓷胎竹编产品是彰显当地民族特色的重要的地方标志性的非物质遗产.然而,当前对于成都瓷胎竹编产品的保护与发展还比较缓慢,如何创新发展,发挥成都瓷胎竹编产品的精湛手艺,创造新的发展之路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首先介绍成都竹编这种传统手艺的历史发展以及其制作的流程并对其价值进行简单分析.接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成都瓷胎竹编产品保护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对瓷胎竹编产品的创新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谋求与中国共同发展的热情日益高涨。在经贸合作、文化先行策略的影响下,曾经在中亚地区具有广泛影响的《突厥语大词典》《福乐智慧》《五卷诗》《四卷诗集》,至今依然是相关国家和族群共享的古代经典,其中的诸多文化元素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世界,并在当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得以传承和实践,受到这些国家的特别关注。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中国应该积极推动沿丝绸之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依托相关民族的古典遗产及其文化多样性,充分展示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与现代张力,在深层次上营造文明交流互鉴和遗产共享共赏的文化对话氛围,让新丝绸之路成为跨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的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12.
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与性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传统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论者主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类型遗产的区别中,提出并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活态性、传承性、变异性、综合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等基本特点,以及其他特点。同时,论者还结合中国的国情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并建议据此制定相关政策、进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文化,合理的旅游开发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发挥其经济价值、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优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旅游开发策略,旨在促进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宝贵的遗产资源,对于这些无价之宝我们保护和发展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开发旅游,本文试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龙胜各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景观的开发与保护作为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5.
闽台历史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融合体,是中国当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厦门理工学院教授、一级作家刘芝凤的《闽台传统手工技艺文化遗产资源调查》是厦门市社会科学调研重大系列课题"闽台历史民俗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之一。根据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时间定位,该研究搜集整理的闽台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历  相似文献   

16.
日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日本<文化财保护法>中有关无形文化遗产、传承人和传承团体、民俗文化遗产等概念的辨析,以及日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用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案例等的分析,认为日本是少数几个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其最成功的经验就是通过立法的方式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恩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在全球化背景下,恩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和发展面临严重威胁。文章对恩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蕴含的和谐价值进行了理论分析,结合恩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表现探讨了其蕴含的科学与艺术价值、历史与文化价值、精神价值、时代价值和科学发展价值,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加强和旅游业的大发展,呼伦贝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已初见成效;受历史文化、自然条件和地理地域等方面影响,呼伦贝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开发存在着理论研究不足、政策法规不健全、传承后继乏人以及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等问题;考察分析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发展的症结因素策,以期更好地促进呼伦贝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长期的传承和发展进程中,有效地连接了历史与现代、时间与空间,其内容和形式历经时代的汰选不断走向适应包容,其具有的共生思想和表现形式,是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兹利用的载体。以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多关注其内涵、分类、保护和开发等,但对其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关联则关注不足。新时期,应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价值引领,通过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各级立法,推动社区主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体系,增强民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20.
克拉玛依木偶戏始于1993年,首先由木偶戏传承人姚连成发起,成立了克拉玛依木偶戏剧团。该戏团这几年曾数次荣获本地和全国的奖项,以姚连成为代表,先后培养了50多位木偶戏传承人。但伴随着影视艺术兴起、传统戏剧受众群体日益老化、木偶戏其工艺流程复杂,有几十道工序,且工序要求很高,难以用现代技术所代替。剧团常作公益性演出,却在后继乏人等原因的共同作用之下,传统戏剧的处境堪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依托于人的传承而存在,传承是核心,传承人又是传承的灵魂。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差异在于,前者传承过程不存在"传承人",而后者的存在与传承离不开传承人,也就是说传承人消失,原形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不复存在,因而,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人的生存状况,就是关注非物质遗产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未来。本文通过实地田野调查,对该木偶戏剧团传承人姚连成的生活状况、社会声誉以及传承状况进行考察,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可行性数据整理与保存,对"非遗"保护与传承提出合理化建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