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才华  群诺 《西藏研究》2023,(5):151-158+164
现代藏语动词分类方法侧重于藏语信息处理需求,没有充分考虑藏语本身的语法特点和理论框架,很难与藏语传统语法相统一,甚至相去甚远,加之分类标准不一,难免出现交错现象。三个基本动元的动词分类方法,通过描述动词的基本配价数目及其语义兼类间的关系,揭示了格语法与配价语法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继承了藏语传统语法的根本思想,而且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传统分类体系,更好地体现出动词间的句法、语义差异。此方法能够自圆其说,能做到“不杂、不重、不漏”的分类基本要求,并且能够合理解释藏语“语义兼类”现象。  相似文献   

2.
导言中外历史语言学者一致认为汉语和藏语是同属于汉藏语系的两种主要语言。藏语(拉萨话)动词是语法范畴复杂,在句子结构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词类。藏语动词有时态、人称、语气、及物不及物、自主不自主、使动非使动等语法范畴。汉语动词有体、语气、及物不及物、主动被动、使动、非使动等语法范畴。古代藏语部分动词有丰富的形态变化,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在拉萨话中形态已归并简化,趋于消失,代之而  相似文献   

3.
在藏英的六大词性中,动词占着相当高的比例,特别在具体的句子当中它的时态变化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想要彻头彻尾地划清一个句子的句法和语法功能,首先攻克的是对动词时态的研究。本文通过收集的藏语语料库和英语的British National Corpus(英国国家语料库)为基础,以传统藏英动词时态的划分为依据,再对比两种语言的动词时态,目的是对机器翻译、人工智能和藏英动词教学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对近年来"秀"产生的新用法进行了调查.就"秀"在作动词、名词以及形容词的时候,新产生的用例分别作了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在考察用作动词的"秀"时,运用了配价语法理论."秀"新产生的用法主要出现在本世纪初,在互联网及现代传媒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可以灵活地出现在多种语言环境中.  相似文献   

5.
采用配价的方法,对<孟子>高频动词"为"的五个常见的义项,从配价格式、主要价语的构成以及义项之间的差异和联系等方面,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我和D.D.赫尔弗斯于1989年发表的题为《古典藏语的施事者与行为》一文中研究的有关传统藏语语法学对'及观点的一些补充论述。在我们的合著中,尽可能完整地解释了藏语语法中的叩叮q帕',施事者以及跟动词行为有关系的施事对象等因素,但有待于进一步描述。目前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7.
格日杰布 《西藏研究》2023,(3):76-82+161
古藏语言说动词skad(■)从实义动词逐步演化为引语标记、比拟格和传信标记。在8—10世纪的吐蕃碑文和敦煌藏文文献中,skad作实义动词、引语标记和比拟格。而在11世纪之后的文献中,普遍用作传信标记。这些不同的用法呈现了该词从实词逐步演变为虚词的完整阶段。藏语言说动词中,比拟格的案例并不多,这一发现不仅能丰富藏语动词语法化词库,对其他藏缅语族语言动词语法化研究也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同时,通过界定功能演化顺序,有望为古藏文文献写作年代的确定提供更多语言学证据。  相似文献   

8.
1.前言这几年来本人一直在探究整个汉藏语系的“语法关系”。此一大研究项目的最终目标是要探索原始汉藏语的词序和语法关系的类型。本文是这一大研究项目中的一部分。某些研究藏缅语的学者认为藏缅语“动词的人称标志系统”(以下简称PMS)是一种“作格系统”的标志,也是原始藏缅语语法关系的一部分。以上这种对藏缅语PMS看法的提出使得研究原始汉藏语语法关系与探讨藏缅语的PMS的性质和起源时代密切相关。应否给藏缅语构拟PMS是70年代以来一直有争论问题。可是由于大量属于这方面的文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种动作用语言进行表达的时候,几乎都可以用两种方式表达出来。一种是主动语态,一种是被动语态。例如:“客人少坐,我安排些晚饭,与你两个吃”。(《水浒》下,1052页)(khyed gnyis tog tsam bzhugs dang ngas khyed gnyis kyi dgong zas bzos chog)(同书藏文版三563页)。在这个句子里汉藏语均为主动态,“我”是主语;nga也是主语,只是在“Nga”后加了“byed sgra”s(这是动作者的标志),动词谓语分别是“安排”与“bzos”,同时,汉藏语的主语都是谓语动词所代表动作的行动者。我们还可以把宾语作为注意的中心,那就是把动词所作用的对象作为句子的主语。例如:“人民靠我们去组织”(四  相似文献   

10.
一、引论 1.1 九世纪及其后的数百年间,藏文经历了大规模持续的正字和修订,形成了较为统一规范的藏语书面语.据研究,这时期的文字修订基本符合当时语言发展的实际情况,所厘定的书面藏语也基本反映当时口语的情况。为了方便,我们把这时期藏文所反映的藏语称作经典藏语. 本文研究经典藏语的动词形态。讨论之前,先将动词形态状况及本文目的作一简单  相似文献   

11.
藏语在构词和构形中都有一些表示语法意义的轻读成分,如构词的词缀和表示语法意义的助词,可以统称为附缀语素。甘孜话这些附缀语素都会与前面的词根或词发生语音的减缩变化,形成大量真性复元音和新的形态变化方式,出现复杂的历时和共时的语音和语法变化。这种减缩变化调整了语音和语法的格局,是甘孜话语音和语法演变中的一个重要变化方式和特征,也是藏语康方言中比较少见的现象,研究这种涉及语音和语法两方面的重要现象,无论对藏语或藏缅语言语音、语法的共时和历时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引言在藏语书面语里,动词有未来、现在、过去三时,用动词本身的曲折变化表达。曲折变化除表达时间意义外,还表达bdag(自)和gzhan(他)的语法意义。在构成曲折形态的成分里,以前置字母(prefix)的变化尤为重要。在相传为七世纪吞米桑布扎(thon mi sambho ta)所著的藏文文法sum rtags里说:  相似文献   

13.
论藏语动词     
周季文 《中国藏学》2002,(2):119-127
本文分十部分从不同角度将书面藏语动词(指词于本身,不包含后缀或其他附加成分)分为自主动词、不自主动词、结果动词、能否动词与形动词、及物动词与述说动词、不及物动词、情感动词与超越动词、自动动词、使动动词、互动动词与变化动词、判断动词、存在动词、领有动词与丰匮动词、趋向动词与致使动词、助动词、结构动词等小类,侧重探讨藏语动词作谓语时与其他句子成分之间的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14.
周季文 《中国藏学》2002,(4):118-128
本文分十部分从不同角度将书面藏语动词 (指词干本身 ,不包含后缀或其他附加成分 )分为自主动词、不自主动词、结果动词、能否动词与形动词、及物动词与述说动词、不及物动词、情感动词与超越动词、自动动词、使动动词、互动动词与变化动词、判断动词、存在动词、领有动词与丰匮动词、趋向动词与致使动词、助动词、结构动词等小类 ,侧重探讨藏语动词作谓语时与其他句子成分之间的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了"在现代汉语语法里被称作助词,因其跟动词所表示的时间有关系,并且所处的位置不同,表示的语法意义和作用也不同,于是分出"了1""了2"两种形态。但由于二者都是动词"了"虚化而来的,所以两者之间有相似性,表达形式也复杂多样,因此,本文就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对"了1""了2"进行梳理与总结,并结合实例进行一定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研究藏族族名的文章不少,但总不尽人意。因此,我想提一个新的看法,以抛砖引玉。假如我们把藏语动词与藏族族名并排写在一起,稍加思索,就会情不自禁地呼叫出:者也!真是这样,就,就是呼喊、喊叫的意思。Bod族就是“呼喊”的民族。是个藏语中常见的动词,那么这个动词为什么变成了藏族的族名呢?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17.
"了"在现代汉语语法里被称作助词,因其跟动词所表示的时间有关系,并且所处的位置不同,表示的语法意义和作用也不同,于是分出"了1""了2"两种形态。但由于二者都是动词"了"虚化而来的,所以两者之间有相似性,表达形式也复杂多样,因此,本文就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对"了1""了2"进行梳理与总结,并结合实例进行一定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考察越南学习者对汉语完成体标记"了1"的习得。研究发现,越南学习者"了1"的习得不完全支持情状体优先假设。在达成动词情状中"了1"使用率较高,习得较好,但在完结动词情状中"了1"使用率不高,习得较差,和活动动词、状态动词差别不大。"了1"的习得最突出的问题是使用不足,特别是在有终结点的句子情状中使用不足。造成这一习得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汉语时体系统自身的特点,二是学习者的母语负迁移。  相似文献   

19.
玉珍 《中国藏学》2005,(4):123-124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周毛草女士撰写的<玛曲藏语研究>,于2003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长达38万字.该书是第一部由本民族研究人员独立调查并完成的现代安多藏语方言研究著述,正如孙宏开先生在"序"中所言:"填补了藏语安多方言语法研究的一个空白",是一部了解藏语安多方言不可多得的著作,也是开展藏语方言比较研究乃至藏缅语族语言比较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它不仅在理论和学术上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而且体现了我国长期以来对少数民族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重视,从中还可以看到藏族女性学者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所展示的风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构建的藏语形容词库为依据,借鉴藏文传统语法理论,结合现代语言学、计算机理论和统计学等知识,将藏语形容词按音节结构和按内部结构分类详述,总结其搭配规律,为进一步研究藏语形容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