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瑶族是一个国际性的民族,现有人口170多万,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等省(自治区);美国、法国、加拿大、泰国、越南、缅甸、老挝等国均有瑶族居住。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秦汉时代,瑶族的祖先长沙蛮和武陵蛮就已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瑶族又是一个勤劳勇敢、极富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民族。随着时代的变迁,瑶族人民不断向岭南各地甚至国外迁移。在迁徙过程中,他们充分利用丰富的动物、植物、矿物资源为本民族的健康服务,在历代沿寨行医的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积累医药知识,为瑶族的医  相似文献   

2.
<正> 湘鄂川黔接壤的武陵山区,溇澧中游,是土家族、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山水奇秀,溪河纵横.居住在这里的各民族人们,历史上曾被侮称为“武陵蛮”、“溇中蛮”、“澧中蛮”,他们在劳动、生活、生息繁衍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傩文化”即其中一种.“傩”,是古代武陵人常用于祀神的一种宗教仪式.《辞源》上说“傩”通“难”,而“难”的本字作“(堇鸟)”,《说文》云:“(堇鸟)”,鸟也,从鸟,堇声.因此,“难”的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荔波县是一个瑶族人口聚集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以荔波县瑶族民族传统文化为研究对象,尝试分析荔波瑶族民族传统文化对瑶族地区现代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加快瑶族地区现代经济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看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 :原始信仰与道教的融合 ,是瑶族宗教文化的独有特征。进而指出瑶族神职人员“师公”、“道公”做法时的特殊着装 ,涵盖着丰富的宗教文化意义 ,是其他民族中少见的宗教礼服 ,除了具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和审美价值外 ,对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在南方,各民族也加强了与汉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联系,特别是江汉地区“蛮”汉民族关系的发展更为突出,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1 提及蛮族,必定会使人想起古代“四夷”之说,即“蛮、夷、戎、狄”的概念。最早在甲骨卜辞中就曾有商代征夷方的记载,随着历史的发展,直至《礼记》  相似文献   

6.
瑶族自称复杂,他称繁多,这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是绝无仅有的。建国后,有些专家学者撰文探讨瑶族的称谓问题,诸如杨成志的《释瑶》、黄钰的《瑶族名称试释》、李增贵的《试说瑶语的“勉”》、舒肖的《也谈瑶族的“勉”》、李永燧的《关于苗瑶族的自称——兼说“蛮”》、蒙朝吉的《关于苗族瑶族畲族的“人”字试析》等,以上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有关瑶族的称谓,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对于弄清瑶族称谓的来源,推动瑶族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是很有益处的。 在研读诸多论文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瑶族的“自称”、“他称”的基本状况进行系统的疏理,对“自称”和“他称”的产生和形成的原因进行粗浅的探讨。这就是本文拟论述的问题,在此试谈个人的一管之见,就教于诸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7.
贵州自古以来就是民族杂居地区。今天生活在贵州的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水族、回族、仡佬族、瑶族、土家族,等等,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强。这些民族,是由“华夏”、“百濮”、“百越”、“氐羌”、“回回”等古代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互相影响,融合,逐渐发展而形成的民族共同体。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采的,具有本民族特征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融洽相处,友好往来,同广大的汉族人民一道,共同开发了贵州高原,推动了贵州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瑶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并以勤劳勇敢著称的山地民族。由于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汉文献对瑶族的记载不仅是零碎的,而且往往把瑶族先民与壮、苗、畲等族的先民混杂载入史书中,所以使后人对瑶族族源的研究感到非常困难。关于瑶族的来源问题,目前学术界分歧较大,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主张瑶族源于长沙武陵蛮,学术界多数接受此说;二是主  相似文献   

9.
瑶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瑶族的“打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瑶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意识有着一定的影响。整个“打卦”活动共21天,分为两个阶段,其中主要阶段的活动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它不仅是瑶族人民增强体质的一种方法,而且是瑶族人民进行传统教育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对瑶族人民的民族性格、意志及民族向心力进行塑造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一、洱海区域:多民族的历史舞台 我这里所说的洱海区域,是以洱海沿岸为中心,包括澜沧江以东,金沙江以南,楚雄以西及元江上游地区。这个区域先后出现过多种民族和不同类型的文化,每个民族都曾在这广阔的历史舞台上显露过自己的风采,留下他们不朽的文化遗迹。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洱海区域就有以农业为主的土著民族“斯榆蛮”(关于古代文化与民族的关系,在下文中还  相似文献   

11.
古代岭南西部民族文化交融初论徐亦亭中国古代的岭南西部,主要是指今天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这里在历史上是多民族频繁活动、不同文化密切交流融合的要冲地区。岭南地区的民族文化,与来自东南沿海和湘玩武陵之间的越人稻作文化、瑶族游耕文化,以及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  相似文献   

12.
论苗瑶民族的同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民族学、民族史的角度,以详实、丰富的历史文献、民间传说、图腾崇拜、语言等材料为依据,对苗瑶民族的同源问题,进行了客观的描述,通过对比、分析后认为,苗族和瑶族是同源于秦汉时期信奉盘瓠图腾的“长沙武陵蛮”或“五溪蛮”。  相似文献   

13.
长鼓舞蹈文化是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民间广泛流传的"芦笙长鼓舞"既使用长鼓又使用芦笙伴奏,且其所使用的长鼓比其他瑶族地区的要长、要大,在我国瑶族舞蹈史上较为罕见。本文详细地阐述了富川瑶族"芦笙长鼓舞"的艺术特征,旨在继承和发扬这一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瑶族文化旅游资源,为繁荣民族文化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4.
位于湘西北和黔、鄂边境的武陵山区,山岭奇秀,溪河纵横。居住在这里、历史上曾被侮称为“武陵蛮”、“溇中蛮”、“澧中蛮”的土家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在长期劳动、生活和生息繁衍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傩文化”。“傩”,是古代武陵人用于祀神的一种宗教仪式。武陵的“傩祭”(包括后来的傩舞、  相似文献   

15.
长沙蛮初考     
东汉时,“长沙蛮”同“武陵蛮”一道,出现于中国历史舞台上。最早的记载同样见之于范晔《后汉书》。范氏在书中转述了关于盘瓠的传说,认为长沙蛮和武陵蛮均属盘瓠之裔,并多次记载了“长沙蛮”的活动情况。但自东汉末年以后,“长沙蛮”一词却又从史籍中消失了。这支“蛮”族是否不存在了呢?显然并非如此。另外,长沙蛮与武陵蛮虽同属盘瓠集团,其实二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他们分别属于不同民族的先民。笔者已撰有关于“武陵五溪蛮”的专文,这里拟再就长沙蛮的源流、归属诸问题,初步作些考察。  相似文献   

16.
瑶族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瑶族这个古老的山地民族,有着悠久而生动的耕山民族文化。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众多的学者专家对古老神秘的瑶族投来温情的目光,其部族依山而居,形成自己别具特色的山居文化,如“爬楼”等民俗更是趣味盎然。瑶族民俗文化特色鲜明,对瑶族民居艺术的影响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7.
岭南地区秦代以前居住着西瓯、骆越两个族体,秦军攻略岭南后,大批中原地区移民纷纷南下定居岭南。封建统治者采取“和绥百越”的政策,岭南地区越人渐渐受到同化,未受同化的部分演变为乌浒、俚、僚、蛮等族体,与现代壮侗语族各民族有渊源关系。岭南地区“汉越杂居”的局面有上千年历史,在这漫长的民族融合、文化接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瑶族约有一百二十余万人,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云南省、广东省和贵州省等地的部分山区。瑶族使用的不是一种统一的语言。本文试就居住在广西境内自称为“布努”的瑶族所使用的语言,谈谈汉语成分的借用。 语言是民族的重要标志,一般来讲,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操同一种语言的民族使用本族语言进行交际,交流思想,交流感情。讲不同语言的民族,由于彼此相邻或是政治,经济、文化、贸易、军事等方面的原因,彼此间也要发生交往。在交往的长期过程中,彼此不同的语言之间必然会相互影响,出现语言成分的借用。  相似文献   

19.
任何文化都可视为一种表达和叙述,而任何文化的表达与叙述又都缺少不了两种根本引力——民族与地域;如果没有这两种引力,文化就成了断线风筝。因此,严格地说,任何文化也都属于某一特定民族和地域的叙事活动与传统。中国西南地区栖息着近五十个少数民族,其中绝大多数并非原始的土著民族,她们或多或少有着历史的迁徙记录。其文化表达和传承与汉民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形成了以某一民族为单位,某一地域时空为界限的叙事范式。重要的是,这些不同类型的文化叙事范式本身就构成了民族文化最生动、最可感觉的部分。以瑶族为例,其叙事传统不仅规定了该民族叙事方式上的一种特性,人们也通过这种方式感悟到该民族“漂泊中永恒”的心理情结。本文试图通过对瑶族文化叙述方式的解析,透视出迁徙性民族文化传承的某种活动性质。  相似文献   

20.
开梅山考议     
宋代梅山即今湖南雪峰山,其地广谷深,高岩峻岭,自秦汉以来一直属于益阳辖地,可是从五代开始则由“梅山蛮”占据。宋太祖乾德元年平定湖南得14州一监66县,唯梅山尚未收复,至神宗熙宁五年才重新纳入中原王朝版图。现就开梅山有关问题考察分析如下: 一、梅山蛮反宋战争 关于梅山蛮的族属问题,新近出版的《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云:“梅山蛮,宋少数族名”。究竟梅山蛮属于何种民族,辞典作者没有明确交代。其实,梅山蛮就是号称莫瑶的瑶族。现查北宋人刘挚撰写的湖南路转运副使蔡奕《墓志铭》载,“潭、邵间所谓上、下梅山,其地千里,马氏(按:指马殷)以来,瑶人抿之,号莫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