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华 《学术研究》2006,1(12):92-97
福山和沃勒斯坦的历史趋势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何种历史的终结。福山认为自由民主社会将终结人类意识形态的发展史,沃勒斯坦声称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历史体系将面临崩溃。二是两种不同的历史观。两种不同的历史趋势是两种不同的历史观演绎的结果,福山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单线进步的和欧洲中心主义的,沃勒斯坦的历史观是唯物主义的、多元的和全球性的。三是历史的终结和主体的实践。福山认为在历史终结于资本主义后,人们的实践是消极的,所获得的只是物质的满足;沃勒斯坦认为资本主义历史终结后,美好的社会只是一种可能,因而主体的实践变得非常必要并且意义重大。总之,两人的历史终结论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西方世界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历史前景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2.
论人化自然与地球环境问题莫茜“人化自然”的思想,最早是由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他认为,人作为自然的和类的存在物,为了印证自己的本质力量,要“实际创造一个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的自然界”,①“〈……通过工业而形成──尽...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规律的总结与理论创新,是激发人民群众主体力量的重要保障,是培育中华民族的历史认同和掌握历史发展动向,抓住历史发展机遇,推动“人的类本质解放”的民族历史和世界历史共同发展的精神指导。然而,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遭遇历史虚无主义和历史终结论的侵蚀与挑战,使得历史主动精神被曲解甚至被否定。由此,要从大历史观的科学视角审视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蕴含的本体价值、个体价值、民族价值、国家价值、世界价值,厘清党的领导与人民主体、历史自信与历史自觉、理论自觉与实践主动、英雄模范与民族共同体、民族史与大历史观的关键问题,从制度自信、理论自觉、领导主动、人民主体、铸牢意识方面推进中国历史主动精神。  相似文献   

4.
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自然过程的思想,是恩格斯历史理论的基础部分。它从自然史与人类历史的不同性与相似性上阐明了人类历史的事实性,从生产方式的性质阐述了人类历史的自然状态性质,从而超越了康德、黑格尔历史目的论。恩格斯认为人类历史与自然界的历史是不同的,但由于人类行为的局限性,人类历史却像自然过程一样运行,是一种类似于自然的历史,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历史。人类只有摆脱了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在社会关系方面将人从动物界中升华出来,人类历史才能进入到完全符合人的需要的阶段。恩格斯的这一思想在今天得到了新的证实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人是这一过程的主体。“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①“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却不管这种历史的结局如何,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的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②因此我们认为,历史就是人的活动的结果的“积累”。历史行为的客观作用,就是指历史上人的活动的结果和作用。人的历史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各种生产活动;另一类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表现为经…  相似文献   

6.
林有能、胡波在《江汉论坛》1996年第12期撰文认为,对“历史”这个概念有必要再作新的阐释。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所理解的历史,应该是人性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史的有机统一。前者是历史的本质,后者是前者的外在表现,是了解人性的最好的途径和方法。这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历史研究因此也可以相应地分为两个层次:一层是研究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过程、活动规律;一层是研究人的本性(自然的和社会的二重属性)的变化过程和发展规律。而这二层次的研究又集中于人这个历史核心之上。研究人和人性,了解和认识人类自己,也…  相似文献   

7.
论维柯的人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维柯的新科学,就是关于人类本性和人类自我发展的科学。尽管维柯没有提出“人学”概念,但是他确实在尝试建立一种关于人性和人类创造物的科学。维柯认为,人类世界是嵌入在自然世界之中的,在上帝眼中人类世界是自然世界的延续;可是在维柯的心目中,人类事务则是人类自己创造的。这就是说,重要的问题不是人是什么,而是人做什么。人怎样做,就生成为什么样的人。维柯还把这种人学观贯彻到他的历史观中,认为人的能力的发展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有结构上的类似性。维柯以此确认人类的共同本性,并且确认人类的共同本性是人类历史有规律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 古代科学的主要特征是机体论的,而近代科学的主要特征是机械论的。从古代科学的机体论到近代科学的机械论的转变,是历史上人类对自然界认知方式的一个巨大转变。在人类认知方式的这场巨大转变中,人们对于“什么是易于理解的”这个观念的变化,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理解自然,似乎总是企图通过“易于理解的”去帮助理解那些“难于理解”和“尚未理解”的现象。由于古人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心理以至社会现象,才是易于理解的。因此,他们对于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总是通过与人或动物的行为或心理作类比,作出拟人化的理解。这成了古代科学中理解自然现象的基本的方法论原则或“思维定势”,它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古代科学的形态特征,即机体论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既是表述其历史观的理论外壳,又是论证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重要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论述世界历史理论的时候,着眼于理论的发展性与实践性。因而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经历了由单线论向多线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述单线论的世界历史理论时,视角限于西方历史发展;19世纪70年代后,单线论世界历史理论发展为多线论世界历史理论,既包容了西方社会历史的发展道路,又兼容了东方社会历史的独特性,因而其世界历史理论有更为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更具有科学性,也更便于人们理解其科学的历史观与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地理环境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恩格斯曾经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的行为的对象。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在不断地与自然环境作斗争的过程中,改变着自然界,也改变着人类自己,从而创造和发展前进着。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地理环境。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地理环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特定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的历史哲学是中国天演哲学思潮的必然演绎。其“变论”的历史观、力主群术反对独术的“群论”、以“新民”为基础的“民论”以及历史进化的“动因说”是梁氏历史哲学的主要内容。强调历史发展中人类自由意志的力量、承认革命突变对社会历史进化的作用和辩证的历史进化观点等是梁启超历史哲学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2.
论马克思“自然人化”论中的生态美学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的《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 ,从人的劳动实践和劳动异化的诸多关系中 ,提出了“人化的自然界”的理论 ,认为人和社会都是“人化的自然界”,人是依靠对于自然的人化才得以造成自身、造成社会、造成科学、造成艺术以至造成属于人的一切。人在“人化的自然界”的实践创造中 ,同时在自由自觉地创造着人自身的美 ,而不是违背自然规律引起自然对人的损害。这里有真正与人的自由自觉本质相适应的“人化”,也有与人的自由自觉本质实际相反的“人为”,这后者的实质是人在自然界中的迷误 ,自然则以异化的形式报复人类 ,构成为“压迫自然”与“自然异化”的实际过程。当前存在于世界范围的生态危机、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使人从不同角度向马克思的《手稿》寻求认识和解决矛盾的智慧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二十年代,卢卡奇发表了《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这本书里提出了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客体的问题。六十年来,这个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和注意,逐步深化了哲学的研究。同时,主体热也给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带来不少责难,认为唯物史观只研究客体,不研究主体,或者说唯物史观忽视对人的问题的研究等等。因此,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主客体问题作一番探讨。 一 历史的主客体问题实际上是社会生活的主客体问题。理解社会生活的主客体问题,首先要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同动物与自然的关系不同,由于动物没有形成稳定的主观世界,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是自然界内部的关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动物世界也是人类生存的条件,是人类维护生态平衡的一部分。人虽然也是动物,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当然也应该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人有健全的信号系统,形成了稳定的主观世界,具备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角度看,自然界也是人的一部分,“是人的无机的身体”(《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第49页)。人是以主体的身分、能动者的身分、认识者的身分、改造者的身分同自然界发生关系的,正因为这样才产生了主客体的关系问题,从本质上讲,动物是自然  相似文献   

14.
由于坚持历史主义的原则来考察历史,赫尔德批判了启蒙精神企图将整个历史纳入同一性体系中的错误做法,而承认历史中的每个时代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在此基础上,赫尔德将富有“个性”的时代构成的整个人类历史置于“进步”的链条当中,并采用自然原因和人的自然本性来说明历史的进步。从这个角度来看,赫尔德坚持的是自然历史观。而从进步的归宿来看,赫尔德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不可遏止地朝着理想的社会状态即“人道”前进,因而其自然历史观又具有目的论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历史是现实社会的镜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有自然界的历史,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通常所言是指人类社会的历史,即指过去的人类社会活动。关于自然界的历史,在人类社会征服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也要谈到,但这不是从自然界本身出发来谈自然界的历史,而是从人类社会出发,来谈与自然界的相关问题。既然历...  相似文献   

16.
人的自然界是人通过实践创造的生活世界。人对自然的实践必然体现人对生活,对自身真、善、美的追求。这种追求体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正义境界。与人的完善和发展相适应,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体现为三个基本阶段:人对自然的依赖性阶段,人对自然的独立性阶段,人对自然的自由性阶段。当代人与自然关系正处在从反思“独立性境界”向追求“自由性境界”的历史转折关头。人与自然关系在当代的矛盾,其根源在于人对自然狭隘的功利观念与行为。真正实现从功利的自然到人类的自然的彻底转变,人类才能走出危机与困境。  相似文献   

17.
康德提出世界历史理念 ,认为自然目的性引导人类走向公民法治社会 ,只有在世界公民法制社会中人的能力才能发展完善。黑格尔进一步发展了世界历史理念 ,指出其核心是一切人的作为人的自由。德国古典哲学的“世界历史是世界法庭”的眼界 ,在全球化的今天具有不容忽视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关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忠世 《天府新论》1998,(4):33-37,55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近年来在我国学术理论界引起了重视,并有一些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着不少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笔者试论其中三个问题。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与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的关系由于黑格尔的历史观是马克思的历史观的理论前提之一,“世界历史”是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重要范畴,这自然使研究者们在探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时,对马克思与黑格尔在“世界历史”理论方面的异同,给予相当多的注意。这是必要的。只是应更为深入一些,更为全面一些。研究者们都注意到了二者在唯心与唯物、是不是“欧洲中心论”等方…  相似文献   

19.
“天人合一论”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人合一论”所说的天,最重要最基本的涵义是指宇宙自然界,中国的哲人们都认为人与天之间是一种内在的关系,是有机的统一。“人类中心论”却认为人具有主宰自然的权利,而且有认识自然的能力。人类的自大与狂妄,使人们只是强调欲望的满足,在技术进步面前没有神圣感。“天人合一论”的特点则在于天人相依的内在关系,它在本质上是价值观问题,包括生态伦理。今天,人们应当从中领会人类生存发展的精神源泉,认真反思人类“进步”的观念。  相似文献   

20.
人类自从获得自我意识,就总在对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和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作出解释。然而,由于时代的不同,实际地位或主观规定的不同,人们对人和自然的关系的理解和解释也就不尽相同,这也就直接影响到人和自然关系的演变和发展。 一 自然界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人是自然发展的产物。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的人类,一刻也不能脱离自然界而生存,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人又不是消极地依附于自然界,人能够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