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山西老年》2008,(1):65-65
丧偶的老王有一儿一女。2007年3月老王患病住院,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儿子推脱不愿照顾老人,只有女儿辞了工作一直在病床前伺候。5月老王病危,于是口授遗嘱,让女儿继承自己的全部财产,当时有3名医护人员在场见证。后经抢救,老王转危为安,7月痊愈出院,意识正常。  相似文献   

2.
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是绛县卫庄镇下村的郝俊峰6年如一日精心服侍瘫痪父亲的故事,却被父老乡亲们传为佳话。郝俊峰的父亲郝林甫是一位抗战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1983年离休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同小儿子郝俊峰一块生活。然而不幸的是1997年9月,因孙儿溺水夭折,老人在思想上受到强烈的刺激,先是脑萎缩,后来四肢肌肉也逐渐萎缩,因而致瘫,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吃饭端不住碗,要靠人一匙一匙喂,由于长时间不走动、不晒太阳,胃肠功能不好,身体各种疾病多了起来,便秘、高血压、心脏病等缠身。郝林甫老…  相似文献   

3.
杨昆  黄永东 《老友》2013,(12):30-31
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双桥镇粮管所职工李云却是一位非同一般的“床前孝子”.他十年如一日照顾着全身瘫痪的母亲:他为了照顾母亲。今年35岁了还未结婚。今年年初.在南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李云荣登孝老爱亲类“中国好人榜”。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家住运城市79岁高龄的赵庆老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在身患脑血栓几致全身瘫痪的13年,不仅始终过着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而且病情也在逐步好转达到了生活半自理程度。知情人都说:“这都是老人上半辈子修来的福,娶了个贤惠、孝顺的好媳妇。”  相似文献   

5.
高秀兰  华丽亚 《老友》2012,(4):25-25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长病身旁无孝媳。但是在江西省乐平市安平南路就有一位家喻户晓的好媳妇邵圭妹。她20多年如一日.任劳任怨、不离不弃,悉心照顾卧病在床的婆婆,用她的辛勤付出换得了一户贫寒人家的幸福和谐,也在邻里之间树立了一个好媳妇的榜样。  相似文献   

6.
彭清华 《老友》2015,(4):31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家住萍乡市安源区东大街小桥背社区的黄建新却偏不信这个理。母亲瘫痪卧床20年,他从没想过送老人去敬老院或兄弟姐妹5人轮流照顾,而是从1996年母亲瘫痪那年起,就辞掉工作,当上全职孝子,一门心思照料瘫痪的母亲。如今,他母亲已经91岁了。  相似文献   

7.
王雪梅 《老友》2010,(2):28-28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万年县有一名年过花甲的儿子,用自己的爱心照顾90多岁常年生病卧床的老母,谱写了一曲平凡而感人的敬老之歌。  相似文献   

8.
病中感悟     
人常说:有什么也 不要有病,没什么也不 要没钱。可我说,宁可没 钱也不要有病。 “不才明主弃,多病 故人疏”,“久病床前无 孝子”,这都是在叙述病 人的悲哀和孤独。 天有不测风云,人 有旦夕祸福。没有人敢 保证一辈子都不得病。有了病的人,极其敏感,容易激动,更容易受伤。 身染疾病,整个人都走样:思想怪诞、性情  相似文献   

9.
苏医生:我父亲今年68岁了,五年前患了脑中风,一直瘫痪在床上,手脚都不能动,大小便也不能控制,整天都需要人伺候。从此,我们几个子女轮流护理,非常尽心、尽孝,算是尽到了做子女的责任。但是,时间一长,我们的感情,就好像有点麻木了,对老人的照料,也不像从前那么精心了,有时候,也会不耐烦,也会产生厌倦情绪。正好像应验了那句话:“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使我很困惑,也很内疚。我不是个不孝之子,也不想做一个不孝之子。但是,我们的孝心,为什么会渐渐减弱呢?我感到对不起老人,也对不起我自己的良心。可对此我无能为力,您能给分析分析吗? 许志斌许…  相似文献   

10.
郭远辉  徐文贵 《老友》2008,(11):30-30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因为世上只有一个词最难,那就是"坚持"。18年一把屎一把尿照顾病榻上的婆婆,有几个媳妇能做到?六千五百多个日日夜夜端茶送饭、洗浴喂药,又有几个媳妇能做到?然而她做到了,她就是万安县芙蓉镇的下岗女工廖连香。  相似文献   

11.
孝子曹建林     
太原铁路分局太北机务段职工曹建林是个孝子,他数年如一日照料病床上的母亲,被人们传为佳话。 今年74岁的曹母1990年春天不幸得了“脑萎缩”,老人刚病的时候,是由于血脂高脑子供血量不足,引发左腿活动不灵便,说话咬字不清。当时,曹建林的哥哥在外地工作,两个妹妹出嫁,老人身边只有他一人,于是,他默默地担起了照料老人的责任。 为了配合医生的治疗,建林每天早早起来扶母亲锻炼。老人行动困难,挪两步就得歇一歇,一个多小时下来,把他累得满头大汗。锻炼完,安顿好母亲,他还得赶往30  相似文献   

12.
在屯留县城关镇东街家属院里住着一位老干部,他叫秦启发,现年79岁。老秦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参加了革命工作,在屯留来说算得上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了。他因病卧床14年,久病床前靠贤妻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为此,我们走访了他。 1971年,秦启发的结发妻子因病去世,给老秦撇下4个女儿,老秦既当爸又当妈,里里外外一人操劳,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影响。1972年,经好心人撮合,老秦找了个叫吴仁珍的老伴,带着一个男孩和老秦组合了一个新家庭。从此,这个7口之家生活走向正常轨道,全家老小相处得很好,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几年后  相似文献   

13.
俞利娟 《社区》2012,(13):35-35
最初,对于社区工作者这个职业,我的想法很简单——做好本职工作,为社区居民服务,就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社区工作者。但是主任给我上的第一堂课改变了我的想法。一次,我与主任和同事一起走访社区,和十几位居民促膝谈心。我们给每人发了一张意见表,让居民们写下希望社区可以改善的地方。几位老人来找我,因为老人们眼睛花了、手颤了,所以请我帮他们写。我问老人们对社区改善有什么要求。有位老人说希望能把路修一下,这样下雨天路就不会太难走了。有位老人说,  相似文献   

14.
成全善良     
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公交车上人很多,我旁边站着一位老人和他的女儿,听他们说话的意思,是女儿陪父亲去医院看病,正好跟我同路。突然一个女孩站了  相似文献   

15.
闻名吕梁的汉高山脚下有一个小村庄——圪针湾,村里有一位年近八旬的女共产党员。就是这位老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人们学习的榜样。老人的名字叫秦拖则,在她还不到10岁时,父亲就身患重病去世了。全家的生活难乎维继。无奈,母亲只好把秦拖则送到邻村圪针湾当了童养媳。13年后,再嫁的母亲也去世了。当时,她的继父心想:"我是个继父,这个前家女儿能孝敬我吗?  相似文献   

16.
母亲的呼唤     
那年,小弟受伤住进了医院,我去陪护。同病房有个女孩儿,是出车祸住进来的,从住进来那天起就一直昏迷不醒。女孩儿在昏迷中不时地喊着:"妈妈,妈妈。"女孩儿的爸爸手足无措地坐在病床前,神色凄楚地看着女儿痛苦地挣扎,不知该如何帮助女儿,只是不停地哀求医生:"救救我女儿,救救我女儿!"  相似文献   

17.
《社区》2017,(29):15-15
大家都知道孙思邈医德高尚,医理通达,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学医的最初动机是为了给父母治病。孙思邈是一位不慕名利的“药王”,更是一位孝子。孙思邈生于北周大统三年(公元581年),是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孙家塬村人,父亲是木匠,做一手好木匠活,母亲以纺线织布为业。  相似文献   

18.
尊敬的编辑:您好!我是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是一位1991年遵照国家政策按时到站下车的石油企业退休职工,我经历过新旧社会两重天。在旧社会我度过了人生最初短短的9年。  相似文献   

19.
杨医师:我是个很孝敬父母的人,兄妹三人里面我最能吃苦、最体贴老人。前几年父亲患病住院直到去世,都是我和爱人、孩子在医院照料,哥哥和姐姐没有出一分钱,也没尽一分力,还惦记着老人的丧葬费。可母亲二话没说,就将家产进行了平分,甚至还瞒着我,悄悄地将我给她的一些零花钱给了  相似文献   

20.
前几天,我惧怕多时的那一刻终于来临。15岁的女儿问我,她是否可以和一个男孩去约会。这几年,我和妻子一路看着儿子对异性越来越感兴趣,觉得这是挺正常的一件事。现在轮到女儿头上。一想到她会跟十几岁的毛头小伙子泡在一起,我就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为了女儿的安全,几年前,我就暗下决心,要让她在我眼皮子底下待得越久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