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中国伦理型文化精神的影响下,美学与伦理学关系密切。但是时下的部分学者无形中却在环境问题上将美学与伦理学相割裂。在他们看来,环境美学关注的是美化问题,而环境伦理学关乎的是功用。环境美学与环境伦理学相关吗?环境美学与环境伦理学关系密切,不仅环境美的存在离不开环境伦理学的理论支持,而且环境伦理学的拓展也离不开环境审美而来的感性冲动。在环境问题的解决中,环境美学与环境伦理学必须联手。环境美学与环境伦理学建立联系意义重大:有助于克服传统美学中美善相分的形式主义倾向;通过环境审美伦理学的建立,实现环境伦理学与环境美学的双向拓展。环境美学与环境伦理学的汇通之处在于敬畏、同情与体验性参予。  相似文献   

2.
质疑环境伦理学研究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伦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伦理学,对环境伦理学的研究有许多问题值得质疑.关于环境伦理学的逻辑起点问题,关于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解问题,以及环境伦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问题等都需要我们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环境伦理学诞生于西方第一次环境运动的浪潮之中,作为应用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其初始动力就是对现实的环境危机作出哲学和伦理学的回应,回答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所引发的各种道德难题。但是,环境伦理学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纠缠于各种元哲学意义上的论争,忽略了现实世界中诸多需要我们关注的具体环境问题。环境伦理学的理论研究与现实世界中环境问题之间的脱节已经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理论研究难以深入、公众对环境伦理的理解存在障碍、缺乏参与热情,环境伦理也因此难以有效地影响社会决策。  相似文献   

4.
环境美德伦理学是从美德伦理视角研究环境伦理,是环境伦理学的新兴视域。环境伦理学在规范伦理学向度建构的困境和当代美德伦理学的复兴方面提出了环境美德伦理学问题;环境美德伦理学的主题是"美德与自然",中西方伦理学有一定的思想资源;美德统摄并反映人的存在,环境美德反映人在生态之维的存在,并且共同体孕育人的美德,故而环境美德是反应人的生态存在并由生态共同体生活孕育的美德;根据拓展主义和建构主义的路径,环境美德的德目包括敬畏、仁爱、简朴、节约、平等、公正、责任等。乡土教育和日常生活批判中进行环境美德教育是培育具有环境美德人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从德性理解环境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伦理学是应用伦理学,既有一般伦理学的共性,也有其特殊性。自然作为环境伦理学中最直接的对象,具有与人相似的生命特性,这是有德性的人将其道德情怀和品性投射于自然的重要原因。人的环境行为和态度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和间接性,这削弱了道德规则和规范的效力,稳定而内在的德性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也能保证现有的伦理道德规范和规则的实行。德性的实践品性、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统一性决定了在环境伦理学中德性的现实性。立足于德性观察和理解问题,有利于环境伦理学的建构,也有助于实现环境伦理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6.
环境伦理学是应用伦理学,既有一般伦理学的共性,也有其特殊性。自然作为环境伦理学中最直接的对象,具有与人相似的生命特性,这是有德性的人将其道德情怀和品性投射于自然的重要原因。人的环境行为和态度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和间接性,这削弱了道德规则和规范的效力,稳定而内在的德性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也能保证现有的伦理道德规范和规则的实行。德性的实践品性、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统一性决定了在环境伦理学中德性的现实性。立足于德性观察和理解问题,有利于环境伦理学的建构,也有助于实现环境伦理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7.
环境伦理学者主张自然具有内在价值,但是他们并不能自圆其说。过于理性的环境伦理学的信奉者并不多,对于当前环境保护的实质意义不大。人与自然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对于自然,应该建立关爱型伦理学。  相似文献   

8.
环境正义刍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正义是环境伦理学中的前沿问题,它的凸现标志着世界环境保护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标志着环境伦理学的转向。环境正义的实质是环境责任和生态利益的合理分担和分配,由此能够清晰地看到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以及解决生态危机所应采取的正确应对方略。环境正义的实现对于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创造中国环境伦理学学派,建设中国环境伦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十多年来,中国环境伦理学已经初步形成了独自的理论观点、科学框架和学科模式,为创建中国环境伦理学学派提供了可能性和条件。环境伦理学的精华在于实践性、普适性和开放性。创造中国环境伦理学学派,要发扬这些特点,吸收、借鉴、兼容国外先进文化,在相互交融中发展自己,特别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在中国传统思想大树上建设中国环境伦理学。  相似文献   

10.
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越来越被大众所关注。环境正义的问题也成为众多学者争议的焦点。在环境伦理问题上逐渐形成了两大流派,即"人类中心论环境伦理学"和"自然中心论环境伦理学",这两大流派从不同角度阐述有关环境的问题。本文以西方环境伦理与我国环境伦理发展现状为背景,通过对西方中心主义、环境中心论这两个不同观点的梳理,最后提出了...  相似文献   

11.
环境伦理学从分立走向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伦理学问题是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及其它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作者在掌握大量资料以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围绕现代人类中心论环境伦理和生态中心论环境伦理进行了论述,阐述了环境伦理学从分立走向整合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2.
西方环境伦理学在非西方国家中的地位:西方面对东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环境伦理学的历史及西方自然美学的变化风景园林受中国园林影响的例子,说明西方环境伦理观在特定文化下只有通过内化的方式才能被当地文化所接受。西方环境伦理学存在着三个最富争议的问题,即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区别,内在价值的理念及自然权力的概念;非西方国家在通过内化西方环境伦理学时应避免陷入对以上问题的争议。西方环境伦理学对东方只具有相对的借鉴意义,要想在特定文化下创造出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新的环境伦理,除了对西方环境伦理的吸收、消化外,还需创造出适应当地人及文化的环境伦理话语;东西方应以不同的方式创造各自的环境伦理学。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环境伦理学的本土化问题是目前学界所广泛关注的前沿问题,这是对中国环境伦理学30年历史进程予以认真反思获得的理性认识。从中国环境伦理学本土化的背景和前提出发,其目标指向应是:形成新的理论范式;强化实践效度;处理好本土化的实现与超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西部独特地域的环境伦理学进行了初步探讨,考察了西部环境伦理学建立的必要性、西部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基础、研究主题和范畴等,并对环境与价值的关系、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已有20余年历史的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尚处于试验和探索阶段,成熟的、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伦理学的出现仍需假以时日,其研究主题至少涉及10大方面: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对象、环境伦理学的学科性质、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基础、自然价值、自然权利、人类中心主义、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环境伦理与国际公正、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思想、传统文化中的环境伦理思想等。在理论与实践、引进与创造、研究与教育、支持与自立等方面,中国环境伦理学尚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相似文献   

16.
企业环境责任概念与实施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脉络,最初起源于企业社会责任(CSR)概念的发展,在西方得到制度化的实践。环境协同论、环境正义论与责任伦理学可以为企业环境责任寻求理论基础,它们令人信服地论证了为什么要对大自然和人类自身及其遥远的后代负责这个问题,从而使企业环境责任有了深厚坚实的伦理学基础,同时西方环境责任的实践也推动着环境伦理向纵深和广阔的维度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实践性: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的重要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伦理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其实践性兼具道德哲学与应用伦理学的双重特征。中国环境伦理学的实践性研究体现在生活、生产、建设、教育、环保、制度等方面。在“创建中国环境伦理学学派”的宏伟目标下,中国环境伦理学的实践性研究应把握更深层次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环境伦理学界的交流与合作,全面展示中国环境伦理学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由国际环境伦理协会、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会、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大学主办的中国首届环境伦理学国际研讨会2004年10月于南京举行。国际环境伦理协会主席Dale Jamieson、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会理事长余谋昌、Eugene C.Hargrove、Andrew Brennan、Sung-Jin Kim等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一百多人出席大会。  相似文献   

19.
对于"环境伦理学何以可能"这样一个关涉到环境伦理学正当性的问题的解答,是需要通过历史审思、经验证实和理性澄明这样三重视角的关注来完成的,而且通过这种思考,我们可以对伦理学理论嬗变的逻辑进程和人的意义呈现与价值定位的方式有更深刻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环境伦理学二元论范式指的是在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论争中形成的一种看待环境问题的环境伦理学理论框架。这一范式深化了我们对环境保护的伦理思考,但也存在着相对性和局限性。如果固执于这一范式,容易忽略古今中外生态伦理思想的丰富多样性,看不到环境伦理学发展的其他路径。儒家生态仁学具有这一范式无法容纳的独特的、丰富的内容,它是建立在淡魅理性主义基础上的,具有环境德性伦理的色彩,是一种和谐论伦理学,对于中国特色环境伦理学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