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朗诵是基于书面语言的有声语言艺术。朗诵语言是一种集声、情、技巧于一体的口语语言艺术美。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诠释词句时,教师除了应就诗文本身作内部求证(训诂)外,有时还应翻检资料,作些外部求证,亦即考据的工作。这样才能避免可能的错误,寻得确切可靠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留白是指在艺术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给欣赏者以想象的空间。它是建立在艺术体悟想象之上的创造性的表达形式,目的是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诠释来表现生命的张力、情绪的空间和灵动的韵味,从而达到对传受二者内心的审美观照。留白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朗诵中经常运用,但是目前却缺少对朗诵中留白的具体阐释。因此,文章通过阐释何为留白、何为朗诵中的留白以及朗诵留白与其他朗诵技巧之间的关系,探究出留白对于朗诵艺术创作的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5.
朗诵艺术的形象创造建立在朗诵作品文学形象的基础上,运用朗诵的艺术规律,赋予有声语言活力,变平面为立体,变可知为可感,在声音的流动中探求文学作品的感性与理性双重色彩,实现对文学形象的超越与升华。  相似文献   

6.
在朗诵中,语调运用得是否恰当,停顿、重音与句调的处理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朗诵的艺术效果.而语调的运用又与发声技巧的运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只有这二者正确运用,才能使朗诵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7.
在声乐学习中运用朗诵技巧 ,不仅有助于歌唱气息的平稳、自然 ,且有助于声音的放松及歌唱中的咬字吐字清晰和正确把握作品情感等。  相似文献   

8.
双语朗诵总体教学目标是培养双语播音与主持的学生在中英双语之间自由转换表达文体朗诵的能力。通过对双语朗诵教学中的情境示范训练方法的分析,来探讨双语教学中文艺作品表达的技巧与效果,以此为例,作为双语教学阶段性的实例,来帮助学生获得更强的艺术感受力和感染力,为将来从事双语播音与主持奠定坚实的艺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朗诵艺术是一种由朗诵者和观众共同参与创造,有主体、有对象的真实感人的艺术形式,它是表演艺术的一种。在朗诵实践中恰如其分地运用态势语,将赋予朗诵有血有肉的艺术生命,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多元化的艺术包装又将提升朗诵的审美效应和艺术品格,达到文字与声音、形象的完美结合,产生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创造艺术语言的音乐感是语言艺术表现的灵魂,是提高艺术语言表现层次的重要标志.表演者要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就必须从高低起伏、速度节奏、音量的强弱,以及重音等方面掌握朗诵艺术创造的技能技巧.  相似文献   

11.
吟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对古代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善于“打腹稿”,从《诗经》开始,吟诵便对诗歌发展有重要影响.魏晋以降,更加注重音节和用韵.在吟诵中,确定了中国古典诗歌重抒情,讲声律,有规则,多短篇的特点,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格律诗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重视背诵之功 ,是我国古代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启蒙教育中强调背诵 ,从历史上来看产生了独到的效果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有着理论上的证据。背诵作为启蒙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 ,虽然有其弊端 ,但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合理因素 ,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七言歌行的演变与"梅村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对“梅村体”的艺术分析为切入点 ,以七言古诗的声律特征为核心 ,对七言古诗的演变进程探本溯源 ,梳理出七言歌行中“齐梁体”和“盛唐体”两种不同体式在各阶段的衍进轨迹。在这一背景下 ,文章分析了“梅村体”产生的原因及其在七言歌行体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4.
英语专业学生在写作中汉语负迁移现象普遍,根本原因在于学生英语写作语言缺乏。虽然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了背诵输入的启示,而在实施中仍有局限。为了有效地提高语言输出质量,应科学运用输入策略。试图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角度进一步探讨背诵输入的优化策略,并强调这种优化策略对于真正克服汉语负迁移所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2004年,中法文化年在中法两国顺利举办,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法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目前,大学生学习法语受汉语和英语的影响比较普遍,容易在发音上出现一些问题,文章力求对法语语音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解析,以期能给法语初学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大学英语语音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音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它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其他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分析了当前大学英语语音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指出了加强语音教学,实施语音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根据语音教学的特点,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7.
建安时期是汉语语音由上古向中古的发展演进期,这一特殊时期的语音特征是复杂纷繁的.本文通过对汉魏诗坛领袖曹操诗歌用韵的分析,对当时各韵部的分合情形进行了初步反映.  相似文献   

18.
《古诗源》是中国诗学史上一部十分重要而且著名的经典选本。沈德潜在选诗时坚持如下原则:(1)追求雅正;(2)注重襟怀抱负;(3)推崇至性至情;(4)展示源流新变。《古诗源》的价值首先在于比较完整清晰地展示了唐前诗歌发展嬗变的轨迹,比较全面充分地展现了唐前诗歌创作的具体成就。其次,它所选录的作品,反映了不同时代的风云变幻,记录了社会风尚的变迁,是读者了解历史演变,认识时代发展的形象史料。再次,《古诗源》集中了唐以前《诗经》、《楚辞》以外古诗的精华,是对本阶段古诗的一次美的巡礼。《古诗源》也有局限,儒家诗教的束缚,在该书的编选中烙下了鲜明的印痕,使一部分诗歌的取舍有所失当。  相似文献   

19.
雨容易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也是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雨意象是古代诗歌中频繁出现的一种艺术意象.古代诗歌中的雨意象多用以表现江南的特定环境,表现春天这一特定季节及寒食、清明等特定时令.雨意象还容易使人产生某种特定情感和美感,雨意象还有多种比兴特征.  相似文献   

20.
人生就意味着一定长度的时间之流,而且这个长度又是自己所不能决定的。因而,中国文人不断发出这种生命难持的悲叹。在诗歌创作中诗人的时间意识常表现在古今对照,今昔对比,以及物我的观照中。并且在感叹人生短暂的同时也产生了珍重现在时日,及时行乐、及早建功等行为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