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农村民间借贷发展迅猛,但民间借贷的身份地位、诚信、交易秩序、风险防范等方面还存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规范民间借贷,需要政府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范民间借贷;全面加强农村民间借贷的监管力度;对农民进行诚信意识的教育和培养,规范农村民间借贷行为,同时要在实践中探索一套应对农村民间借贷的风险防范和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完全信息无限次重复博弈民间借贷模型,基于村庄治理理论,研究了传统农村民间借贷稳定运行的内在原因,认为正是村庄治理的两大作用:信息形成和违约惩罚,抑制了传统农村民间借贷风险,维持并促进民间借贷的稳定发展。因此,认为基于血缘、地缘关系的传统农村民间借贷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借贷形式。  相似文献   

3.
民间借贷作为民间金融的主要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成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但民间借贷法律规范相冲突且滞后于社会实践、管制过严、监管不到位等,使民间借贷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弊端。通过为民间资本提供可靠的投资渠道并扩大民间借贷合法化范围、建立健全利率市场化和信息公开化制度以及建立多层次的监管主体,使民间借贷市场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摘要]各种形式的民间借贷在我国普遍存在,并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本文提出中小企业融资与民间借贷是协同演化的关系,并对此进行了理论阐释和以温州地区为例的实例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温州民间借贷状况及去年来部分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的深层次原因,指出温州地区民间借贷利率升高并不是导致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的根本原因,进而讨论了民间借贷的合法性,最后提出了中小企业融资与民间借贷协同演进的制度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叙述了民间借贷的形式及其产生的原因,同时分析了这种借贷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了社会网络对家庭正规借贷和民间借贷行为及金额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网络资源越广的家庭,其进行正规借贷和民间借入、民间借出的概率越大,正规借贷和民间借入、民间借出的金额也越多。研究还发现,社会网络对正规借贷行为和金额的影响比民间借贷更大。  相似文献   

7.
红云  胜秋 《老友》2011,(8):30-31
编者按:银行紧缩银根,连续提高准备金率。众多企业、个人纷纷寻求民间借贷资金。民间借贷热火朝天,月息6%、7%甚至10%,利率一路上浮。一些为借贷牵线搭桥的民间借贷中介也应运而生。面对民间借贷,投资者要注意保护自身的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经济、政策、社会和制度等多个维度分析了近年来我国民间借贷危机的成因,并 揭示了民间借贷危机向社会危机演变的内在规律和对社会稳定的深层影响。最后,笔者提出治理民间 借贷危机的对策: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多元化的融资体系;建设民间借贷征信体系;完善现行民 间金融法律法规;建立民间借贷的风险控制和预警机制;加强民间借贷机构的行业自律;增强民众的 风险防范和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民间借贷市场交易异常活跃,在城乡间大有蔓延之势。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对国家金融信贷紧张状况有所缓解,有一定的补充与调节作用。但由于民间借贷交易行为不规范,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对社会产生的负面效应显而易见。本文力求客观分析民间借贷市场形成的原因,指出其弊端,并对如何规范民间借贷交易行为,引导其市场健康发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广东省各地农村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村民间借贷活动及其中所呈现的资金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统计描述和经验分析,进而对促进农村民间借贷等融资形式的发展、加强农村金融深化进行了积极探讨。分析认为,由于当前民间融资活动尚未完全纳入正式法规制度的保障和监管范围,农村民间借贷的信用风险相对较大,民间借贷过程中呈现出信用关系原始、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创新有限等特点,同时,农村民众的信用观念和现代金融意识有待提高,这些状况都形成对农村金融深化的消极影响,需要及时予以梳理和改善,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1.
农村民间信贷是一种非正式的民间金融运行机制,其特点是在银行体系之外,在实际活动中双方直接见面。这种信贷在陕北农村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其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它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根植于当地传统文化之中,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根源,其生成也是同其所处的经济背景紧密相关的。陕北农村各类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其面临的资金困境之间的矛盾是该地区农村民间信贷发展壮大的客观背景。各种经济和社会奈件等因素使得陕北农村地区的民间信贷不仅在当前存在,而且在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会一直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12.
后吴英案时代中国民间金融需要法治化设计。民间金融的存在,是农村金融机构失衡、金融二元性的重要表现,其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都非常突出。规范民间金融的法律规范较为零散,系统性差,操作性不强。法律规制民间金融要体现自由、效率、人权、正义、秩序等价值目标,实现民间金融主体规范化,民间金融形式多样化,借贷利率形成市场化和民间金融监管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
改革和完善我国农村金融经营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的农村金融经营机制存在着"服务功能整体弱化、信用社产权不清晰和治理结构不完善、机构功能定位不明确、金融管制过严、农业保险滞后"等问题,制约着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为此,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促使产权清晰,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金融监管,适当放开贷款利率,引导和发展民间金融等,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以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过程中阶段性、结构性矛盾是农民贷款难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农村信用环境和农业生产的风险性问题是产生农民贷款难现象的社会因素.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强化农业保险制度,加快和推进农村金融机构及结构的功能定位和调整;发展民间金融机构是解决农民贷款难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农村民间金融及其分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民间金融是发生在农村地区的自发的非正规民间性金融活动。对比农村民间金融的主要形态,可从中归纳出共性特征。按照其制度化程度和存在状况,应将农村民间金融分为三种类型:非制度化的形态、从非制度化的形态向逐步制度化过渡的形态、已经制度化并以新的形式而出现的形态。  相似文献   

16.
运用1998—2009年陕西省农村信贷产品相关数据,就农村信贷产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农村信贷产品和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农村信贷产品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并针对当前农村信贷产品存在的问题和农户的需求,对陕西农村信贷产品创新进行了研究,其目的是在实现"三农"公平享受金融资源的基础上,促进陕西农村经济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7.
农村民间组织日益成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重要力量,尤其在农村道德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追求公平正义的实现、信奉自愿奉献的利他精神、体现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实现民主平等的自由价值、讲求诚信的契约精神等伦理特质是农村民间组织在道德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内在基础,农村社会的伦理特点是农村民间组织在道德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外部社会环境,村民自治的兴起和政府组织在道德建设中作用的弱化需要农村民间组织发挥作用进行补位,为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时代条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陕西省长安区486户农户问卷调查,运用probit回归模型对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口、家庭总资产、家庭总收入、借款用途等因素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较为显著。针对影响农户借贷需求因素的状况以及其中的问题和成因,为促进陕西省城乡转型区域农业结构转换与产业升级,政府必须以完善农村借贷机制为主,联合金融机构做好农户生活性借贷和生产性借贷的区分和指导工作,建立新型信用指数制度,健全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切实规范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活动行为。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农村信用社的演变史迹中,存在一个迄今尚未破解的农贷悖论命题:本该服务于"弱势群体"的农信社,却没有为弱势者服好务。农信社始终被国家所控制,其经营目标主要是满足国家效用而非社员效用,这是农贷悖论产生的主要原因。破解农贷悖论的关键在于正确界定国家在农村信用社的行为边界:国家要么退出农信社,要么控制农信社。  相似文献   

20.
社会资本与我国农村信贷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受三农特点及农村现行基本经济制度的影响,我国农村信贷面临更大的风险。更为严峻的问题是,我国农村缺乏合规的抵押物,因而,在城市信贷体系中,常规的、有效的信贷风险控制手段并不完全适合农村信贷。但是,农村社会资本同样具有经济价值,完全可以参与农村信贷风险控制,尤其是充当抵押物。这种设想已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运用,尤以小额信贷模式最为成功。我国农村具有丰富的社会资本和无穷的开发潜力。因此,我国应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重塑农村道德和信任网络,建立农村征信体系,完善农民信用记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网络,增强农村居民的交流能力;支持和规范农村合作组织及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鼓励和支持农村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农村新型社会资本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