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书馆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同人类活动息息相关。从文化总体的角度看,人的一切活动是社会提供的一定文化背景、文化环境、文化条件下进行,并且归根结底又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来提供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的生活资料。服务于人本身的生存、享受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类特殊的生命活动即人的类特性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人的生命活动具有物质性、精神性、社会性、历史性等特点.人的生命活动可以划分为两大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它们构成了人类日常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人的生产活动主要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社会关系生产和人口生产等四种生产活动.它们是维持人和人类社会生存、并能得以不断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人的消费活动主要包括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两种消费活动.人的适度的物质消费活动和健康的精神消费活动对于人的生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精神文化生产探析齐学栋,崔凤恒抛开概念争论的多义性,在自然向人生成的社会实践的空间扩展和时间演进中,伴随人类产生而产生的文化,就其作为内含于实践活动的人类自我实现的意识与手段,作为外化于对象世界的人类能动创造的本质能力之体现,其意义在于通过主体同外部...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辩证法的视域中,观察经济现象存在着以下三种语境:一是以个人生存和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物质生产和交换活动的形式,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础动力,这种活动贯穿于人类历史迄今为止的各个阶段,作为经济的基本语境,它直接体现人类生产和再生产的特征。其二是在上面所说的第一层经济语境中发展起来的市场为取向的物质生产和交换活动,它的前提是新的生产力的获得和交换的发展,经济的自然属性逐渐被社会属性替代,新的社会关系被生产出来①,因此,经济规定“是个人借以互相发生交往关系的规定”②。在这种经济关系下,人类物质生产的首…  相似文献   

5.
谈精神生产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质与精神作为一对对立统一的范畴存在于人类历史的自始至终。与此相应,在人类发展的每一阶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其社会文明的基本组成部分,所不同的只是两个文明的发展水平和相互关联方式。所以,任何社会的生产活动都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辩证统一。尤其是随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以及社会分工体系的扩大,精神生产逐渐从只是物质生产从属部门的地位,发展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领域)。精神生产实质上是附着在一定物质形式上的意识形态(心理观念、情感文化等)的生产,与物质生产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因此也有着独特的社…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一个侧面探讨了教育的本质观。认为:教育是人类的一种审美活动。教育的本质,即作为教育存在的根据是人类生命再生产再选择的活动方式,是人类感受美获得美的途径过程。教育从其本质上看,与人类社会的终极发展具有一致性,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类生命的自我实现和高度完善。人类生命自由和谐的生产,即人本质的美化。  相似文献   

7.
景中强 《江汉论坛》2006,1(7):65-68
社会实践是认识产生的基础,但社会实践作为标志人类活动的整体性范畴,它本身是有结构的。社会生产实践的不同形式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认识的发生、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传统认识论最根本的局限就在于,它把物质生产当作社会实践的同义语,忽视了社会生产的其他形式,特别是精神生产在当今认识产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实物质生产是人类认识的直接来源的观点,其典型形态在古代,而不在近现代。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社会实践的认识功能已实现由依附于物质生产向精神生产转换。  相似文献   

8.
发展是人类社会一种进步性的变化,它首先起源于经济的即物质的领域。由于人类社会的系统性,起源于经济即物质领域的这种进步性的变化,不仅必须同经济的即物质领域的各种因素相协调,取得经济上的可承受性,而且必须同文化的即精神领域的各种因素相协调,取得文化上的可承受性;再进一步,经济的领域和文化的领域同属社会系统,因此发展还要取得社会的可承受性;最后,人类社会并非存在于真空当中,它同周围的自然环境即生态环境存在着密切的输入与输出关系,因此人类社会的发展还必须取得生态上的可承受性。总之,只有当起源于经济领域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发展与道德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发展观把社会的发展看成是纯粹经济的发展,而不是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生态等各个方面综合协调的发展。在这种发展观的指导下,人们只对人类的物质生产而不对人类的精神生产进行经济学的研究,人们只追求经济活动的经济效果,而不追求非经济活动的经济效果。社会发展道德代价的出现正是这种社会发展观的产物,是社会道德发展上缺乏经济观念的伴随物。社会发展到当代,人们日益认识到发展是社会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道德要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改变“牺牲品”的地位,必须在自身的建设中同物质的生产一样,引入经济观念,从而使自身…  相似文献   

10.
技术是指人类为满足自身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他非生产活动的需要,运用自然和社会规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手段及方法的总和。在现代社会,技术日益成为“第一生产力”,技术的进步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前进。而家庭则是指人类社会共同体的一种基本形式,是由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构成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它提供有规律的性控制、劳动力的再生产、经济协作、情感的满足以及重要的保障等多种功能。家庭是一个历史范畴,家庭的产生和发展同社会物质生产的一定阶段相适应,并由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所决定。而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两个相互依…  相似文献   

11.
信仰决定艺术家的审美理想我认为,美的特质在干,它是一种为人所创造并为入而存在的现象。美的真正蕴含和人的本质具有本体意义上的高度同一性。人正是在创造和发展自身本质力量的同时永恒地创造着美。人对自身本质力量的创造和发展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性活动,而是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进行的。正是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和途径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展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过程中,人类创造着美。如果认为创造美的活动即是一种艺术或具有艺术性质活动的话,那么,可以说,人的物质生产活动、社会交往活动及精神生活活动都具有艺术的性质。当然,…  相似文献   

12.
精神生产在社会生产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从理论上弄清创造精神文明的活动即精神生产在社会生产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就能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精神生产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更加自觉地贯彻十二大的精神。一长期以来,国内外许多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著都主张社会生产是指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不属于社会生产范畴。这种否定精神生产是社会生产组成部分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社会生产作为人类创造自身生活资料的活动,从不同的关系上考察,它的范围是不一样的。从经济学上来看,社会生产就是物质生产。因为经济学的对象是社会的经济生活和经济结构,而“首先是物质生产”。社会生产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13.
我们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从广义上说,除人类自身生产外,还包括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物质生产是指主体改造客体,创造物质产品的过程,精神生产是指主体认识客体,创造精神产品的过程。物质生产为精神生产的发展奠定基础,精神生产为物质生产发展创造条件,两者相辅相成。我  相似文献   

14.
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人类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而经济活动则是物质活动的主要内容。经济活动与精神活动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关系,在人类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经济活动是精神活动的基础并间接地决定精神活动的内容。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会促进人类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精神活动对经济活动有一种反作用,精神活动渗入经济活动之中,会推进或阻碍经济的发展。精神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对经济活动具有决定作用。我们把这种对经济活动起推动作用的精神活动称为经济活动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Ⅰ两种生产同一的规律性人类社会发展的生产活动,在宏观上表现为改造客观世界(自然和社会)和改造主观世界。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表现为物质生产过程,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表现为社会的精神生产过程。社会的改造,  相似文献   

16.
结合市场经济条件我们首先来考察一下新闻舆论的社会属性及其市场地位。 我们知道,人类的社会生活包括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两个方面。所谓意识形态不过是来源于社会物质活动的精神生产,是借助语言实现的某种观念、思想的总和。无疑,谁也不能否认新闻舆论是精神活动的产物,当然也就没有理由否认它是一种意识形态。 作为意识形态的新闻舆论以物质生产和经济发展为条件,而不能离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这个经济基础。对于经济基础和新闻报刊,毛泽东1957年曾作过这样的概括:在社会主义国家,报纸是社会主义经济即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17.
经济,首先是一种经济行为,它是人类活动中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总过程。经济活动的目的,是用最少的劳动消耗,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经济科学是寻求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既研究生产关系,又研究生产力,也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经济科学的主要任务,是揭示人类社会经济的一般规律,探索社会经济发展道路,提高社会生产力,创造更多的社会物质财富,满足人们的物质  相似文献   

18.
论精神生产自由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德良 《社会科学》2001,25(5):35-38
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可以归结为追求自由的活动。但是 ,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所追求的自由是有区别的。物质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而存在的 ,劳动在这里只是谋生的手段。精神生产所追求的是“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① 。也就是从自己的内在本性和个性出发 ,自由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在精神生产领域中 ,精神生产者能够通过自己的意识把自己内在本性的需要反映出来 ,形成意志 ,并在自己的生产活动中将这一意志加以贯彻和实现。这种意义的自由 ,正是主体对自身发展关系中的个性自由或人的自由的发展。尽管精神生产自由不同于物质生…  相似文献   

19.
<正> 价值问题,是一个十分古老的问题。在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历史条件下,探讨精神产品的价值问题,对于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健康丰富的精神食粮,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是有意义的。(一) 自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人类的社会生活便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类。物质生活是指人类为生存发展而进行的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活动;精神生活是指人类为生存发展而进行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享受活动。与此相联系,物质生产(或物质劳动)  相似文献   

20.
关于社会评价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辉 《人文杂志》2001,(6):34-40
社会评价作为人类掌握世界的重要方式,发生于人类物质生产、物质交往和精神生产、精神交往活动中.来源于日常生活的社会评价,是有共同生活方式和共同文化背景的个体评价的积淀,具体表现为风俗习惯、传统观念及当下社会生活中的社会舆论;来源于非日常生活的社会评价,是集团或国家意志的观念表达形式,具体表现为直接支配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以及间接影响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社会评价是同人们怎样生活、打算如何生活以及对什么是好生活的理解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而社会评价也是人们反映生活、表达生活和支配生活的一种权力.在社会关系复杂化、价值观念多元化、政治生活民主化的当代,是否拥有和使用社会评价的权力,更显重要.研究社会评价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它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