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复杂性经济学非线性系统论的观点,金融体系(或金融市场)是一个开放的、非线性的经济金融系统。金融危机的产生是由金融系统内的随机事件与非线性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金融危机的最初表现形式是金融风险,在一定因素的激发下,金融风险急剧增加,并在达到一定临界值后,以爆发金融危机的形式释放。因此,金融危机的预防与控制应该着力于构建有效的金融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监测金融风险及其状态变化,将危机爆发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金融风险的生成机理与传导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使各国间的防火墙逐渐消失,金融危机频率加快,程度加深,涉及范围不断扩大.如果说金融危机犹如火灾,那么金融风险犹如火灾隐患.为了防止危机的爆发,必须要探究金融风险生成机理与传导问题,从而为开发与构建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奠定理论和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分析不是停留在外汇、金融等一般原因上,而是深入到经济体制的各部分,通过对兑换制度、汇率体制、国内金融体制、财政体制,乃至整个经济模式内在缺陷的分析来说明爆发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不仅对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而且对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也具有了更深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九十年代以来,影响较大的金融危机爆发了三次:一次是1992年西欧货币危机;一次是1994年底墨西哥金融危机;最近一次是1997年7月开始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有鉴于此,许多学者对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投入了更多的关注与思考。本文所考察的金融风险是指整个金融体系所面临的风险,是宏观意义上的概念。按克罗凯特(A.crockett)的定义,金融体系的风险是:“由于金融资产价格的不正常活动,或大量的经济和金融机构背负巨额债务及其资产负债结构恶化,使得它们在经济冲击下极为脆弱,并可能严重地影响到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而金融危机则指金融…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90年代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的分析和思考,明确提出了国家金融 风险的新范畴,并进一步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论证了国家金融风险形成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 危害。本文认为,国家金融风险已经形成,我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将面临比一般发展中 国家更大的国家金融风险.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要正视这个现实,注意防范国家金融风险 的爆发。  相似文献   

6.
对美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霞 《兰州学刊》2010,(1):64-67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极大地影响了世界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对金融危机的分析多集中于金融创新过度,金融监管不力。不可否认,滥用金融衍生工具是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由资本逐利本性和实体经济部门低利润率共同耦合作用下的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文章从分析美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入手,说明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金融核心作用的发挥必须以实体经济的发展为载体,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必然爆发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只是实体经济矛盾释放的形式,应对危机必须从实体经济入手。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频繁爆发。每次金融危机的发生,都对全球经济及人们的心理造成重大影响,因而,对危机根源的认识与把握并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至关重要。本文以行为金融理论为研究视角,结合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就全球金融危机频频爆发的本质与根源,从监管机构与投资者的行为偏差两个角度进行了深度剖析,并从监管机制纠正与理性投资行为培养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8.
公共金融教育与中央银行沟通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各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采取了各种应对策略.公共金融教育与防范金融风险间的关系,再度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中央银行作为国家金融宏观调控部门,在公共金融教育中承担着责无旁贷的重任.  相似文献   

9.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金融周期视角下的金融风险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借鉴BIS采用的BP滤波方法,利用我国31个省2005-2018年信贷、信贷/GDP、房地产价格的季度数据提取各省金融周期指数,并计算不同省份间的金融周期一致性指标,观察金融周期在地区间的同步性行为,依据金融周期的峰值点和谷值点划分金融脆弱期和金融恢复期,采用信号提取法设置房地产价格缺口值和杠杆率缺口值的阈值,并据此分析不同省份所处的金融风险状态,提出对地区金融风险防范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构建的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和宏观金融风险指数,通过协整检验发现中国的金融自由化与金融风险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伴随着中国金融自由化进程的推进,宏观金融风险不仅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长期来看金融自由化每提高1%,宏观金融风险降低1.09%.这一结果表明:中国金融自由化的成绩是值得认可的,制度环境的不断改善特别是法律实施力度的加强,可以削弱金融自由化对金融系统运行的负面影响,避免金融风险的积聚和金融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经济金融体制向市场经济全面推进的过程中 ,潜伏在我国金融体制深处的各种矛盾与摩擦逐渐显现 ,金融风险开始逐步为人们所关注。19 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在世界范围的迅速蔓延 ,让我们对金融风险的危害有了较直接的体验 ,对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国际化过程中的金融风险与金融安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王江博士新著《转轨经济中商业银行制度变革与风险控制》(经济科学出版社 ) ,为我们透过制度变迁过程 ,解读与考察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及其控制提供了蓝本。金融风险的最主要表现就是银行风险。与市场经济国家中的银行风险相比 ,我国…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时得出的信用风险理论、虚拟资本理论、金融危机理论和金融监管理论等金融风险理论,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基本遵循。近些年来,在马克思金融风险理论指导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马克思金融风险理论进行了中国化建构,对一系列针对金融风险预警、金融风险类型控制、金融监管强化、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攻坚与金融安全维护等进行了生动实践。对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的理论探索和成功实践,大大地拓展了马克思金融风险理论,极大地丰富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伟大实践。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节点,积极探索马克思金融风险理论的中国化建构与实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这次次贷危机引发的不仅仅是一次严重的美国金融危机,而且是一次波及全世界的金融风暴.这次危机的爆发很可能给全世界的金融和经济带来严重的动荡不安,甚至会演化为经济衰退或经济危机.而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原因主要是新自由主义[1]指导下的消费拉动方式、金融自由化、资本的金融化,以及美国的新自由主义生存方式.从社会和经济的角度来看,新自由主义都是不可持续的,继上个世纪的东亚金融经济危机后,再一次有力地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破灭.  相似文献   

14.
金融安全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安全是一国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的状态.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十周年、继而又发生美国次贷危机之际,我们对金融安全理论及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旨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国际经验教训.为我国有效防范金融危机、维护金融的安全与稳定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金融安全实质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金融危机理论和金融安全网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为深入研究我国金融安全理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第三年,又爆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无情的金融危机击垮了这些国家的金融体系,从泰国到韩国,东南亚所有的经济发达国家(地区)无疑像经受了一次金融大扫荡。这次金融危机无论从时间、范围上,还是从强度和负作用上,都超过墨西哥金融危机。同时还伴有像百富勤清盘等局部性的金融阵痛。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金融危机接连发生,实令业内人士怵目惊心。东南亚金融危机已经持续一年有余。但危机的余波还在侵扰着人们,金融危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也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人们应当从中汲取教训,减少或杜绝危机…  相似文献   

16.
以金融危机为契机重构国际经济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的爆发根源于经济结构和金融秩序的失衡。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于国际经济秩序的调整和金融体系的重建具有不可否认的积极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救市不是如何救助美国的金融机构,而是如何拯救全球金融经济之命运。在世界经济低潮的大背景下,中国应该具有自己的理性思考和金融智慧,以期在国际经济秩序重构中赢得主动。  相似文献   

17.
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反思——金融创新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创新的推动因素包括有效市场范武、金融市场结构变化、流动性的扩大、监管套利以及非对称信忠下的量身定做.在一定条件下,金融创新可以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但是金融创新如果不加节制地过度使用,则可能会威胁到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美国金融危机体现的是名义金融创新的失败,实际金融创新只是遭受到危机的较小冲击;促进实际金融创新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金融创新产品设计应该建立在标准化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市场经济的动脉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渠道。加强对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防范是各国十分关注的问题。而引发和加剧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就是金融犯罪,并且金融犯罪中规避法律的问题较为突出。本文试图就金融犯罪中规避法律性谈几点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聂玲 《兰州学刊》2013,(2):117-123
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加强逆周期的调控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之一.文章在综述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逆周期金融调控政策进行了总结,并进行了逆周期调控对中小商业银行的效应分析,得出中小商业银行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对政策及市场环境变化更为敏感、面临更大的风险压力的结论,进而进行了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动态调整资本监管要求、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和行业自律建设、针对中小商业银行群体内部的不同特点进行差别化的监管等三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金融自由化浪潮愈演愈烈的浪潮下,2008年9月爆发的金融危机揭示了金融监管的不足和失败.本文从各国对金融危机的处理对策入手,分析国际金融监管现状和协调合作的必要性,并以国际监管合作实践为基础,提出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和协调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