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今,世界范围内城市化成为不可改变的趋势。一方面,城市有着经济聚集优势、社会聚集优势,且符合人的本性和追求。另一方面,城市化又面对社会生活模式转换中的困扰,以及社会生活中滋生的问题。这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二难推理"。在"二难推理"中观察城市化进程,会有矛盾和对立,甚至导致"不可知"论。然而用科学发展观中的"统筹"理念认识城市化进程,就可以看到城市化进程的历史必然性和城市化进程对于实现人类社会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从统筹的理念出发,科学地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一是要统筹农民工进城,二是要统筹城市布局与规划,三是要统筹未来城市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与工业化是国家现代化的两大引擎。当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全球资本空间生产流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任务和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等众多时空交织的空间变革之中。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的中国城市化道路摒弃了“资本逻辑”的价值诱导,坚持了“人本逻辑”的价值引导,使得城市化的空间规划与生产不再成为资本生产-积累的工具,而是紧密服务于全体民众的福利与和谐。“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化的中国道路,通过加强空间要素聚集,利用城市的经济功能促进空间资源的均衡性分配、公共资源的平等性布置、空间权力的公平性保障、空间结构的合理布局,促进了城市空间的包容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仅是一场政治经济体制变革、国土空间的结构变革和生产要素的增长贡献变革,同时也验证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正义性和正当性,构建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城市新文明,赋予了人类空间命运体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城市已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推动江苏省的城市化发展,从总体上说可以通过实施“农村城市化”和“城市城市化”这两个城市化发展战略来进行。然而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江苏城市要想走向世界并参与世界城市体系竞争,应该走“城市城市化”为主导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社会,城市已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推动江苏省的城市化发展,从总体上说可以通过实施“农村城市化”和“城市城市化”这两个城市化发展战略来进行。然而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江苏城市要想走向世界并参与世界城市体系竞争,应该走“城市城市化”为主导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论城市社区精神文化建设与城市社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勇 《兰州学刊》2007,(7):154-156
城市社区精神文化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市文明的缩影.城市社区精神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城市社区和谐发展.丰富城市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家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标志,是人民生活的向往和归宿。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经之路。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进程,对于指导我国乡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现在我国城乡人口之比为2:8,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是近两个世纪以来人类发展的重要特点。许多科技进步成果首先应用于城市产业、公共设施和居民生活。勿庸置疑,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但是,在人类享受现代城市文明的同时,也不得不面临令人类处境尴尬的“城市病”。这种城市化的负效应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强国,其城市化发展在世界上具有代表性。城市是美国最富饶的地方,也是社会生活最不安稳的地方。研究美国城市化的负效应对我国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一、美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负效应城市化负效应指的是由农村演化为城…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归宿,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逾越的自然历史过程。中国当前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时期,但是目前在理论上.学术界尚未就我国城市化道路、模式的选择形成成熟的理论。吸取和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城市化经验,对中美城市化发生的起点、前进道路和模式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不仅可以使我们就人类城市整体运动过程和规律在理论上有更深刻的把握和认识,而且能够使我们在城市化建设中少走弯路,更自觉、更有意识地推进和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美城市化起点、前提的相异性分析关于城市化历史起点的确定,学术界一…  相似文献   

9.
《当代文艺探索》1986年第2期发表了南帆同志的《文学与情感认识论》。文章认为,人们的认识有两种,一种是理智的认识,一种是情感的认识。前者凭借概念、范畴、推理、判断认识世界,其成果是科学理论;后者直接依靠“片断、场面、事件过程”等“感知、了解、判断和体验对象的另一些方面”,这便是“情感认识对象的独特过程”。作者认为,文学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情感认识的结果,艺术典型和抒情意象,都是文学家对于现实生活的情感认识的形式。依照这种理论,作者把文学的发展演变归结为人们的情感认识的发展演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从农村走向城市,再走向城乡一体化的过程,这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模式.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要求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态.因此,在和谐城市化建设中,如何同步实现语言的和谐已不仅仅是个人的生活小事,而是国家的战略大事.本文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与城市语言和谐、语言认同与城市语言和谐、语言生态与城市语言和谐三个方面论述了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做到语言和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一系列困扰人们的城市问题,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生态环境恶化、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下降。城市生态化发展及“两型社会”和宜居生态城市成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主要目标。对照“两型社会”目标及宜居生态城市标准和特征,基于衡阳宜居生态城市建设基础条件,通过怎样的途径解决宜居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将衡阳建设成为宜居生态城市是衡阳城市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城市逐渐成为我国大多数人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共同体。在某种意义上,这一共同体是以对城市文明的追求建构其发展秩序的,从而彰显出城市文明的秩序意蕴。城市文明内在的秩序是指在城市空间区域里,由"物"的文明、"人"的文明和"制度"的文明三大构成要素之间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和结构状态。从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城市文明秩序的建构应以"三大转型"为现实起点——从"发展崇拜"向"发展文明"转型、从"城市化"向"城市文明化"转型、从"创制"的文明秩序向"自觉"的文明秩序转型。同时,"社会认同"、"文明实践"和"网络式治理"将成为实现现代城市文明秩序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一整个人类的认识史,是一部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探求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历史。所谓真理,是指人们的主观意识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这种真理性认识一经产生,就会反过来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之所以如此,从根本上看,在于人类的真理性认识所包含的内容具有客观实在性,这便是真理的根本属性。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奋斗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十七大郑重提出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八大报告又明确提出"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决策部署逐步到位。和谐稳定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构建和谐企业同时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企业显得十分有必要。如何构建和谐企业?和谐企业又应抓住哪些重点?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意义和相关环节,是亟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化特征描述、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城市化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和新景观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城市化发展理论不断深化,城市化主动力转向发展中国家,城市功能效应增大增强,城市化是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前提。是建设民本、民富、民主、民生的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主要路径。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体现其历史必然性,是从国情出发的完整意义的主动式、内生型现代化道路的根本标志和逻辑归宿。城乡内生——外生城市化多元复合互动"推拉"过程形成城市化动力机制。工业化与城市化互为前提,相伴相随,共同构成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基本点。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成正比,呈现高速发展趋势,但仍然滞后于世界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应建立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政策制度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芒福德的城市功能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士林 《河北学刊》2008,28(2):191-194
城市社会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在经历了政治型城市与经济型城市两个阶段之后,文化城市正在成为中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文化城市本质上是一种不同于"政治城市"、"经济城市"的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文化城市在更高层次上阐释了城市文明与社会的本质,使之超越了城市原始的防卫与商业等实用功能,突破了古代以"政治"为中心及现代以"经济"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其核心是一种以文化资源为客观生产对象,以审美机能为主体劳动条件,以文化创意、艺术设计、景观创造等为中介与过程,以适合人的审美生存与全面发展的社会空间为目标的城市理念与形态。文化城市建设对于发展文化产业,增强城市社会的和谐,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社会的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是一条历史必由之路。这是我们推出本组笔谈的初衷,希望有更多的学者一起参与进来,共同为中国当下的城市化建设提供理性参照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正>城市作为人类文明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今天的人类世界和社会生活当中扮演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对于城市和城市文化进行观照和考察,本文这里选取了一个从作为"色彩"文化体系的角度对于"城市"进行审视和定义的视角:与人类的其他常态化的生活场景和生活方式相比较,城市生活和城市文化、尤其是今天的日益"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和城市文化,无疑是人类调动和支配了巨量的色彩,同时色彩也与人类生活构成深度交融和  相似文献   

18.
曾军 《河北学刊》2008,28(2):198-200
城市社会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在经历了政治型城市与经济型城市两个阶段之后,文化城市正在成为中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文化城市本质上是一种不同于"政治城市"、"经济城市"的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文化城市在更高层次上阐释了城市文明与社会的本质,使之超越了城市原始的防卫与商业等实用功能,突破了古代以"政治"为中心及现代以"经济"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其核心是一种以文化资源为客观生产对象,以审美机能为主体劳动条件,以文化创意、艺术设计、景观创造等为中介与过程,以适合人的审美生存与全面发展的社会空间为目标的城市理念与形态。文化城市建设对于发展文化产业,增强城市社会的和谐,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社会的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是一条历史必由之路。这是我们推出本组笔谈的初衷,希望有更多的学者一起参与进来,共同为中国当下的城市化建设提供理性参照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李正爱 《河北学刊》2008,28(2):194-198
城市社会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在经历了政治型城市与经济型城市两个阶段之后,文化城市正在成为中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文化城市本质上是一种不同于"政治城市"、"经济城市"的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文化城市在更高层次上阐释了城市文明与社会的本质,使之超越了城市原始的防卫与商业等实用功能,突破了古代以"政治"为中心及现代以"经济"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其核心是一种以文化资源为客观生产对象,以审美机能为主体劳动条件,以文化创意、艺术设计、景观创造等为中介与过程,以适合人的审美生存与全面发展的社会空间为目标的城市理念与形态。文化城市建设对于发展文化产业,增强城市社会的和谐,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社会的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是一条历史必由之路。这是我们推出本组笔谈的初衷,希望有更多的学者一起参与进来,共同为中国当下的城市化建设提供理性参照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认为"和谐社会"的思想原则表现为"情欲引力",傅立叶的"社会和谐"理论是围绕"情欲引力"展开的,"情欲引力论"是"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傅立叶认为"社会不和谐"是"文明制度"压抑了人们的种种情欲,人们不仅不能满足物质的和精神的需要,而且也不能满足自身社会结合的需要.并且主张建立情欲的内部作用和外部作用的和谐来实现"社会和谐".傅立叶的"社会和谐"理论虽然有缺陷,但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