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籍传播属于社会运行机制中的文化机制,与动力、整合、激励、控制、保障等五个二级机制都有关联,直接影响社会运行的条件和因素。书籍传播是社会文化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成员之间的符号互动行为,由书籍引发的文化传播在一定条件下将导致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2.
西方书籍史研究中的社会史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书籍史研究从20世纪中期起至今经历了一次社会史转向。这场范式转换运动是源于书籍史本身的社会史范式契合,在新史学思潮、心态史和其他学科的外史转向的影响下发生的。该社会史转向前后大致经历了年鉴派计量分析法、阅读史研究进路、深度描述理论和传播循环模式等一系列的范式变迁,并在西方掀起了新的中国书籍史研究热。西方书籍史的这一社会史转向也影响到中国书籍史和出版史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明代以前书籍交易及书价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秦前无书市中国书籍的产生至少可以远溯殷商。但把书籍作为一种社会商品参与交易,则是其后很久的事。先秦时期,以甲骨、简帛为载体的书,囿于它本身书写困难,产量少,流传不便等缘故,使书籍无法进入流通领域。秦代,始皇帘发布禁止民间私藏图书的《挟书律》:“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这就从根本上铲除了图书交易的土壤。至汉代,随着生产和经济的发展,更由于统治阶级采取尊儒崇文的政策,鼓励民间献书,于是官方民间对书籍的需求日趋迫切,这就为书籍的流通、交换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需求刺激生产与技术进步,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并渐趋完善,书籍的生产效率及商品性能亦有提高,我国早期的书籍市场在汉代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4.
随着书籍概念的拓展,书籍的空间性和时间性逐渐为人们意识,时空性对书籍的人性化、视觉审美以及传达书籍精神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研究说明书籍空间性与时间性的含义及其应用于书籍设计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何坤翁 《学术交流》2006,(8):184-186
明初的书籍刊刻,一般在作家卒后,由后人编次文稿,筹资刻板,属于私人活动。火灾是书籍刊刻的大敌。这种情状可以引申到古代的其他时段。编次文稿、刻印、火灾之害,这三者都与古代书籍刊刻出版相关。这三者更是大致画出了明代书籍出版的面貌。  相似文献   

6.
以北京语言和文化创作的文学和戏剧作品是表现北京历史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形式。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北京历史文化逐渐被介绍传播到国外,北京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城市。本文将介绍笔者所见的17种外国人介绍研究北京文学和戏剧的书籍,包括书籍的语言种类、版本情况、出版时间、作者简介、目录等基本资料。这17种书分别是搜集整理的歌谣类书籍3本,以北京为创作对象的诗歌集3本、小说5本,介绍或研究京剧或京剧人物的书籍6本。  相似文献   

7.
对于明代杭州刻书,学界认为明代杭州虽不失为全国刻书重地之一,但丧失了全国的领导地位。笔者统计明代杭州府的私人刻书机构至少在229家以上,对明代杭州私人刻书的繁盛不能低估。这里既有前朝刻书的积极影响,又有纸张等刻书材料充足、刻书成本低廉等优越的刻书条件,特别是浙江省识字人口多,科举考试人口众,进士人数居各省之首,为书商刊刻科考用书提供了消费市场,杭州的科考用书更是远销华北各地,而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使民间社会有余力消费书籍商品,江浙两省藏书家多,都助长了杭州书籍商品的大量生产,使得杭州成为明代书籍商品的生产中心,在全国书籍流通市场上占首要地位。因此,对明代杭州私人刻书的地位需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8.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当新一年的钟声敲响,翘首回望,总有那么一段光阴因为书籍的慰藉而变得阳光普照.本刊特邀了几位嘉宾,请他们讲讲这一年中读过的印象深刻的一本书.  相似文献   

9.
正以本色、本土、本味著称的东北"杀猪菜",如今早已闻名遐迩,成为东北饮食文化中的一张"钻石级"名片。但凡来东北,没有不寻吃"杀猪菜"的,就如同进了北京定吃烤鸭,去了天津定吃"狗不理"一样——必须的!"杀猪菜"是东北农村年关杀年猪时所吃的炖菜的统称。过去,农村杀年猪是一件大事,无论哪家杀年猪都必定要把亲朋好友请到家里来吃炖肉、血肠等"杀猪菜",这种习俗在东北农村至今还保留着。食俗流广,"杀猪菜"逐渐演化成为今天的一道四季皆有的菜肴。不论何时何地,吃  相似文献   

10.
1978年是法国著名启蒙运动者伏尔泰逝世二百周年。巴黎、尼斯、曼海姆等地举行国际座谈会,隆重纪念这个日子。法国、苏联、英国、比利时、美国、加拿大、西班牙、荷兰、波兰、罗马尼亚等一些国家的学术团体,都纷纷举行学术讨论会。巴黎国立图书馆、列宁国立图书馆、国立爱尔米塔什博物馆、布鲁塞尔皇家图书馆和其他一些城市的图书馆,都举办了有纪念意义的书籍图片展览。多卷本的伏尔泰批注《全集》第1卷已经出版。这卷批注包括他在私人图书馆书籍上写的注和其他一些读书评批。还出版了第214卷《(巴黎)国立图书馆图  相似文献   

11.
龙富 《日本研究》2006,(4):41-41
《西洋事情》出版于1866(庆应2)年10月。该书是福泽谕吉执笔的第一部介绍西洋地理、兵法、科技、航海等的书籍。福泽谕吉于1861(文久)年随寺岛宗则等遣欧使团赴欧期间,福泽随团走访了欧洲国家的工厂、公园、市政厅、矿山、博物馆、银行、监狱,购入了大批关于欧洲历史、政治、海陆军、地理、风俗等书籍。归国后,福泽根据其书籍和参访笔记,执笔写下了该书。当时,日本社会正处于“奉敕攘夷”的政治风潮中,自身随时都有因介绍西洋而招来性命危险的可能,但福泽敏锐地察觉到了未来世界的潮流是积极引入西洋文明的时代动向,将目光转移到了掌握日本政治改革关键的武士阶层。为此,福泽利用1865年“条约敕许”的时机,以日本武士为理解西洋文明的对象,在1866年3月至6月间的短短三个月时间里,写就了《西洋事情》一书。  相似文献   

12.
鉴真在日本     
译者按:鉴真是中日关系史上至关重要的历史人物,五次东渡未果,在66岁高龄且双目失明的情况,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日本,携带了大量的佛经、佛像、书籍等.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印行的书籍,大多数是有关他们自己的。即使是新旧约《圣经》、《武略》等书,也都从批注或修政、编选中反映出他们自己的思想和意向。所以,太平天国印书,连同他们的文书,是研究太平天国的最重要的史料。太平天国作为历史研究的对象已有半个多世纪,但我们对太平天国印书的利用、研究似乎还很不充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天父下凡诏书(一)》等受到研究者较多的重视和利用,但总的说来,我们没有对太平天国印行的每一种书籍都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从它的  相似文献   

14.
正在吉布森的骗局被揭穿后,企鹅出版社将其书籍全面下架,同意向维多利亚州消费者法律基金捐款3万澳元,同时承诺在今后出版的所有食疗相关书籍中刊登"显著提示",提醒读者书中内容不一定基于事实。经过一年多的立案调查,5月6日,澳大利亚"网红"贝尔·吉布森终于等来了确切的司法指控消息。维多利亚州消费者事务局宣布启动法律程序,  相似文献   

15.
什么地方的人最能吃?答曰:上海人。飞鸽走兔.上海人说吃;淡羹稀粥,上海人说吃;琼浆玉液,上海人还说吃;就连吞云吐雾,上海人也说是吃。对水里、陆上、空中之物,上海人皆能“遍吃”之,上海人J瓦纳百川的灶神,由此也见一班。北方人眼里,吃、喝、吸绝对没渭分明,什么该“吃”,何时说“喝”,哪儿用“吸”,绝不允“吃”一统天下。上海人不管那么多,凡通过嘴进去都是“吃”。至于上海话的“吃批评”、“吃红灯”,足以令北方人瞠目结舌,有回莫群。上海话的“吃”神通广大,其实是对古人“吃”的保留。古汉语里,“吃”确能身兼…  相似文献   

16.
法语在世界上的状况如何?我们来看看一般事实。1938年,出口法文书籍4万担(原文如此),1946年降到2.6万担,1950年又回升到4万担,1984年达到31万担,最近3年来,出口上升速度较慢。我们不要对这种表面上令人高兴的成果产生误解,因为世界上人口急剧增加,文盲减少,现代语言的教学比过去更广更好,英文,西班牙文和德文书籍的出口至少同法文书籍出口的增长情况相同,所以只能说法文书籍的出口没有失去机会。法语协会所属各校人数的增加也可以反映我们语言和文化的吸引力,这些学校是为外国人开办的,入  相似文献   

17.
朋友圈     
正今日辽宁微信公众号一招鲜|杨春风:饶阳湾的船餐原创2016-8-23杨春风今日辽宁张明:就吃而言,"餐"也包括吃的氛围和讲究,绕阳湾的船餐,真的没谁啦!作者回复:此言不虚。尤其是今天,吃什么固然重要,怎么吃、在哪吃、和谁吃,似乎更重要了。苑晓明:鱼很多人都吃过,但是怎么吃才有过去的味道?能让我们回味过去,回忆小时候捕鱼摸虾  相似文献   

18.
西欧国家经济结构变动问题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著作中一个占中心地位的问题。仅仅在近几年内,就出版了许多关于共同市场国家的书籍。在这些书籍中,令人感兴趣的是共同市场委员会部门分析组的专家们编写的基本问题综述。在这些综述中,研究了当代经济结构形成过程的基本趋势,七十年代中期发生的危机对这个过程的影响,危机以后共同市场国家中国民生产改组的主要方向等问题。七十年代初,西欧国家经济中的最大比重是工  相似文献   

19.
《半岛新生活》2004,(10):52
人生快事,“吃“之大也。纵观一生中所吃过的八方美味,最该吃的、最难忘的、吃过还想再吃的,当数河豚。  相似文献   

20.
据老中医的临床所见:现在很多小女生从小以冰晶、可乐、泡沫红茶……等冰冷之物维生,终日冰不离手,结果很多导致月经不来、子宫急速老化18岁更年期就到了,这不是吓人而是事实!另外还有人因吃冰而致癌,曾有一位骨癌的小女生,喜吃冰品而全身虚寒,经中医治疗且严格禁冰冷之物,癌症痊愈,西医都不敢相信;还有因吃冰而瘫痪在床20几年的老翁,西医完全查不出病因,后来经诊治,老翁才回忆起当年:那天天气很热、他在田里工作,有一卖冰的经过,他吃了隔日这后,从此没下过床。总之,冰实在害人无数,现今这一代孩子整天吃冰,觉得很过瘾,却不知吃冰带来的严重后果,可以说冰就是一种毒品,所以现今的怪病、癌症才会这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