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霸道的怪树     
《阅读与作文》2011,(5):63-63
在非洲莽原里,有这样一种怪树:它几乎没有树干,从树根处便长出斑驳的枝杈;它很霸道,常常放肆地把枝杈伸展到路中间,挡住行人的去路。  相似文献   

2.
会发光的树     
在非洲的原始森林中,生长着一种奇怪的会发光的树,当地的居民把它叫"魔树"。这种树白天看上去与一般的树没有什么不同,而一旦到了晚上,它就会从树干到枝条都发出闪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与洛阳“七老会”及“九老会”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昌五年(845)春、夏,白居易在洛阳发起两次宴集活动,参加者同为9人。春天宴集,因狄兼謩、卢贞年未70,虽与会而不列为"老",故应当称为"七老会",编集《七老会诗》;夏天宴集,李元爽、如满加入,与会者均年过70,可称为"九老会",未编集。古今学界对这两次宴集的人名、会名以及前会唱和集名等有很多误记。又,《七老会诗》以年齿为序,这种编集排序的方法在唐人唱和诗总集中较为罕见。其后,宋有"至道九老"等,日人南渊年名办尚齿会等,可见白居易洛阳宴集唱和对中外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过程中,新老“三会”的地位和作用要明确,各自的职能要转换,关系要协调。只有这样,才能把有效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社会主义国家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同运用市场机制很好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啊!我发现了……”你一定有过这样兴奋的时刻吧。这次习作,就请你把自己的发现写出来,让大家与你共享发现的快乐。所写的内容不限,可以写平时观察中的发现,可以写学习中的发现,也可以写实验制作中的发现,只要是你自己的发现就行。写的时候,要注意把发现了什么以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题目可以用“我发现……”,也可以根据所写的具体内容来拟定。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典籍一向有“以树喻人”的传统。当代许多诗人、作家也常常在不同的生存境遇中以树喻人、以树咏怀、以树明志。因此,“树”便成为当代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文学意象之一。对这一意象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古典文学与当代文学的精神联系,同时也对当代文学研究的深化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阅读与作文》2011,(8):60-61
当你旅游来到森林或是野外的空旷处,黑暗的夜晚不仅让你难以行走,还会使你感到凄清冷寂。而此时要出现一点亮光也许会给你一些宽慰,但也许会增加你的恐惧。其实,夜晚发光的物体是多种多样的,大自然中的许多动物、植物、微生物都会发光,当你了藤了这些,就不会害怕了。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经典文学作品中,海伦·约翰逊的《夜色中的树》、弗洛斯特的《雪夜林边小立》、惠特曼的《草叶集》、霍桑的《红字》以及托妮·莫里森的《宠儿》等作品中所描写的“树”的意象都展现了人类对困境的反思和超越。我们在研读俄国文论家巴赫金(MikhailBakhtin)的“对话理论”后寻找到了在互文性视角下的文本间的多元对话性,在不同的作品里,“树”的意象在给人们带来无限幻想和精神希望的同时,也从哲学的视角诠释着最基本的人类学命题。  相似文献   

9.
从千渭牧马、陈仓建国到穆公称霸,秦国一代代国君抓住机遇、奋发图强、广纳人才、凝聚人心,使秦从一个边陲小国一步步崛起为春秋时期的五霸之一。在秦的崛起过程中上演了泛舟之役、秦晋之好、三平晋乱等一幕幕精彩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10.
柏克 《山西老年》2014,(6):35-35
竹子自古称“林”,那它属于树类吗?草木之别,关键是看有无“年轮”。木本植物每过一年,茎干横断面便增添一圈同心轮纹。然而,剖开竹子,里面却是空的,依此可以判断,竹子应该是“草”而非“树”.竹既是“草”,茎干为何长得如此高大呢?  相似文献   

11.
凌道新为天津人,抗战胜利后与他的燕园同窗、红学专家周汝昌同在四川任教。院系调整后的1954年2月20日晚,凌道新在家里设便餐招待吴宓、周汝昌等文人,话说红楼,饮酒唱诗,后被文人们戏称为"红烛会"(又称"吴周会")。凌道新"一表人才"又"学贯中西",但在随后的"五七之灾"中却因"红烛会"成为反党的罪证。凌道新不服,被作为极右分子受尽凌辱,终至家破人亡。"漫对遗篇吊故林,未容展卷已伤心。"(凌道新诗句)知识分子的命运,由之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晋东南地区的高平县、长治县、长子县等地发生了民众以抗捐税名义焚烧士绅及新式学堂的"干草会"事件。这一事件是在当时社会动荡、基层控制力减弱、清末新政中加征新捐税等多个客观条件下产生的一场民变。通过乡村失序情况下暴力的社会动员方式,"干草会"事件实际上是基层民众"反近代化"的一种行为,同时也暴露了国家权力中空后,士绅与基层社会出现了严重冲突,使得传统的乡村关系也逐渐瓦解。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文学中关于“树”的诗歌,其意象绝大部分都是作为现代知识分子形象的含义,纵观这些诗歌,20世纪“树”的意象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意义的变迁阶段:一二十年代的独异,三四十年代的坚韧,五六十年代的挺立,六七十年代的忍辱,八十年代初期的申诉,八十年代中后期的崇高,九十年代以来的世俗。  相似文献   

14.
助动词“会”产生于东汉时期,由“会合”义动词“会”在句法、语义、语用等因素的参与下演化发展而来。这一过程伴随着非元语用法到元语用法的转变,而从情态角度来看,助动词“会”的产生及发展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主观化逐渐加深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应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需长期研究的问题.本文试着从减轻学生负担入手,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让学生在“乐学”中从“想学”到“爱学”再到“会学”,最终学会.  相似文献   

16.
热贡“六月会”的宗教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贡“六月会”是青海同仁地区藏族、土族及部分汉族群众普遍参与的宗教性民间节日 ,关于其文化内涵 ,人们各抒己见 ,说法不一。文章运用宗教学理论就热贡“六月会”中的民间信仰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张振旭 《社区》2014,(20):20-20
北宋有一位杭州知府叫王化基,他非常赏识晚辈鞠咏的才华。在他大力推荐下,鞠咏才有幸参加殿试。在殿试中,鞠咏才华得以展示,考取进±。接着,鞠咏谋得仁和县知县官职,仁和县隶属杭州知府管辖,鞠咏很高兴,因为能在恩公属下做事,工作起来一定会得到恩公照顾。走马上任之初,鞠咏给恩公王化基写了一封热情洋溢感谢信,托人捎去。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王化基回信,鞠咏很吃惊纳闷。  相似文献   

18.
在有限资源条件的限制下 ,若能达其资源适当合理使用 ,可促进农业增产与经济持续的发展。水资源因其自然环境所限 ,时空分布不均 ,加之社会经济发展快速 ,用水需求日益骤增 ,更使水资源稀少。农田灌溉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项目 ,而“农田水利会”是执行该项任务的民间团体机构 ,能否完成目标将取决于“水利会”基层组织之成果效率 ,有鉴于此 ,乃研析“水利会”基层组织之水利小组的组织与运作状况。小组运作效能与水平的提升 ,主要须审视小组整合与小组会议的成效 ,同时又要有适当的沟通之小组会议来完成 ,并以适当技术与方法来进行之。  相似文献   

19.
周晓光之所以蜕变为蝴蝶,秘方是:女人可以拥有更多的情商,以及一份坚韧的自信——而这也是生命最美丽的所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有向图中常见的几类有向支撑树的计数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有关有向支撑树数目的计算方法,并将Tultte定理推广到了更一般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