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政党外交是政党政治在国际事务中的延伸,政党政治的活跃又大大推动了政党外交的深入发展。政党外交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以来,政党外交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表了大量的专著、论文。在政党外交的基础理论、政党外交的历史实践与理论创新、政党外交的基本经验和发展趋势以及重点人物对政党外交的贡献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为今后政党外交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今后仍需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政党外交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来,俄罗斯的政党政治经历了多次嬗变,其中的人为因素大于历史的和制度的因素,并且给俄罗斯的政治发展历程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预计俄罗斯在较长时间内将保持一党(统一俄罗斯党)独犬的多党制格局,但其未来政党政治的发展仍存在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3.
大连通俗文学创作及评论从20世纪20年代起步,进入80年代以来,大连通俗文学创作掀起热潮,通俗文学研究和评论也持续展开。大连为主的研究者揭示出大连文学(文艺)创作的通俗性诸特征,如作品体现出的海洋性、东北黑土地的本土性、源自生活的角色意识等特征,并推究其成因,主要是受大连特殊的地理位置、多重殖民文化背景等文化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端午节俗的研究成果丰硕。就端午起源而言,流行的主要有纪念屈原和伍子胥说、恶日说、夏至说和龙图腾祭祀说等;在端午仪式行为方面,侧重于对龙舟竞渡、食粽习俗的探析。在这里,思路的改变比问题本身的探讨更为重要。有许多学者在考察端午及其龙舟竞渡起源时,考虑到端午节俗内含的复杂要素,以"结构性探源"代替以往"纵向性探源"的思考模式,更有益于认识区域文化特色。事实上,无论是节俗本身,还是与之相关的历史探究、区域研究和文化意义阐释,都需要我们以新兴社会史的视角重新考量。  相似文献   

5.
民初的政党活动史成为中国政党政治的肇始,是中国从传统君主集权体制向近现代民主政治的转型阶段。民国初年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政党政治活动的第一个高潮,其外在形式很有些接近于西方式的竞争性政党政治模式。虽然民初政党政治的实践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的存在连同它的失败都是极有意义的。它是此后影响中国人制度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这样的一个难得的政治标本给予足够重视,剖析其失败原因,可以发现许多令人深思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口译研究状况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二十年来发表于国内核心期刊的口译文章进行了一次文献研究,发现我国的口译文章有以下特点:从数量上看,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从研究方法上看,非实证研究占绝大多数,但实证研究已经有所增加;从内容上看,研究内容逐渐多样化,但缺乏均衡性;从趋势上看,研究对象正在由客体过渡到主体。此外,我国的口译研究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跨学科的态势。本文还有针对性地对口译研究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30年来国内语言规划研究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对国外语言规划理论的译介,一是根据国内语言实况进行的规划研究,后者占主要地位。国外语言规划研究成果的译介主要涉及语言规划的分类、语言规划的步骤及语言规划的实践等。国内语言规划的本土研究要随着新情况的不断出现而做持续研究和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云南回族研究的状况作了系统的搜集和整理,并从历史源流和民族的形成、地区性研究以及综合性研究等10个专题方面,重点评述了其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广难封"是一桩传统的历史悬案.其缘起自汉文帝,汉代的学者将其原因归咎为客观原因造成,汉代以后的学者则多从主观方面分析其原因.1980年代以来学者们不但突破了传统看法,而且从新的视角,以新的观点对该问题进行了更为热烈和更加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党的十六大"依法执政"方针的提出,学术界关于国外政党法制化的研究也愈益深入,其中涉及国外政党法制化的理论基础、内涵、体系、过程等多个方面。这些研究对于借鉴西方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促进我国政党制度向法制化迈进,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二战之后,日本按照西方民主制度的模式,确定了民主国家体制,实行多党制度。然而自1955年起,自民党长期居于执政地位,一党居优制一直成为日本主要的政党格局。2009年新民主党一跃而成为执政党,自民党一党长期执政格局改变,日本政坛进入民主党和自民党两大政党相互制衡、彼此竞争时代。日本式的政党政治生态,使日本的政党监督也显现出自身的面貌与特点。  相似文献   

12.
民初政党合法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初政府对合法政党的规定承袭了清末《结社集会律》,这使得政党的存在,既缺少法律的认可,又缺少法律的救济;而“稳定”的社会情结,为袁世凯约束政党、强化专制赢得了普遍的社会认可。民众对政党合法性的认同,仅基于西方宪政理念的移入,缺少必要的阶级基础和利益基础,在党争误国的舆论下,政党存在的合法性很快就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下的政党监督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政党监督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内在机制,它是一种新型的民主监督。中国政党制度的创新性赋予了中国政党制度下的政党监督新的价值意义。中国政党监督把人民民主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把执政、参政行为作为互相监督的直接指向,把政党制度建设作为实现监督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4.
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旧立宪派和革命派等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对政党政治有着明确的认识.出于现实斗争的需要,他们在民国初年的宪政实验中,又系统地阐明了政党政治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政党的性质作用,政党的运作及政党制度模式的选择等.值得注意的是,旧立宪派和革命派在这些方面的理论认识是基本一致的.而就整个中国社会观之,对政党政治普遍缺乏认识并持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5.
在孙中山政治思想体系中,政党伦理思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国家造幸福、人民谋乐利",是其政党伦理的基本道德原则。依据这一原则,孙中山提出了政党在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中的主要道德规范。他还从政党道德的原则和核心出发,阐发了党员作为民主主义者应具有的新道德和要培养的革命精神,即"要立大志气","存心做大事,不可存心做大官"和"替主义去牺牲"等。孙中山的政党伦理思想具有鲜明的革命性、与时俱进的进取性和一定程度的创造性,体现出民主性的精华,很值得我们作更多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略论民初孙中山的党德重构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中山从民初巩固党基与民主共和等方面阐述了党德重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修明党德”需要党员“明白党义” ,“遵守党德”、“服从命令”与“国家” ,立志“做大事” ,努力“替众人来服务”、“为中华民国求幸福”。而政党严格纪律 ,党员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辨别是非能力是达此目的的必要途径。这一党德重构成为孙中山道德思想的核心 ,决定其道德思想高于近代大众道德的精英化倾向 ,是中国近代政党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至今仍值得珍视  相似文献   

17.
政党学是研究政党及其产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政党学的学科性质 ,政党、政党政治、政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与规律 ,政党的组织机构、制度设施及其运行机制 ,政党与国家政权系统的关系 ,政党与社会生态的关系 ,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学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政党政治与媒体关系的文献研究,概括了政党政治与媒体关系的历史发展脉络,梳理了近十年来媒体对政党结构、功能、理念传递方式、意识形态等等显著乃至细微的影响变化,最后作者对不同意识形态政党应对媒体挑战的战略对策进行了分类综述。  相似文献   

19.
民国初年孙中山政党思想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一生活动都同其创建资产阶级政党思想息息相关。他关于近代社会政党的性质、任务、作用及活动原则等一系列重要思想 ,代表了中国政党第一代活动家的宝贵探索 ,至今仍值得我们引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