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本文对红学三派的利弊作了简要评述。作者认为,旧红学以索隐为主,可称之为索隐派;新红学以考证为主,可称之为考证派;而着眼于文本的阐释,可称之为文本派。索隐派以影射的眼光读小说,试图将《红楼梦》与重大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其主要依据是读者的联想,不一定可靠。考证派只承认与作者和版本有关的实证材料才有价值,无视《红楼梦》在文学世界的地位,其眼光不免偏颇。文本派致力于《红楼梦》文本内涵和写作技术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索隐派和考证派的失误,但务必防止过度阐释的弊端。  相似文献   

2.
谁解其中味     
本文针对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古诗教学与欣赏的关键在于要品出和传达出诗的韵味来。为此,就要:知人论世,博学多闻;不炒现饭,立足于新;紧扣诗眼,咀嚼生味;进入角色,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3.
《聊斋志异·阿宝》中的“孙痴”是作者的自我投射。把蒲松龄与孙子楚加以比较 ,可以发现 ,蒲松龄是借小说来为“痴人”正名 ,借孙子楚来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人生之梦  相似文献   

4.
民盟南充师院支部和南充师院学生读书研究会共同举办了两次《红楼梦》原著与电视连续剧比较研讨座谈会。第一次座谈会于八七年十一月八日召开,会上,师生一起,自由争鸣,就《红楼梦》原著与电视剧的改编等许多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十二月六日举行了第二次座谈会。这次讨论,实质上是对第一次讨论所涉及的问题的集中和深化。  相似文献   

5.
能单凭传统的“味”来解曹雪芹的“味”吗?曹雪芹在《红楼梦》的一开始就向读者宣称:“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何来,说起来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并特别点明: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的,“味”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特别强调的美学概念.他不仅要求作为审美主体的作家要有健康的审美趣味,而且强调当《红楼梦》送到读者手上以后,作为审美主体的读者,也必须是善于解味的人.那么,曹雪芹所强调的是怎样的“味”呢?这是值得我们仔细斟酌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每诵梅花句,一心思故人”,不知道为什么,读《天下文章》,笔者不时地联想起鲁迅。小说第二节,妻子唐莹埋怨丈夫沈九如不会切肉曰“厚的和《鲁迅全集》差不多,薄的又像某某某的一首小诗”,接生大夫一般不会出此妙语的,这分明是作者越俎代庖。李贯通的母校山东聊城师院乃鲁迅研究重镇,是故作品“出鲁迅气儿”也是天经地义。因此,笔者也忽发奇想:这“读后感”姑且都从鲁迅说开云——  相似文献   

7.
当作家选取某个大家族的没落作为他小说创作的题材的时候,他实际上是要演绎他对他那个社会的悲喜剧的思考。《喧哗与骚动》集中描写了康普森家族最后一代人的故事,兄妹四人各有其象征意义。老大昆汀代表过去,代表旧秩序的终结和无望。老二杰森代表现在,而且是可诅咒的现在。弟弟班吉是个白痴,他代表着人类的悲哀、可怜、无助。妹妹凯蒂则象征了美的毁灭。《红楼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也各有其代表意义。贾政代表封建秩序,宝玉代表着反叛,宝钗是封建礼教的殉葬品,而黛玉则同样代表了美的毁灭。两位作家都想跳出自己时代的局限,超越时间,去反思历史。对于福克纳来说,未来还只存在于某种观念之中,而曹雪芹则似乎根本看不到未来。  相似文献   

8.
国内对于王船山诗歌的英译研究极度匮乏,在当今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作为湖湘历史文化名人王船山的诗歌翻译研究亟待译界重视。文章以"味象论"为视角,析评并试译了其诗作《重登双髻峰》,探讨并指出"诗味"传递的四种途径,即:心理移情以现"情味"、意象投射以现"画味"、人称择选以现"意味"、韵律保留以现"韵味"。  相似文献   

9.
正老教师,街头误入白虎堂事过多年了,但周良顺仍记得清清楚楚,那天他正走在公园路上,一个50来岁妇人过来对他说:眼镜要不要?他很纳闷,什么眼镜?她并没拿什么东西啊。那妇人见他不解,便压低声音说,大学生,女大学生……  相似文献   

10.
<正> 《红楼梦》是一座千门万户的艺术宫殿,见仁见智,争论颇多。近出版的白盾的《红楼梦新评》(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提出了一些有意思的看法。集中收论文廿五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有《研究红楼梦也应实事求是》、《耽美·泛爱·悼红……》、《论红楼梦的悲剧美》等篇,着重探讨作品的创作思想与艺术风格;第二部分有《略探雪芹的“自传性”》和关于宝玉、黛玉、妙玉、宝钗、凤姐、袭人等几篇人物论,着重探讨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历史、美学意蕴;第三部分有《论曹雪芹的思想、艺术大突破》、《红楼梦的现  相似文献   

11.
周志艳 《南都学坛》2007,27(2):53-55
曹雪芹笔下的探春一直是一个受到争议的人物。有人说她是“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忠诚拥护者”,有人说她“想做一番兴利除弊,巩固封建家庭的大事业”,还有说法是她“走的道路,是改良主义的道路”。这均是偏颇之见。凭实而论,探春不仅是一名脱去脂粉气的巾帼女子,更是体现曹雪芹治国方略的代言人。通过她,作者将自己所接触到的先进哲学思想和治国方略一一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13.
晏殊、晏几道父子二人,尽管职位上一个如坐春风,践履宰相之尊;一个蹭蹬槃姗,身沉苧下位。但古今研究者更看重的不是显赫的晏殊,而是位卑的晏几道。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中曾对世俗扬曹植抑曹丕的评价深表不平:“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笃论也。”不过,人们对晏氏父子作此一轩轾估量,不全是二晏霄壤相隔的职位所致,更因为小晏的禀性及词作较之大晏,确实更加新奇、更加惹人注目一些。晏几道出身于宰相之家,本来只要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优越的家庭条件就可以保障他走完无风无浪、无怨无艾的人生旅程。但他偏生就一副狷介孤特  相似文献   

14.
我国章回小说到明代中叶以后,不分节而分回,回目也由单句发展为双句,由双句发展而成工整的对偶句。毛宗岗父子修改《三国志通俗演义》时,把原来“参差不齐,杂乱无章”的回目改成工整的对偶句,是为了“务取精工,以快阅者之目”。  相似文献   

15.
近读东方出版社1990年6月出版的王春良主编的《世界现代史文献与要论选编》一书,深感此书对中学历史教师、大专院校历史系学生以及世界现代史读者,是一本比较好的参考书,非常值得认真阅读。  相似文献   

16.
是<石头记>,还是<红楼梦>,其含义是很不一样的.这不仅是<红楼梦>这一名字的文雅、迷离,不似<石头记>的质朴、显露,更因为<红楼梦>一名契合了贯穿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生如梦"的儒道哲学思考--与小说空、色、情这些主题架构相一致,从中不难看出,"梦"在语言和文化的所指和能指,远非类似把玩的"石头"所能比肩.  相似文献   

17.
"泼妇"在中国古代文学里面是让人恐怖的形象,她们常常使丈夫处于难堪的地位。在男权中心社会,男性是女性存在的基础和归属。但是她们不认同男性给定的角色,自发地反抗不公平的地位,企图控制她们的丈夫。但是这样的举动又引起人们的误解和厌恶。男性作家则运用自己的话语权对其"妖魔化"。以《红楼梦》两个"泼妇"形象切入,对其进行一番新的解释,探讨"泼妇"深层的内在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18.
《高老头》是法国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代表作 ,是作家产生关于“人间喜剧”构想后的第一部重要作品 ,故一向被称作是《人间喜剧》的序曲 ,其无论在思想情感的表达上 ,还是在艺术的经营布局上 ,都堪称《人间喜剧》的典范作品。本文从比拟手法在小说中的使用入手 ,谈比拟对文本的重要意义 ,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说明巴尔扎克思想的复杂性和情感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9.
在曹雪芹生前和死后二、三十年间,《红楼梦》(前八十回)以抄本形式流行,“不胫而走”,影响极大.它揭露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和腐朽,引起了封建统治阶级极大的恐慌,诋之为“淫书”、“邪说”,千方百计要禁止它、烧毁它,但不能奏效.于是就企图通过篡改的方法,磨掉它反封建的锋芒,使之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可以接受的东西.正是为了适应这种政治需要,高鹗不但对前八十回作了许多重大的篡改,而且又续了后四十回,给封建大家族——贾府安排了一个“沐皇恩”、“复世职”、“兰  相似文献   

20.
为了贯彻党的“十大”精神,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我校中文系于一月七日举行了评《红楼梦》科学报告会,汇报了我系师生评红的部分成果。我系中文专业二年级部分学员从七三年十一月五日到十二月八日上了评红专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