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徐琍 《宿州学院学报》2013,(12):19-22,89
通过构建房地产业和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在运用因子分析法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构建房地产业与城市化互动关系测评模型,对2011年皖江城市带各城市房地产业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总量定量测度,测度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各城市房地产业与城市化的协调度均处于较高水平,房地产业与城市化协调性好,总体呈现积极的互动关系,房地产业对城市化的协调性略优于城市化对房地产业的协调性.皖江城市带中的池州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不能充分满足房地产业发展的需求;而安庆市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措施使得房地产业发展水平与城市化发展所要求的协调发展水平有一点差距,使得两个地区房地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度相对偏低.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测度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复合指标法,从经济实力、经济结构、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五个方面,选取16个与城市化相关的指标,以西安市的数据为基础,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构建了西安市城市化测度因子模型,并应用结构方程对该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得到了西安市城市化测度结构方程模型,应用该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对各个城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度量和对比。  相似文献   

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西安城市化水平测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借鉴国内外关于城市化水平的相关研究,突出了城市化进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人口、经济、生活方式、地域景观四个特征,设定了城市化水平测度的复合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并筛选出关键评价指标,依据相关统计数据计算出西安城市化综合指数,分析了西安城市化的总体水平和单项水平。  相似文献   

4.
以人口、经济、空间和生活方式等4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构建了江西省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的指标体系,并对阻碍江西省城市化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至2005年间,江西省的城市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同时江西省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明显,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南昌城市化水平最高,新余和萍乡次之,景德镇和鹰潭属中等,九江、宜春、吉安、抚州、上饶和赣州最低.城市化水平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根据1978-2007年咸宁市的统计资料,分别建立区域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借助因子分析方法,对城市化综合水平以及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进行测度,同时建立协调测度模型,测算出咸宁市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并对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改革开放以来,咸宁市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协调度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78-1998年为不协调期,协调度为负;1999-2000年为基本协调时期,协调度为正,城市发展走向优化;2000-2007年为协调期,城市化与经济综合水平都为正,两者协调度趋向稳定.(2)2005年咸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在空间分布上明显存在地区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运用综合评价法和资源压力指数法对兰州市1999-2009年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各相关因子与兰州市城市资源压力指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发展水平与城市资源压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是城市资源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作为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所构成的复杂运行系统,其内在要素的耦合性程度高低对于城市化的正常运转及质量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文章通过对“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的综合测度及耦合性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化水平基本呈现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空间城市化的运行格局;其经济城市化导向型的省区多以东部地区为主,人口城市化导向型的省区多以中部地区为主,空间城市化导向型的省区多以西部地区为主;我国的人口—经济城市化、人口—空间城市化、经济—空间城市化及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总体均处于耦合性的拮抗阶段,但就空间分布来看,人口—经济城市化、人口—空间城市化、经济—空间城市化呈现为多数省区处于拮抗阶段、少数省区处于低水平耦合和磨合阶段的发展状态;而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却全部位于低水平耦合和拮抗阶段。  相似文献   

8.
从城市化质量认识省域经济发展差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中国120个样本城市的相关数据,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一组省域城市化质量水平指标的测度模型,并以中国东、中、西部各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省份为例,分别用模型测度了它们的城市化质量水平,然后结合中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质量主要指标的差异认为,省域经济的持续繁荣和协调发展取决于区域城市化的内在质量,要提高中西部省域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应该重点培育次级高能量城市,增强省域城市体系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和城市网络张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未确知测度方法的城市化水平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实施城市化战略,推进城市化进程,是我国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实现现代化历史任务的目标和手段的统一,也是21世纪初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任务。因此,做好城市化水平的评价工作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论文研究了信息熵和未确知测度方法在城市化水平评价中的应用,给出了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实例进行验证分析。  相似文献   

10.
巴西是世界上经济较为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相当高.它的城市化先于工业化,属于过度城市化模式.在其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诸如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明显、城市贫困等问题.相比之下,中国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属于滞后型城市化模式.纵观巴西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促进中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要注重城乡统筹,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且走生态城市化之路.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合理分析和准确判断广东城市化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将对有效推进广东地区城市化水平产生重大影响,对广东社会经济的后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对广东城市化现状的比较分析表明,广东城市化速度发展较为缓慢,对广东城市化现状数据的计量分析显示,广东城市化发展趋势仍然保持缓慢推进态势。文章提出了加快广东城市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推进城镇化系统协调发展,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是当前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议题。基于二象对偶论,在完全空间下将城镇化系统设计为以城镇化水平表征的实象和以城镇化效率表征的虚象构成的二象系统。在对城镇化系统的虚实二象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利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实证测度了2006-2014年中国各省份城镇化系统的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1)考察期内,中国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中国城镇化效率则出现微弱下降。(2)全国范围和东部地区的城镇化系统协调发展度的演进大致呈"M形";中部地区城镇化系统协调发展度在考察期内变化幅度较小,并且呈微弱下降趋势;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系统协调发展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并且在整个上升趋势中又伴随着"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动态变化过程。(3)不同省份之间的城镇化系统协调发展度差异显著,并且呈扩大趋势。此外,各省份的城镇化系统协调发展度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时序特征。  相似文献   

13.
煤炭资源型城市因其产业结构的特殊性在城市化过程中有着与其他城市不同的特。应用变权系数综合评价模型,对2002年中国煤炭城市信息化、城市化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煤炭城市信息化和城市化水平存在互动发展的正向关联性。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文章通过构建能够合理测度安徽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方法建立数据包络模型,对安徽省2005—2014年16个地级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效率分析,对城镇化发展空间格局的演变进行深入探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最后对安徽省如何有效地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前衡量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指标有两个:一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二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之间,横隔着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双重城镇化率的存在,源于与资本原始积累相依存的城乡二元体制与要素价格剪刀差。通过该制度的设计,人为地降低工业化、城镇化的成本,以加快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在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的背景下,这种城镇化模式还有发展的空间,当农村劳动力供求出现“拐点”,这种城镇化模式就难以为继,客观上要求必须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取代传统的城镇化。用户籍人口城镇化取代常住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的必然趋势。我国对外来人口实行居住证制度,作为农民工市民化的过渡性措施,或作为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过渡性措施。但对于外来人口来说,其利益最大化的模式,是既保留农村户籍又持有城镇居住证。这就决定了双重城镇化率将存在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预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定合意的城市化水平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城市化水平的预测模型与方法众多,这些模型与方法各有特点,结果迥异。因此,首先对现有城市化水平预测模型与方法进行评价与选择;其次采用Logistic增长模型预测中国未来的城市化水平,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化水平在2030年将达到60%左右。根据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城市化发展趋势,60%左右的城市化水平是合意的,盲目快速赶超其他国家是不切实际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2008—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数据,运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前沿水平以及实际水平相对前沿水平的偏离程度。结果发现,下偏效应大于上偏效应,即中国城市化进程整体表现为滞后,并且发现投资作用和政府作用在影响城市化进程中的表现为负向,另外城市化进程也表现出地区间的不平衡。最后根据本文的发现,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城市化在改革开放后步入了平稳发展期,遵循城市化逻辑增长模型,利用1973-2008年的数据进行估计后得出:中国城市化年均增长速度为0.0412,远远快于0.01729的世界平均水平;2014年左右,中国将结束高速城市化过程,此时的城市化率将达50.11%;中国城市化的饱和值约为84.98%,而67%左右可能是中国未来20年城市化发展的顶部,此后城市化水平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维持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