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译社会的发展现状呼唤加强翻译产业研究,期盼研究范式的突破。分析开展翻译产业研究的三个主要原因,阐述国内外翻译产业研究的现状,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同时呼吁构建“翻译产业学”的全新译学理论体系,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开展针对该体系的专项研究,以探求解决翻译产业生产、翻译产业教育、翻译产业研究等诸多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和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和制约翻译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来自两个层面。一个是诗学层面的也即语文层次的,另一个则是意识形态层面的。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和制约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因此,我们既要重视国家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个体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3.
翻译必定是语言的诠释和重构,语言重构必然导致原文的信息嬗变。这种变化既由于不同语言的自身特点所致,又和译者的思维和遣词造句的风格以及文化身份紧密相联。尽管传统翻译理论忽视译者的作用,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所以,译者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同时,译者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必然受到所属社会文化的影响。由此可见,他们的文化身份对于翻译作品的影响也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明确译者的文化身份可以让译作更好地传递出原文中承裁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文学翻译刍谈常清华文学创作与文学翻译是文学生命延续的保证。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学作品,通过翻译得以世代相传。随着社会发展民族语文翻译将会占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所以,作为一名真正的文学翻译家,必须具备文学修养和学术修养,吸取各方面的知识营养,完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数字革命不仅为社会学、文化学和文学带来了新视角,也为翻译学带来了新视角,我们应该如何从信息或知识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翻译所面临的挑战,笔者想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就教于译界同仁和有关专家。一、不译则亡翻译是国际间理解的钥匙,社会进步离不开翻译。尤其在信息时代,Internet就象一张覆盖全球的巨网,成为连接人类社会的纽带,信息交流正以惊人的速度和数量进行。在未来的世界里,也许一个文化族群的存亡就取决于对一个词的及时而准确的翻译,因此,有人惊呼“不译则亡(Translateofdie.)”(Engl…  相似文献   

6.
刘祥清 《云梦学刊》2007,28(6):52-54
中国翻译悠久的历史、中国翻译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现代化所起的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作用并没有从一开始就给它带来应有的社会地位。对翻译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翻译活动的高潮,这些高潮发生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影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每一次翻译活动高潮的出现,都印证了翻译活动和社会文化的一种互动关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翻译活动,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当代翻译活动对于国家的建设、改革和发展仍然可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周弘 《理论界》2013,(8):41-43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中强调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其显著特点是将翻译现象置于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审视。在外宣翻译过程中,中国的政治体制、价值观念及文化体系等被译入西方社会,能否被西方社会接受并产生积极影响对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至关重要。本文主要探讨意识形态对外宣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把社会、历史、文化纳入外宣翻译研究的视野,从而揭示外宣翻译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随着翻译专业化程度的增强,社会和市场对于应用型跨学科翻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新理念,STEM教育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但是如何让STEM教育理念服务于我国本土化教学,尤其是与具体课程相结合应该是未来研究的重点。STEM教育理念的核心观点就是提倡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个观点既体现了新文科的内涵,同时也满足了翻译课程尤其是实践课程的培养目标,这就使两者结合构建翻译实践STEM教学模式成为可能。本文以“翻译实务”课程为载体,以STEM教育理念为理论基础,重点探讨在高校翻译实践类课程中构建PBL教学模式的路径,并通过模拟真实的翻译项目进行实证研究,希望提升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和核心素养,同时为高校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多元系统理论认为,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是不断变化的,而文学系统本身又处于一个更大的多元系统之内,也在发生着变化,且受到社会、文化、政治、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多元系统理论为依据,分析了我国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翻译活动采用的不同策略及其原因,并对未来我国文学翻译活动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导致了翻译的多样性,只有"家族相似"才能最好地描述翻译原型范畴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充分必要条件下定义的翻译存在着本质缺陷,翻译定义应该是开放的、非限定性的。翻译教学中采用开放性翻译定义,能避免传统定义给学生带来的单维、僵化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翻译标准的灵活性,从而自觉根据翻译目的、译入语读者的语言规范、文学艺术规范和社会文化语境等灵活调整翻译策略,创造出适应社会需要的翻译作品。  相似文献   

12.
严复、林纾的翻译之所以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 ,与他们根据社会需要及读者接受能力对文本和信息传递方式作出理性选择密切相关。选定翻译文本之后 ,采用哪种信息传递方式加以译述 ,应该充分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翻译根源于人类交流文化、传播文明的需要 ,翻译活动只有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 ,重视语言与文化的时尚性 ,才能使翻译成为有意义的社会行为。可见 ,评价翻译 ,不仅要着眼于原著、译著与译者的关系 ,更要着眼于译品所产生的社会效应。译品价值如何 ,主要应从是否适应整个社会进步的需求这一角度来衡量  相似文献   

13.
新闻翻译在社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世界交往与合作更加紧密,政府组织、民间团体和商业机构都需要通过新闻了解相关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动态,新闻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拟从翻译教学实践中法汉新闻翻译的具体案例出发,通过与文学翻译的对比,简析新闻翻译在翻译方法和语言形式上的不同特色,以期引起更多专业人士的关注,为新闻翻译质量的提高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一种社会行为,而译者作为译入语社会的主体成员,其思想意识无不铭刻着所处社会主流价值的烙印.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身所具有的社会化的价值观融入译作之中.这种价值观不仅体现在翻译行为本身,而且体现在翻译的选材和策略上.  相似文献   

15.
邵玲 《南方论刊》2014,(1):96-97,95
《翻译、权力、颠覆》收录了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翻译研究文化转向潮流中最具代表性的几位学者的主要理论,从文化与社会层面梳理并阐述了译者的角色、功能及其种种权力解构。  相似文献   

16.
英语本科专业翻译学科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对翻译人才的数量需求日益增大,对翻译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本文针对英语本科专业翻译学科应该如何搞好自身建设问题,从其设置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教学的着眼点与着力点和师资培养原则等几方面进行探讨,试图寻求培养合格的、适应社会需求的翻译工作者途径。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翻译教学方法已很难满足社会对翻译的真正需求,无法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文章指出我国翻译教学现状存在的不足,以浙江树人大学翻译教学改革为基础,提出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8.
清末西学东渐运动推动了翻译活动的广泛开展,由于国运危难,当时的译者希望通过翻译引进西方先进思想,促进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因而翻译具有很强的文化功利性。严复所译的《社会通诠》体现了他运用中西批判、求实创新和集思广益的翻译会通思想,其翻译不但介绍了西方社会制度,而且提出了其对晚清社会制度改革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50年来,中国科学翻译研究与社会发展同步,在科学翻译方法、科学翻译史、科学翻译理论、科学翻译学的建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未来尚需在科学翻译学理建设、应用理论研究、科学翻译史、翻译事实发掘方面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其艺术性主要体现在翻译的目的、翻译应使用的思维方式、翻译活动发展的过程、翻译成果的特点、社会对译作的承认和接受的方式等方面。针对译界现状,有必要强调翻译的艺术性。强调翻译的艺术性就是要强调重视翻译实践,因为只有翻译质量的全面提高才是翻译事业发展的硬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