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隋淑英 《齐鲁学刊》2006,4(5):59-64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融为一体而具有了世界意义,国民政府为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外交努力,美国对中国作用的重视,这些因素使中国取得了大国的地位。尽管战时中国的大国地位有其局限性,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其积极意义。即使取得了大国地位,也并不表明在大国关系中就能够获得平等地位。在世界历史中,根本就不存在所谓平等的大国。中国大国地位的取得源于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永不言败的民族精神,而这一无形的精神因素又是最不稳定最易消失的。中国内部本身两个政权、两个军队、两个战场的存在就更加剧了这种不稳定性。只有如此认识中国的大国地位,方可解释中国在战争中作为一个大国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  相似文献   

2.
宗寒 《江汉论坛》2003,(6):46-48
从物资普遍短缺到大部分产品供求基本平衡,这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飞跃。我国现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产值大国,但我国还不是一个科技大国,更不是一个科技强国。我国的经济总量还低,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1%,国民生产总值仅占世界的3.2%(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占10.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发达国家的2.9%。加快发展,提高经济总量,是我们的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3.
王军伟 《兰州学刊》2007,17(9):48-51
战略研究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大国战略研究更是重中之重.大国关系主导世界政治格局,当今世界仍然是大国势力角逐的舞台,因此我们更应该重视大国关系和大国战略的研究.中国学界的大国战略研究虽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还有诸多不足,文章希望就改进中国的大国战略研究提出一点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向冬梅 《北方论丛》2003,2(4):39-42
虽然二战时期中国成为四大国之一,但它并未享有真正的世界大国地位。当时的中国不但不具备世界大国必备的条件,反而经常受制于人,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际政治斗争牺牲品”的角色。因此,只有用“反法西斯大国地位”这个概念才能正确地定位战时中国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5.
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集体提出“和平崛起”理论 ,确定了在“和平崛起”中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发展战略 ,丰富和发展了国家形象学说。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 ,中国政府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和平崛起”、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浅析大学生常见的性心理困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美艳 《理论界》2005,(4):130-132
大学生正处于性生理发育基本成熟及性心理发展正趋激烈的时期,由于性生理成熟、性体像、性意识、性行为、性压抑、性变态等导致大学生出现一系列的性心理困扰,解决大学生性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困扰就要开展系统、完整、科学的性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文体活动,积极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工作。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两个大局”,从国家经济实力的快速崛起、全球治理变革与国际秩序转型的迫切需求以及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三个层面出发,确立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定位。习近平主席以“国之大者”的胸怀,提出中国始终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和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定位擘画了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的宏伟蓝图,对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塑造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际法乃崛起大国之制度重器。从历史发展的维度上看,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英国、法国、美国等大国在其崛起的进程中都曾借助于国际法;而且其崛起的质量和水平与对国际法的认知和利用息息相关。从逻辑推演的维度上看,国际法不仅有利于国家在国际关系中掌控实际的资源与利益,而且有助于国家确立和强化其合法性,减轻其在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阻力,拓展其在国际社会的认可与支持度。因而,对于崛起大国而言,认真对待与合理应用国际法,不仅是一种低成本的明智选择,而且是保证其顺利崛起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六个方面分析了民营书店目前存在的困扰,提出民营书店有其自身的问题之外,国家应从财税等政策方面给与扶持。  相似文献   

10.
11.
21世纪初期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仍处于冷战后的重大调整和形成时期 ,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和大国关系对于未来国际关系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冷战后中俄美三国构成了新的大国战略关系 ,国家战略利益成为影响三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它们既有共同利益并开展合作 ,也存在战略利益的竞争和冲突。应对美国的世界霸权战略 ,中俄相互借重、共同牵制美国成为中俄美关系的重要特征。坚持独立、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冷静、理性地对待和发展中美关系 ,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推动建立多极世界格局和国际新秩序 ,将成为 2 1世纪中国外交的战略性抉择。  相似文献   

12.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大责任,也是实施"大城市带大农村"战略的重要支撑.在明确高等教育在"大城市带大农村"中优先发展地位的基础上,分析了高等教育在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提供人才资源、保障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提出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优化教育结构.  相似文献   

13.
论现代化进程中权力、资本和劳动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国际的、历史的视角探讨权力、资本和劳动的相互关系,一个合理的社会、经济结构应该是政府、资本和劳动三者之间互相平衡和制约,恰当处理三者关系,是一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发达国家借助全球(新)殖民体系和本国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使得全球资源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从而实现政府、资本和劳动的平衡和制约.在我国,由这三者关系所引发的问题层出不穷,协调好此三者关系的方向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新世纪中国外交的前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地区长期的稳定与繁荣是一种复杂均势的结果,在这种条件下,东盟国家推行的“大国平衡战略”对中国周边安全起到重要的影响。因此,东南亚地区成了新世纪中国外交的前沿。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体系的变革与中国的不懈努力,中国在逐步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随着外交实践的不断扩展,中国逐步积累了丰富的外交经验的同时,也促使中国在理论界不断发展并进行理论创新,用于指导中国不断变化中的外交实践,为之提供解释性和前瞻性的知识和智慧指导。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多的大陆,拥有和中国同样的巨大而持久的发展需求。中非交往和合作历史悠久,进入新世纪以来,中非关系发展迅速,建立了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中非外交实践的逐渐成熟和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为中国大国责任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舞台,为中国负责任大国理念的发展提供了理论素材。非洲研究正逐渐成为中国学术拓展的新领域,成为理论创新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瓦解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形成,劳资关系已成为中国现阶段的基本社会关系之一,即"雇主方"和"受雇方"。然而在中国的转型期,在正常的现代社会结构形成过程中,中国的劳资关系出现了新问题,即:劳资双方之间的博弈出现了不对称和不平等现象,即"强资本、弱劳动",尽管说该问题出现的原因十分复杂,但我们认为,实行政府的积极介入、工会的激活、三方协商机制的有效运转,能够使该博弈现象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从日美安全保障体制演变过程看日本的大国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刚雁 《阴山学刊》2005,18(4):28-31
日美安保体制是冷战时代的产物,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从50年代确立、60年代调整、90年代再度确认,到今年2月,美日在华盛顿举行美日安全磋商会议,日本利用日美这一战略同盟关系,从一个被控制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在亚太地区谋求主导权,妄图控制亚太事务的政治大国。从日美关系发展变化的过程,可以看到日本的大国战略。  相似文献   

18.
姜家生  刘庆丰 《学术界》2012,(3):154-161,287
资本逻辑是指资本作为一种主体性存在,在自身运动中所体现的内在规律和必然趋势.马克思共产主义价值观的起源,与资本逻辑密切相关.具体表现在:在阐释资本逻辑及对资本逻辑进行合法批判过程中,马克思为其共产主义价值观的生成提供了思想场域和理论依托.消灭资本逻辑运行的经济所有制,是这种价值观的独特主张.而资本利益与劳动利益的对立,则为这种价值观生成提供了信仰主体和内在动力.做上述考察之后,马克思共产主义价值观的现实性、真理性和说服力,便得以进一步澄明和弘扬.  相似文献   

19.
五论道德资本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道德资本”概念是传统“道德”概念和“资本”概念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产物,它一方面显示了道德功能格局的历史变迁,即从道德的目的性功能居于主导地位,到道德的目的性功能与工具性功能相分离,再到道德的工具性功能异军突起,另一方面体现了从“实物资本”到“人力资本”再到“文化资本”这一资本概念发展的时代趋势。倡导道德资本概念,研究作为资本的道德,从而强调道德的工具性功能及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既有利于动员一切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元素,也有利于推动经济生活中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0.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主体结构与人力资本结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投资于企业人力资本的各个不同主体构成了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主体系统 ,系统的产出必然要受各要素或子系统互动作用的影响 ,如果某一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出现偏差 ,必将影响企业人力资本存量的形成。本文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结构进行了探讨 ,寻求使相关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合理配置、协调作用的方式 ,以促进我国企业高质量人力资本存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