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及其衍生出的面书、推特、微博等新社交媒体,日益被“疆独”势力所运用,逐渐成为其进行分裂活动的主要平台.“疆独”势力借助新媒体,建构虚拟空间强化族群认同,整合全球势力,进行国际动员以及谋求国际化目标.与“疆独”势力争夺新媒体话语权,应成为今后我们治理“疆独”分裂主义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泛突厥主义是新疆民族分裂主义产生之根,"东突"恐怖势力是三股邪恶势力结合的典型,谋取新疆,占据西北制约中国的制高点,历来是国际反华霸权势力梦寐以求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3.
民族分裂主义与恐怖主义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认为 ,民族分裂主义是民族主义极端性的产物 ,与暴力恐怖主义具有天然的联系。当代民族分裂主义是对民族国家的误读和民族自决权滥用的结果。文章对当代世界奉行暴力恐怖活动的民族分裂主义进行了分类 ,揭示了产生民族分裂主义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 ,作者指出恐怖组织利用某些民族、宗教矛盾和民众情绪进行暴力恐怖活动的目的 ,是为了维护其以极端性和残暴性建立的“权威地位”和左右民众的能力。所以 ,不能将具有种族、民族和宗教背景的恐怖主义组织视为相关群体的代表 ,否则 ,只能扩大恐怖主义势力的群众基础 ,助长恐怖主义势力的嚣张气焰 ,从而掩盖恐怖主义势力反人类的极端性本质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一带一路"的视角下,阐述了"一带一路"战略对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产生的影响,并对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对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针对如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开展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有效性措施提出相关建议,使我国国际化人才的交流与培养得以扩大,促进国际之间的科技合作,推动人文交流,协助民心相通.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从实质上讲是政治斗争;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是国家和民族的罪人;在反对分裂的斗争中,必须高举爱国主义和民族平等团结的旗帜,必须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主义要坚定不移地相信和依靠各民族的广大干部和群众,等等.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后我国民族问题呈现出一种新的趋势,国内外敌对势力支持的以台独、东突、藏独、疆独为代表的民族分裂主义活动对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造成了威胁。尤其最近的3·14藏独事件、7·5疆独事件严重的影响了民族团结、国家稳定,对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合法性提出了挑战。本文主要在研究民族主义对多民族国家政治合法性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怎样利用民族主义的双刃剑作用增强多民族中国的政治合法性。  相似文献   

7.
英帝国主义第二次武装侵略西藏之后,采取了从武装侵略为主转变为以政治侵略为主的策略,大力培植西藏地方政府中的亲英势力,并通过十三世纪达赖喇嘛两次出走之机,极拉拢之能事,促使十三世达赖由原来的反英走上联英的道路,给亲英派在西藏掀起一股“独立”的逆流提供了历史机遇。以夏扎·边觉多吉、达桑占堆为首的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在英、俄帝国主义的支持和策划下,上演了一幕幕“西藏独立”的丑剧。在西藏广大爱国群众和上层人士的反对下,特别是十三世达赖的觉醒,坚决维护祖国统一,使他们的阴谋未能得逞,西藏地方与祖国的关系得到了恢复和加强。  相似文献   

8.
王希恩 《世界民族》2001,28(3):1-10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从一开始就包含着与广泛的国际民族问题有关的内容.本文对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主义、民族解放的理论,关于民族视角中的国际关系原则(包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主张民族平等、反对民族压迫与歧视,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和尊重多样性原则等理论范畴)以及关于当代民族问题的立场和观点(包括反对外部势力插手别国民族问题,主张国际力量联手打击民族分裂主义,等等)作了较全面的梳理.文章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国际民族问题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填充了后殖民主义时代国际民族关系理论的空白.由于当代的国际民族问题在形式与内容上都明显地有别于民族独立运动时代和冷战时代的国际民族问题,这一理论范畴还有待于在更广阔的学术视野中得到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化.随着我国及国际社会处理当代国际民族问题的实践经验的积累,中国共产党关于当代国际民族问题的理论将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9.
面临经济发展的困境,凤县政府提出"弘扬羌文化、回归羌族故里"的旅游业发展思路,并出台了恢复居民羌族身份的新规定,引起了当地民众和外部媒体的广泛关注.这其实是在民族国家框架内地方根据国家政策导向所作出的逆政策思路的一种应对.中国的民族政策根本上是以民族文化为载体,通过政治身份合法化、经济发展倾斜化,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国家整合.而这种作为设计结果、构想产物的政策一旦实施,随即就变成了一种诱因,推动着非少数民族地区寻找文化依据,来建构历史根源和外在表征,变成一场由"情境论"驱使的挖掘文化"根基"的地方性运动,以此获得政治资源与经济资源.  相似文献   

10.
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国务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中国藏传佛教的杰出领袖。他一生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继承和发扬历世班禅的爱国爱教传统,坚定拥护共产党领导;坚决反对一切分裂主义行径,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实现人民幸福做出了光辉业绩,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大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深刻学习,发扬光大。文章从十世班禅大师"一生热爱中国共产党""为西藏和平解放尽心竭力""坚决反对一切分裂主义行径""积极推动藏传佛教与社会议社会相适应"4个方面介绍了他爱国爱教的光辉一生。  相似文献   

11.
12.
Brief Introduction of Members of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Ethnology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南京是东南沿海城市中回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早在明代就形成了回族伊斯兰文化社区。然而,近年来随着南京最大、最典型的“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拆迁,引起了人们对回族社区的消失与回族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消失,除外界因素外,其内部经济生活方式、社区组织形式、婚姻情况、受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也是其重要原因。实际上,回族社区的保存和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一方面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另一方面,更需要回族自身的“文化自觉”,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汲取优秀文化精华,并不断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而伊斯兰文化核心价值观和伊斯兰文化发展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极其有用的思想工具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重构社会控制体系,完善、加强对社会失范行为的社会控制,是建设当代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任务。壮族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先进理念,为社会控制体系的重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构建新的社会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利用传统法律文化的本土资源以及国家赋予的自治权和立法权,注重从当前壮族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来制定适合壮族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为当代壮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8.
论锡伯族萨满神歌的心理医疗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漫长历史中 ,锡伯族创造了与自身的生产方式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相适应的萨满教 ,并不断发展丰富 ,萨满教成为锡伯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萨满教延续千百年 ,其主要功能和价值之一是治疗疾病 ,保障氏族的生存繁衍。锡伯族萨满治疗患者是在歌、舞、乐三者浑然一体的场景中 ,即在“跳神”场景中进行的。歌、舞、乐三者是古老时代集体创作的产物。在萨满“跳神”过程中 ,他和助手及众人共同吟唱的神歌 ,对患者产生了心理医疗功能。  相似文献   

19.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牧业文明的代表作,叙述的是关于部落的历史。本文认为,在《格萨尔》史诗产生的早期阶段,尚没有专司史诗演述活动的职业化艺人。作为一种集体记忆,其建构和传承由全体部落成员共同完成。职业或半职业化的《格萨尔》艺人的出现,当是后来藏族地区社会文化生态变迁的产物。集体记忆时代的《格萨尔》史诗,不仅呈现出从历史化向传说化和神话化过渡的文类特征,也具有集体记忆所承载的时空要素及其与群体传承的关联性等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20.
才让 《中国藏学》2020,(1):119-129
文章选取15世纪萨迦派代表性人物的传记,包括桑杰贝、班钦·释迦却丹、绒敦·释迦坚赞、俄尔钦·贡噶桑波、古格班智达扎巴坚赞、贡噶南杰、果沃热绛·索南僧格、达仓译师等著名萨迦派大师,介绍各传的作者、成书年代、资料来源、主要内容、版本等。这些传记反映了萨迦派各支系的兴起及萨迦派在15世纪的中兴历史,是研究萨迦派历史的重要文献。所收传记之顺序按人物生活年代编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