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黎族人口约有404,784人,主要聚居在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白沙、保亭、乐东、琼中和东方五个县。黎族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由于目前缺乏材料,还有待于将来进一步调查研究。但在解放前已进入了封建社会,这是可以肯定的。在白沙、保亭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合亩制衰落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寻:工艺技术的冲击;对外贸易的影响;生产资料的典当、买卖与出租的影响;贫富分化的影响;婚姻制度的影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政治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彼此息息相关,互相作用,促成合亩制度的瓦解。  相似文献   

3.
关于黎族合亩制問題,解放以来,我国学术界曾先后发表了不少文章,但意见很不一致,有的认为合亩制是“具有原始氏族部落性貭”的組織;有的认为是“父系家庭公社”;有的认为是“农业公社残余的一种类型”;有的认为是“原始的家长制的共耕社”;有的认为是“家庭公社残余的一种形式”……等等。我們发现所以存在这么多分歧的意  相似文献   

4.
关于黎族“合亩制”的性质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但又是必须从科学上加以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一些民族问题研究工作者的注意。我们发表张迅同志的这个“研究资料”,希望能引起进一步的重视,并在更深入地进行调查工作,更充分地掌握资料的基础上,展开关于黎族“合亩制”性质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关于黎族合亩制的性质问题,过去由于某些调查材料带有很大的片面性,特别是有关生产关系部分。有些同志就是根据这些片面的材料,对合亩制的性质,作出各种不正确的论断。广东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情况调查组的这个调查报告,关于这方面提供了比较全面的材料,有助于民族科学工作者对合亩制的性质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特在这里发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海南建省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省委省政府毅然将民族地区的民房改造列为振兴民族经济、改善少数民族同胞居住条件的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几年来,黎苗山区的民族同胞先先后后告别船形屋、茅草房,乔迁新瓦房。据1996年6月4日《海南日报》载:“从1992年至1995年底的4年间,我省民族地区一共改造茅草房71031户,建成砖瓦房或平顶房面积545.25万平方米,388797名少数民族同胞告别了世代居住的阴暗、潮湿的茅草房,住进了明亮、卫生的砖瓦房或平顶房”。1997年3月10日《海南日报》又报道:去年,全省民族地区共改造茅草房1.79万户,建成砖瓦房或平顶房137万平方米,又有9.71万名少数民族同胞喜迁新瓦房。这一组组数据,是黎苗山区民房改造的历史记载,是山区旧貌换新颜的生动描绘!  相似文献   

7.
《黎族“合亩制”研究》是经国家教委组织有关专家评审后,列为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科研课题。该书由琼州大学陈立浩教授主编,于1994年公开出版问世后,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受到专家学者的好评。 黎族“合亩制”的区域,在今通什、乐东、琼中等市县交界的五指山腹心地区。“合亩制”与我国的独龙、鄂温克、布朗、拉祜、崩龙等民族长期保留着的家族公社形态一样,是研究我国家长制家族公社十分重要的“社会化石”,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尤琪为第一个发现并诉诸文字介绍的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情况调查组,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与地方党政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了海南分组和连南分组,分别就海南黎族和连南瑶族的社会历史情况,进行了前后共两期的调查。海南分组共调查了保亭县毛道乡七个村、雅袁六个村、毛枝大村、乐东县番阳乡、白沙县毛贵乡等六个点;另外还在琼中、保亭、乐东、东方、白沙各县收集了碑刻、历史传说以及黎族合亩社会的有关情况的资料,调查了黎族的社会生产力、社会所有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寻访黎族原“合亩制”地区的最后一位亩头,以他的亲身经历和现在的生活状况,实证当地的变迁,探讨持续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0.
坚持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理论,不断变革传统的思维方式,以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大力推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1.
李甫春 《学术论坛》2005,(12):119-122
在海南岛五指山中心区域的黎族中,至20世纪50年代,仍然存在一种集体公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原始公社氏族制度———合亩制的残余。之后改造成为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文章研究合亩制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过程中“复活”的情况、原因以及寿终正寝的历程,对这种社会“返祖”现象作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论黎族歌谣     
黎族地区素有歌海之称,广大黎族人民善于创作民歌,喜于吟唱民歌。《论黎族歌谣》一文,对黎族的劳动歌、革命歌谣和情歌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论黎族教育     
教育起源于劳动,它是适应传授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经验的需要而产生的。广义的教育,可以说是与人类社会共同产生的。任何一个民族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与这个民族的社会经济基础,以及上层建筑的政治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紧密相关联。不同社会制度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风土习俗和宗教信仰等,对教育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当然,教育作为社会现象,同时又对它们给予影响和作用。因此,教育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而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一个民族的教育发展史,与这个民族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相依相随的。我们根据黎族社会历史的发展,结合黎族教育本身的发展情况,将黎族教育分为原始教育、古代教育、近代教育和现代教育四个历史阶段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侧重于黎族民间故事中的生活故事、幻想故事和寓言故事的内容及其特色加以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5.
曹魏的官品并非官阶,当时官品的高低与传统的官阶——秩石的多寡颠倒错乱、难以对应.这种混乱的局面直到萧齐基本没有变化.萧梁和陈朝对官品和秩石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以使二者趋于一致.这种调整既体现了官班制的拉动作用,也体现了官品制由官才等级制向官阶制的演变,但南朝并没有完成这个演变.官品制演变为官阶制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同一部门内高低不同的官职和高低不同的封爵位于不同的官品;官品高低与俸禄多寡、冠服高下完全对应;官品制成为官职迁转的主要依据.北魏孝文帝的官品制改革,标志着官品制最终演变为官阶制.  相似文献   

16.
雷公,在众多的黎族神话里,都把它描写成为黎民的救世主,至高无上的神灵。可是,在别的一些民族的神话中,雷公的形象却是一个面目狰狞的“暴兽”。为什么在不同民族的神话里,雷公的形象相差得如此悬殊呢?这是个有趣的民族民间文学现象,很值得研究。本文就黎族神话里的雷公试作探索。  相似文献   

17.
黎族民间舞蹈来自于其本民族的民间信仰。有祭祀、婚庆、丧葬、娱乐等多种形式。其"三道弯"的动作特征被黎族舞蹈家挖掘、借鉴,进一步发展为黎族民族舞蹈。新时代需要在原有"三道弯"特征上继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弘扬诚信讲礼精神、友好团结进步;倡导社会公平正义、开创教育公平新局面;农村公共事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农民等层面,论述黎族地区平衡有序的社会生态。  相似文献   

19.
论黎族民歌的歌词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黎族民歌的歌词情深意切、音韵和谐、白描写实、拟人状物、比兴联想和夸张升华等多层面论述其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0.
论合     
什么是合?合的存在基础与对立面是什么?合的功用与地位怎样?这是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一、什么是合? 合,即合结性、吸引性(西方人习惯上称作吸引,东方中国人则喜欢叫合结)。合,作为一种原则、概念或范畴,早就被人发现、认识与掌握了。在中国的哲学史上,合结性是被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