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潘显一、冉昌光两位教授主编的《宗教与文明》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作指导,从宗教学、文化学的一般理论;宗教对人、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宗教与哲学、伦理、科学、艺术、民俗等关系;宗教与民族关系等四大板块,几个不同维度来展开论述,对宗教与文明这两大系列的交汇和交融作了全面、深入的剖析,使我们在事、史、论三方面的交汇处来透视宗教这种特殊的人类文化现象。这的确是探幽明于平安,擢新论于玄理。  相似文献   

2.
大禹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成与文明起源过程中颇具关键性作用的重要人物,大禹文化是目前古史研究中一个颇为关键性的重要课题。周书灿先生在新的学术背景下,结合新旧资料,对大禹文化的源流、大禹文化的流变与整合和《禹贡》的制作年代与九州、畿服以及夏朝国家的真正建立者、禹都阳城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周先生的大禹文化研究基本代表了目前古史研究中的正确走向,具有重要的学术前瞻性。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的传世典籍中,战国的<竹书纪年>最先有"禹生石纽"的记载,后成都郫县人扬雄的<蜀王本纪>也有"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的文字记载,但汶山郡所辖诸县都有大禹的活动遗迹,因而出现了大禹出生地之争.今通过对几处石纽的名与实的景观、石纽地名传存、"石纽"与"石纽山"题刻、古籍中"石纽山"记载、"涂禹山"与"禹碑岭"等遗迹、北川县禹穴沟三处"禹穴"题刻、什邡市"禹穴"等内容的考证可知,北川县禹里乡的石纽山才是名副其实的石纽山,也就是大禹王出生地.  相似文献   

4.
大禹是中华民族国家文明始祖、华夏民族人文始祖、是道教祖圣。大禹起码具三重文化身份:一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礼乐文化的开创者;二是神话人物;三是道教祖圣。古籍记载"禹兴西羌"。大禹所生长的"西羌"就是西蜀羌乡。西蜀羌乡至今连成一片,这片羌乡就是大禹的故乡。  相似文献   

5.
大禹相关研究汗牛充栋,笔者试图转换一个角度,从西方基督神学视野来看大禹时代,以为大禹代表着封印的天使,禹乃是古蛇的控制者,而启则开启了古蛇的诱惑,及至夏末,古蛇得以脱逃控制,三代的道统至此分崩离析。大禹是中国历史中玄鸟到古蛇时代的承前启后者。  相似文献   

6.
《论衡》是研究汉代越文化的重要资料。《论衡》中丰富的禹资料对于汉代禹文化的流传与演变研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王充对禹感生说作了批判,认为禹治水所受洛书是《洪范》,《山海经》为禹治水时所作,但否定会稽山得名和禹葬鸟佃等有关于禹的传说。《论衡》中的禹形象展现了王充性格与思想的特征,即质实性、批判性和立异性等。在很大程度上,王充依然是传统精英文化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7.
由四川大学王建军、冉昌光、成先聪、张钦、余平、黄德昌、潘显一等合作撰写,以潘显一、冉昌光为主编的《宗教与文明》一书,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于1998年12月出版,全书共43万字。宗教是人类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坐标之一,又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当代,宗教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有重大关系,宗教研究也因此深受思想学术界的关心。《宗教与文明》一书便是我国当代宗教学研究的一个最新成果。该书从宗教与文明的界定、宗教对人与社会生活的影响、宗教与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宗教与民族的关系这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从古代法律的角度看儒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王制》的法律原则,从《唐律疏议》到《大清律例》的一脉相承,说明在中国古代的儒者看来,它们的宗教礼仪,同时就是国家的法律制度;国家的法律制度,也是它们的宗教礼仪。这一点同古代印度教的《摩奴法论》、犹太教的《旧约》等宗教法典,以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具有影响力的法律著作体现的法律思想大体是一致的。因此,从古代法律的角度看,《王制》篇从一个侧面说明儒教和其他国家宗教的性质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禹的预言     
能够不占而卜,是因为懂得变易的道理,牢牢地守住天理人情,所以大禹知道了一个后人觉得幼稚的普遍道理:酒会亡国大禹是集巫、王一身的人,是教主型的统治者。涉及到人事,禹是非常理性的。禹安排人事,选定自己的接班人益。但他知道,在当时的条件下,家天下比起公天下组织化程度更高,依附和忠诚的动员机制更有效,共同体更有力量,更能积累财富;他不得不按照尧舜们的模式去指定接班人,但他知道自己的儿子将会打破"禅让"制度。后来人推测说,禹参与了让儿子获取天下的努力,但禹肯定预知了事态的必然结果。这一事实大概只有文王、曹操、蒋介石等人可比,而后三人跟禹一样,有着先知之能。  相似文献   

10.
大禹史传的西部底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底层是指存在于不同区域中一种或数种来源相同、年代古远,并在各自文化序列中处于底层或带有底层特征的共同文化因素.从底层这个视角出发,对古史传说中大禹的出生地进行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禹兴西羌"、"禹生石纽"等史传反映了中国上古的历史实际,并可由此进一步看出古蜀与中原古文化所具有的深厚的共同文化因素,它们便是中国西部古文化的原生底层,是中华文化和华夏文明最重要的标志和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
大禹陵纪游     
步出绍兴稽山门,乘坐乌篷小船在汩汩流水声中约行一个多小时,便可到达大禹陵。 禹陵位于会稽山。陵区由禹陵、禹祠、禹庙三大建筑组成。从山麓举目望去,但见周围重峦争翠,飞云出岫,葱葱郁郁的绿树丛中,红墙耀目,飞檐凌空,一派雄奇壮丽景象。 进人巍峨的山门,沿台阶拾级而上,再穿过长长的甬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通石碑,上面刻写着三个朱红大字:“大禹陵”,笔迹遒劲,赫然醒目,此为明代所立的原碑。禹陵的左侧为大禹祠,创建于公元545年,也就是梁大同11年,原为一幢气势恢宏的古建筑,可惜后来坍废了。今祠为近年重建,祠侧有禹井亭,祠前有碧水一泓,清澈见底,名为“放生池”。石碑前侧有一青石砌建的“鼓乐亭”,是古代祭禹时吹奏鼓乐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1997年土家文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纵览1997年的土家文化研究,不难发现有许多研究成果给我们耳目一新之感。为推动土家文化研究的深人,弘扬民族精神,也为有志于民族学研究乃至土家学研究的学者们提供参考借鉴,我们将1997年的土家文化研究作一些具体介绍。一、土家族宗教哲理、伦理精神的文化探讨1.土家族祭祀宗教文化剖析曹毅的《土家族原始意识形态的核心:生命原点意识》和《土家族的创世纪史诗》从不同的侧面剖析了土家族《摆手歌》的文化内涵。作者在文中提出土家族《摆手歌》是张扬生存繁衍主题所吟唱的最宏伟壮丽的诗篇,而生存繁衍这一主题产生的土家族原始意识…  相似文献   

13.
祭祀诗是附丽于宗教祭祀活动的一种文学形式,作为一种宗教文学,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和地域性,是我们借以窥测自己民族文明发展的一个窗口。《诗经》与《楚辞》是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是南北文学的代表,两书收集了许多祭祀诗歌。文章拟从《诗经&#183;周颂》与《楚辞&#183;九歌》祭祀诗祭祀对象的不同,来看南北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涂山新考     
重庆长江南岸有涂山,相传是大禹娶涂山氏的地方,也是现在重庆市区著名的风景名胜地之一。但关于涂山的地望,“禹娶涂山”或“禹会诸侯于涂山”的历史意义,以及涂山氏的文化遗存等问题,至今还是不得其解。 本文拟从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和民族学的有关材料,说明“涂山”和“涂山氏”等有关问题,以就正于地方史专家。  相似文献   

15.
禹字案平议     
从来没有人象顾颉刚先生那样周密、透彻地梳理、分析大禹的史料。当顾先生为他创立的“层累的造成的中国古史观”寻觅依据时,很自然就想到了大禹。他发现几千年来公认为圣王的大禹原本是神不是人:“(禹)起初是一个天神,后来变成一个人王,以后又变成一个夏后,最后作了舜的臣子而受禅让”。这就是说,人们对于大禹的认识,有一个逐渐堆砌、变异的过程。顾颉刚先生这一发现成了他创立的古史辨派理论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6.
《诗经·秦风·黄鸟》在如实记录上古野蛮的人殉风俗同时,鲜明地透露出强调人作为个体价值的新文化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黄鸟》蕴涵了上古三代原始宗教的嬗变,是宗教文化发展中碰撞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明末崇祯年间王岱舆所著《正教真诠》卷首所附《群书集考》的资料系袭自《清真教考》;清康熙年间成书的马注《清真指南》一书抄录了作为《清真教考》序跋的詹应鹏《群书汇辑释疑跋》与张忻《清真教考序》的部分文字;清雍正年间成书的刘智所纂《天方至圣实录》卷十九、二十部分不仅在资料方面有明显承袭《清真教考》之处,其资料编纂的举动本身也受到《清真教考》的影响。明末清初中国回回民族文化继承中一个虽然不甚重要却未受到应有重视的侧面,即在伊斯兰教教外产生的有关伊斯兰教的汉文文献在回族宗教学者中的传承是有其影响和积极意义的,为当时中国回族的文化创新提供资源,这一继承的过程是民族文化自觉与创造的反映,符合一个民族形成之初的上升时期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学史和宗教史上,《盖绥德·布尔德》及其增补本《穆罕麦斯》是最受欢迎的赞圣诗。考察它们本身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及包括汉语在内的90余种语言的注本、译本的产生、流传和特点,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相似文献   

19.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奇丽瑰宝,是精髓。它包蕴厚重,意存高远,能够感化人,启发人,教育人。古诗中也不乏学生喜闻乐见的趣事,如《舟过安仁》,也有诗情画意的景色。如《山行》,也有感人肺腑的故事,如《游子吟》,这些都是学生习作中常见、常用、常感、常写的内容,走进其中,仿佛走进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生活。走进古诗,细细推敲诗中的每一个字都蕴涵着丰富的写作内涵。  相似文献   

20.
中国各地的活态神话资源,是构成乡土文化情结和国家文化认同的重要资源。川西地区是大禹神话资源较为富集的地区之一,区域内的大禹神话分属不同的族群,对应于不同历史时期,神话资源整体上呈现出复合型、多层次的特征。大禹神话在多样的历史情境中发挥了促进羌汉民族交流,联结入川移民群体的作用。从晚近历史上川西地区大禹神话资源凝聚区域文化认同的功能来看,充分利用各地域的中华神话资源,有助于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和文化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