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人账户作为应对老龄化社会到来的一种主要手段,其运作成功与否对一国经济的作用日趋重要。本文首先对我国个人账户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定位,然后对我国个人账户"空账"运行这个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建议,旨在寻找做实个人账户的合理方法和途径,完善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它与每一位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以来,我国就不断在此基础上改革完善。在1997年开始采用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是其中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尤其是个人账户"空账"问题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历史发展及空账形成的危害性后,引入NDC模式内涵及六国实施绩效,进而分析中国实施NDC模式的有效性,笔者以为,中国现阶段应该继续做实个人账户,并就做实个人账户的问题及对策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务院《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的精神,在不久的将来,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将在全国推广实施.为了解决"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测算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笔者经过大量的调研,设计了一套可供各级政府社保部门用来测算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财政缺口资金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其合法性、合理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在于个人账户的支付能力,而我们如今的社会保障改革制度中对于职工所制定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建立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础之上的。这种制度的实施会直接导致一种不良后果:当统筹基金不够支付养老金时,就透支个人账户,从而产生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的问题。因此,应该顺应新《社会保险法》,多渠道、有选择性地去拓展养老基金的来源,为个人账户的积累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务院《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的精神,在不久的将来,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将在全国推广实施.为了解决"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测算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笔者经过大量的调研,设计了一套可供各级政府社保部门用来测算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财政缺口资金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其合法性、合理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应付人口老龄化可能引发的养老保险支付危机,并充分发挥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各自所具有的优点,我国养老保险从现收现付制向统帐结合制转轨,这就意味着政府率先单方面废除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隐性契约,打破了传统体制下职工投入——收益模式,导致"老人"个人账户无资金积累,"中人"个人账户资金积累严重不足。而这部分由隐性契约所形成的政府隐性负债现实地构成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转制成本,本文拟从转制成本的概念、规模、产生原因、以及解决方式来做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8.
张金焰 《经营管理者》2013,(21):194-194
自从我国建立起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实施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管理模式,做好参保职工的个人账户管理工作,对于确保未来养老金的足额支持和维护个人利益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讨论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如何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工作,维护企业职工的权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筹资模式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它决定了这一制度在财务上是否具备可持续性。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各种问题,如人口老龄化、覆盖面窄、缴费水平过高、征缴率低等,以及采取的改革措施,如做实个人账户、改革计发办法、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等,几乎无一不与改善筹资能力有关。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面临的筹资困境,暴露出养老保险费这种筹资方式的不合理性,有些学者提出"以税代费"方案,在本文中将分析它的存在问题,提出"税费分筹"的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养老金的“空账”和“缺口”社会保险费“空账”问题是由于我们国家社会保险账户设置为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造成的,本文就中国养老金缺口与空账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人口老龄化和个人账户“空账”问题使全国社保基金的支付机制、筹集渠道、运营方式和监管途径面临着不可回避的风险。以科学的计发方法充分保证社保基金发放,以多渠道筹措资金充实社保基金,以审慎严密的办法监控基金的使用,并大力发展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是我们应对挑战,做大做强全国社保基金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由于公共投入不足、历史欠账的现实,作为我国养老制度主体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长远来看,又还存在相当严重的"空账"和"隐形负债",以及长期支付缺口巨大等不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我国企业职工现行的养老保险模式,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普遍采用的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社会统筹部分采用的是建立在代际转移基础上给预付定的现收现付制,个人账户则是一种缴费预订的完全积累制。这一制度模式的确立与实施使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度转变为部分积累制。统账结合模式是我国对国际社会保障制度的一大贡献。这一制度的设计实施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个人账户将职工个人的贡献(缴费)与获益(退休后领取养老保险金)在某种程度上有机的结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的规模也越来越庞大,养老金进行保值增值问题就变得尤为突出,而我国现行的个人账户投资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借鉴国外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和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相关经验,结合我国现阶段发展现状,提出目前我国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体制应采取分权式投资管理模式,最后针对该模式下如何进行监管和风险控制提出了诸如建立独立的监管委员会、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个人账户与个人所得税激励联动对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针对养老保险资金来源不足问题,提出了将一部分个人所得税转入到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思路,既弥补养老保险缴费不足,又可提高人们缴纳个人所得税积极性,且有助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方案的顺利实施。并在此思路上针对现行的企业养老保险计发办法上建立了精算模型,比较分析了个人所得税转入与不转入养老金个人账户情形下不同工资水平及其增长率、不同的基金累积利率、不同的退休年龄对个人账户养老保险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90年代前期的改革,在90年代中期逐步确立了由现收现付制过渡到基金制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转制目标,并首先在城镇的国有企业中铺开改革.到目前为止,我国绝大多数省份在城镇国有企业中都实行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体制.这一体制主要由两大层次组成:基本层次是面向新制度实施前业已退休的"老人"职工的基本养老金计划,原则上以现收现付的方式进行融资,按规定受益制的方式发放基本的养老金;第二个层次是面向新制度实施后参加工作的"新人"职工以及新制度实施前已经参加工作,但要到新制度实施后才退休的"中人"职工的基金制计划,他们退休后的养老收益按照所缴纳的个人账户中的累积额以及基金投资的收益来计算.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是一个大问题,特别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起步,其个人账户就做实了,而领取时间会等到几年甚至几十年以后,保值增值问题更加突出。近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  相似文献   

18.
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经过十多年的运行。这一制度在解决企业职工的老年生活保障。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等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但由于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农村城镇化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三大挑战,以及制度本身在设计中存在的一些缺陷,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暴露出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姜丽 《管理与财富》2008,(12):137-137,141
2008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会议提出要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2007年参保人数突破2亿人,比2002年增加5400多万人。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扩大到11个省份。吉林省作为养老保险纳税大省,从执行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决定到2004年落实养老保险的全国试点执行新的规定,其中使普通百姓最为敏感的就是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金额的变化,本文以例题的方式向大家阐释了新旧制度下养老金的计发办法的变化。作者指出了1997年养老保险制度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论述了2004年吉林省实行改革后,在实践中产生的一些新变化。主要在于做实了个人帐户,对于提前退休问题有所遏止,扩大了保险的覆盖面等。论文对于推广吉林省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刚刚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障政策方面做出一系列新规定,尤其在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做实个人账户、调整新的计发办法等方面提出了实质性举措。在此次新规定中特别指出,“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都要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要进一步落实国家有关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参保缴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