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和最复杂的风险。《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信用风险的计量提出了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指出有条件的银行要实施内部评级法,通过对历史数据构建模型测算客户的违约概率。本文结合内部评级法和我国的实际情况,从客户评级的角度,研究了个人客户违约概率和公司客户违约概率。  相似文献   

2.
信用评级是衡量债务违约的可能性,因此评级体系要有违约风险识别能力,能够将违约客户和非违约客户显著地区分开.通过逼近理想点的思路,构建多目标规划模型求解最优的组合权重,并对中国某区域性商业银行1 814笔小型工业企业贷款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创新与特色一是以非违约企业的数据到正理想点的距离代数和最小为第一个目标函数,以违约企业的数据到负理想点的距离代数和最小为第二个目标函数,构建多目标非线性规划模型进行组合赋权,在满足了“非违约企业的评价得分越高、违约企业的评价得分越低”要求的目标下得到最优的组合赋权的权重系数,使赋权结果保证了评级模型能够将违约企业与非违约企业最大地区分开.改变了现有研究的组合赋权脱离评价目的的弊端,改变了现有研究中违约与非违约企业的评价得分存在大量重叠、对两类企业的区分能力低的弊端.二是通过检验“违约企业的信用得分是否显著小于非违约企业的信用得分”的J-T非参数检验,验证信用评价模型的合理性.改变现有研究忽略对信用评价模型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的弊端.三是经过实证,发现本研究建立的组合赋权模型的违约鉴别能力(Z=5.546)要高于现有研究的两种常用组合赋权模型、即基于方差最大的组合赋权(Z=4.298)和基于偏差最小的组合赋权(Z=5.182)  相似文献   

3.
周颖 《管理科学》2019,22(9):52-66
信用评级方程是信用评级模型的核心,权重是影响信用评级方程评价准确度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权重对于信用评级至关重要.通过以违约与非违约客户信用得分单位离散度的平均距离最大为目标函数,构建非线性规划模型的思路,反推各指标的最优权重组合.通过PR曲线方法对信用评级模型的合理性进行检验,并对1 231个小企业贷款进行了信用评级.通过构建信用评级方程S=S(W)的权重向量W与违约与否的两类客户平均信用得分的距离D之间的函数关系,以违约与否的两类客户平均信用得分距离D最大为目标建立非线性规划,反推一组最优权重W.保证了信用评级方程的评级结果,能够最大限度地区分违约与非违约客户.改变了现有研究的权重向量与整体违约鉴别能力无关的弊端.非财务指标相对于财务指标在小企业评级中更重要,权重高达58%,非财务指标中"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的权重最大,为14.7%.通过PR曲线方法验证了其合理性.研究表明,"基于违约状态区分程度最大权重的小企业信用评级模型",对客户违约与否的区分精度,优于现有研究的同类经典模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次运用Merton模型和Leland-Toft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进行了比较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Merton模型对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预期违约率的计算明显太低。但是,违约距离的计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不同公司信用风险存在的差异。而使用Leland-Toft模型计算信用风险的预期违约率较Merton模型有更高的敏感性、有效性。依据大公国际资信评级体系评级的结果,将A股50指数上市公司的信用评级等级,对比Leland-Toft模型计算的预期违约率,不同等级的上市公司,其预期违约率有明显的不同,说明其模型的预测是有效的。并且,也反映出近期预期违约率低而远期则较高的规律性。但是,计算的预期违约率还是偏低,说明Leland-Toft模型在用于目前的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分析时,尚需调整有关的参数。  相似文献   

5.
陶铄  杨晓光 《管理评论》2002,(9):33-36,44
本文根据Basel委员会以及美联储的问卷调查,对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有的实践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比较,探讨在我国商业银行建立有效的内部评级系统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copula函数族的信用违约互换组合定价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copula函数的出现解决了相关性结构不易刻画的难题,也为构建多元联合分布函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在分析了不同copula函数的特点基础上并结合信用风险模型,本文建立了信用违约互换组合(Basket CreditDefault Swap)定价模型,并且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步骤。本文揭示了信用违约互换组合为解决我国当前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和流动性过剩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机制,模拟验证的结果显示模型的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7.
 企业集团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客户,其内部信用风险传递机制的仿真与预测研究对于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尤其重要。而传统的仿真方法或者没有考虑到企业集团其本身的结构特性,或者过分依赖于具体随机过程的假定,大大降低了其结论的可靠性。因此,本文引入在生物与计算机领域广泛使用的元胞模型对企业集团内部关联信用风险传递机制进行仿真与模拟。研究发现,企业集团中的信用风险传递会出现风险分散和风险扩大两种不同的效应,并且母公司可以选择对各子公司的最优控制度使得母公司的违约概率最低。  相似文献   

8.
窖户信用评级是控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重要一环,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建立.信用评级制度也不断发展.从信用评级的基本要素到评估方法都在不断突破。[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测算商业银行贷款违约概率的贷款违约表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建刚  易宇  李樟飞 《管理学报》2009,6(6):828-833
结合我国商业银行贷款5级分类的实施,在回顾、分析国外商业银行违约贷款测算模型演变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用贷款违约表法测算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的违约概率.该测算方法建立在客户的信用等级基础上,能适时测算贷款的违约概率,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合理地测算贷款组合的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人工免疫机制的个人信用风险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雨 《管理评论》2006,18(9):17-20
个人信用风险模型已经被普通应用于银行的业务中。随着同业竞争的加剧和信息的增加,伴随计算科学的进步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模型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本文在人工免疫原理的框架下.将免疫机制应用于个人信用风险模型中,提出了双边抗体人工免疫概率模型。指出了人工免疫原理中各个机制的实现方法。并对该模型方法和逻辑回归模型方法的预测能力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随着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的不断加大,如何实现打破刚性兑付与防范银行风险之间的平衡,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借助银行股权和负债的“期权的期权”特性,将刚性兑付嵌入到银行资本结构决策和违约风险测度中,研究了资本结构固定和可调整两种情形下刚性兑付强度与银行违约风险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对比分析了基于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的资本监管对刚性兑付下银行风险的抑制效应,以期为防范打破刚性兑付可能引发的银行风险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当资本结构固定时,银行违约风险与刚性兑付强度负相关;当资本结构可调整时,随着刚性兑付强度减弱,银行最优负债水平降低,银行违约风险则呈现出先递增后递减的“倒U”型趋势;基于标准法的资本监管可以有效抑制银行在资本结构决策时的道德风险,降低打破刚性兑付过程中的违约风险,但基于内部评级法的资本监管要求会因刚性兑付下国企债务违约概率的降低而减弱。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风险评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监会成立以来,不断加强了对商业银行的监管。银监会于2004年2月份推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使得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更加实质化。为全面考察银监会这个风险评级体系,本文对中外商业性评级机构对商业银行风险评级的基本出发点和评级思想,以及它们考察中国商业银行风险评级的侧重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述,并重点比较了商业性评级机构的评级方法与银监会体系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违约风险过程性评价是在借贷过程中考虑评价特征维度增加的情况下,对小企业的违约风险进行评价。现有违约风险评价大都是考虑相同的评价特征在某一时刻(某一时间序列)的静态评价(动态评价)。大数据环境下用于评价的特征呈爆炸式持续增长,如果每增加一些特征都需要重新构建评价模型,对银行实际操作而言,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行的。本研究分别从增加新的准则和增加新的指标两个特征增加的角度,提出信贷过程中,违约风险评价模型构建的四种方式,并以中国某商业银行1994年以来的小企业实际贷款数据为对象,通过建立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上述四种方式构建的违约风险评价模型的判别精度无显著性差异,同时方式2(以每个准则独立构建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作为输入变量,构建违约风险评价模型)有较高的判别精度,为大数据背景下及时更新违约风险评价模型提供了新的思路,也给银行的实际操作节省运算时间和复杂度。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对客户的内部评级直接关系到贷款的质量,而目前的内部评级体系对客户的现金能力分析重视不够,增大了坏账产生的可能性.本文就如何在内部评级中更好地应用现金流量分析作一些应用的探索,对银行审贷工作也许有一定的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小企业债信评级系指评价一笔小企业的债务信用资质的高低和债务违约损失率的大小.它事关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以及合格的小企业能否得到融资.因此、债信评级的指标必须能直接鉴别小企业的违约状态.以等级评分和排序为目的的现有的信用评级体系并不评价一笔债务违约损失率大小,现有的信用评级体系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其评级指标体系与企业违约状态的鉴别能力有关.本研究根据指标对违约状态鉴别能力的大小遴选指标体系,建立了小企业债信评级体系.本文的创新与特色一是在偏相关系数大于0.7、反映信息重复的一对高度相关的指标中,删除F值小、对小企业违约状态判别能力弱的指标,既避免了第一次筛选后评级指标体系的信息冗余、又避免了误删对违约状态影响大的指标.改变了现有研究评级体系指标的遴选与指标违约状态的鉴别能力无关的状况.二是通过求解违约状态变量与评价指标之间Probit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β和回归系数的标准误差sEβ,构建Wald统计量对回归系数β的显著水平进行检验,剔除对小企业违约状态影响小的、回归系数β不显著的指标,保证了第二次筛选出的指标能显著区分企业的违约状态.三是研究表明本文构造的指标体系的感受型曲线ROC的面积AUC大于0.9,不仅保证单个指标能有效区分违约状态,同时确保了整体构建的指标体系对违约状态具有极强的鉴别能力.四是研究结果表明,满足信用等级越高、违约损失率越低的小企业债信评级指标体系的非财务指标权重为56%.五是通过对1 231笔小企业贷款数据进行实证,结果表明:速动比率、总资产增长率、行业景气指数等23个指标能够显著区分小企业的违约状态.  相似文献   

16.
信息噪音、结构化模型与银行违约概率度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在有噪音的信息环境下,银行如何利用结构化模型来预测违约概率问题.根据国内银行的信息获取机制,提出了一种新的信息噪音假设,并利用结构化模型原理建立了违约概率模型.模拟结果表明:(1)该模型的违约概率预测能力高于基本结构化模型和Z′评分模型;(2)国内企业财务报表信息失真的现象较为严重,企业倾向于向银行夸大其信用实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贝叶斯方法对违约概率进行建模和分析,得出理论与实际的违约概率较大的差距,总结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积攒的经验和成功做法,探究三大评级机构的过失行为,讨论了信用评级机构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商业银行选择实施内部评级法的背景下,信息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在介绍了信息质量管理对外部监管、决策支持和业务发展以及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实施的重要性后,提出了加强商业银行信息质量管理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9.
债信评级是通过评级体系确定债务违约的可能性大小。根据单个指标违约鉴别能力大小的遴选来建立评级指标体系看上去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用违约鉴别能力强的单个指标组成的一组指标,其指标体系的违约鉴别能力却不一定强。本研究基于一组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的违约鉴别能力最大标准,构建了小企业债信评级体系。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将单个违约鉴别力最强的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的b值,与本文建立的整体违约鉴别力最大的指标体系的b值对比,证明了单个违约鉴别力强的指标,组合起来的体系违约鉴别力不一定也强。在构建债信评级指标体系时,应关注指标体系整体的违约鉴别力,而非单个指标的违约鉴别力。二是在由nn-1个指标构成的两组指标中,根据两组指标体系的非违约客户的综合得分Si越高,则Si偏离非违约状态(yi=0)的距离越大;违约客户的综合得分Si越低,Si偏离违约状态(yi=1)的距离越大;则布莱尔分数b越大,指标体系鉴别力越强的思路来遴选违约鉴别能力最大、而不是单个指标违约鉴别能力最大的一组指标体系,确保了评级体系具有最大的违约鉴别能力。三是在相关系数大于阈值的一对指标中,删除违约鉴别能力b值小、即区分违约状态能力弱的指标,既避免了指标体系的信息冗余、又避免了误删区分违约状态能力强的指标。实证表明:一是由于指标间的相互影响,单个违约鉴别力强的指标,组合起来的体系违约鉴别力不一定也强。二是非财务指标在小企业债信评级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20.
含有违约风险的利率风险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旨在解决含有违约风险的利率风险管理问题,指出了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含有违约风险债券利率风险管理问题研究的必要性,获得了违约风险债券久期的一般公式,建立了含有对违约风险的控制、平均绝对离差约束、平衡表其它相关约束以及目标约束等在内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目标规划模型;并在给出数值实例的基础上,讨论了违约风险的存在对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