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企业发展与国际接轨。1995年我国正式将商誉引入准则体系,之后,2006年又对商誉会计的规定进行修改,使之更加明确清晰。对商誉的初始确认和计量以及后续减值计量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定。文章从我国2006年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入手对商誉会计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将商誉和无形资产进行了两方面的比较,分析了商誉确认与计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商誉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然而对在会计上如何反映商誉却一直存在着争论,尽管国际会计准则和各国家的会计准则大都对商誉的会计处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会计上怎样反映商誉才更合理?本文将就此加以探讨。文章首先论述了商誉的性质,而后指出了现行商誉会计处理中的诸多误区,并探讨了商誉会计的发展出路:以人力资源会计代替现行的商誉会计。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只是对外购商誉进行处理,对自创商誉则采取不予确认的方式,这极不利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分析企业商誉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自创商誉的会计处理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文章探讨了我国自创商誉的确认、计量、减值与披露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商誉本质与定义的讨论,简要介绍了现行的商誉计量方法,通过对割差法和超额收益法的比较分析,提出在使用超额收益法计量商誉初始价值的基础上使用层次分析法优化的处理方式,并结合层次分析法的概念简要分析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对商誉的计量优化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商誉是能使企业中的人、财、物等因素在经济活动中相互作用,形成一种“最佳状态”的客观存在,商誉是现实中的研究热点,对商誉的会计处理人云亦云,笔者首先对商誉进行界定,然后探讨对商誉会计处理的看法,最后提出了商誉战值计量的新想法。  相似文献   

6.
崖胜勇 《经营管理者》2013,(27):154-15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006年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商誉会计处理方法,将商誉分为外购商誉与自创商誉,但这种修订方式只是为了使商誉与国际惯例向着同样的方向发展,从我国国情出发,该准则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将分析现行的商誉准则,结合商誉的实际意义以及当前存在的争论指出当前商誉会计准则存在的缺憾,进而对当今商誉问题进行思考。这对全面理解、反思新会计准则,把握新会计准则下关于商誉的处理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不可辨认无形资源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作用也越来越不可替代,其中商誉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不可辨认无形资源。而对于商誉的研究与实务操作仍然比较落后,使得财务报表无法揭示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进而造成财务报表使用者在不真实的资料指导下,做出错误的企业决策。本文首先揭示了关于自创商誉确认的矛盾问题,然后在总结前人对商誉本质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创商誉的计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不可辨认无形资源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作用也越来越不可替代,其中商誉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不可辨认无形资源。而对于商誉的研究与实务操作仍然比较落后,使得财务报表无法揭示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进而造成财务报表使用者在不真实的资料指导下,做出错误的企业决策。本文首先揭示了关于自创商誉确认的矛盾问题,然后在总结前人对商誉本质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创商誉的计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在20年以来,无形资产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对商誉的研究现状,从商誉的定义、特点、商誉的确认与计量等方面来进行探讨,以便更好的理解商誉,并对目前商誉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无形资产在企业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商誉会计的理论也需要不断发展.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再次对我国商誉问题的处理作了进一步完善.本文试图通过介绍商誉和商誉会计的一些基本理论为前提来探讨准则中关于商誉会计的规定以及其在实践中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1.
人们很早就开始研究商誉问题.但商誉的概念、本质以及商誉的确认、计量等问题在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却一直颇具争议.中国加入WTO后,企业逐渐参与国际化的市场竞争,企业改制、合并等产权发生变动的经济业务也更加频繁,从而不可避免地存在对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因此,结合国内外会计准则就商誉及商誉会计进行深入研究,对于规范我国会计实务、完善会计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商誉产生的历史对其概念、本质及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并对不同类型商誉的确认与计量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设想,进而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我国商誉会计中只确认外购商誉而不确认自创商誉的情况,提出了自创商誉需要确认与计量的理由,并就如何确认与计量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提出了建议: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用企业整体价值和企业所有资产公允价值总和来计量自创商誉;将外购商誉作为自创商誉的延续来确认和计量;表内和表外相结合对商誉进行披露。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商誉的内涵及其会计处理进行了探讨,并就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外购商誉的确认与计量、负商誉等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揭示企业商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从而避免理论上传统意义的商誉内涵及会计处理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理解带来的干扰。  相似文献   

14.
赵霞 《经营与管理》2014,(10):82-85
合并商誉产生于企业并购行为,其影响因素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考虑。笔者实证分析了宏观因素对合并商誉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宏观因素对合并商誉有较显著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合并商誉的本质问题进行了再思考,认为合并商誉其实包含了许多非商誉的成份。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新技术不断渗透企业,商誉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例越来越大,现实对企业加强商誉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商誉会计的现状与这一要求相去甚远.本文就商誉会计目前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着手进行论述,并提出改进商誉会计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并购的规模越来越大,这使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面临巨大的压力。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颁发,企业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对新会计准则下的我国企业合并商誉会计处理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负商誉到底存在与否?负商誉是什么?负商誉的性质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会计界一直没有一致的结论,本文主要对于负商誉的存在性发表一点个人看法。一、“负商誉悖论”的提出要理解负商誉就得从负商誉的反方向——商誉的角度进行研究。商誉表现为企业超常盈利能力的资本化;从价值计量上看,商誉等于施并企业的收购价格与被并企业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作为与商誉相反的负商誉就应该体现为企业负的超常回报能力,或者说负现值的投资机会,它是企业某种经济劣势的产物;从价值计量上看,负商誉等于被并企业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施并企业的收购价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自创商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外购商誉与自创商誉仅仅是商誉在企业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形式,本质相同,并进一步从资产定义等角度出发阐述了确认自创商誉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定,商誉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只在企业并购时形成,而企业自创商誉不被确认.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对自创商誉的计量没有可靠的依据.本文从分析商誉的本质入手,讨论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进一步证明自创商誉和并购商誉本质是一致的,不应将两种形式割裂开来,从而为并购商誉正确计价及自创商誉确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商誉会计理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商誉来说,理想的计量属性应该是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在此基础上确认计量的商誉,不仅包括持续经营商誉,也包括企业合并商誉。在目前的情况下,计量的科学性不得不让位于计量的难易程度,只能按照商誉的取得成本计量商誉的价值。负商誉的本质是对企业各类经济资源的整体抵消,得到负商誉应该作为资产总额的备抵项目。在计算确认负商誉时需要排除受资企业潜在负债因素和投资企业用商誉投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