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收集了30多万的数据,从国家层面,采用通用的格鲁贝尔与劳埃德公式,系统的考察了中国加入世贸后与主要贸易伙伴垂直产业内贸易发展变化情况,得出了中国和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在联合国制定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标准SITC(Rev3)3位数分类标准下的垂直产业内贸易的变化情况以及相关指数。研究发现,在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欧、美、澳大利业、加拿大的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存在下降的趋势,与邻近的日本、韩国、则存在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史德信 《管理评论》2003,15(8):50-54
从1993年起.日本已连续10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商品的比较优势在日本市场上经历了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劳动密集型商品是十多年来中国对日出口中最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但近年来.中国部分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在日本市场上的相对比较优势呈稳步上升趋势。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差异和国际产业转移导致的要素禀赋结构变动,是中国商品在日本市场上比较优势动态演变的主要原因。中国资源禀赋的特点,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劳动密集型商品仍将在日本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相对比较优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本、技术禀赋的相对增长,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将成为中国对日出口的新增长点。另一方面,与许多国家相比,中国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在日本市场上的相对比较优势仍有一定差距,今后仍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同年7月7日,中美两国政府代表在北京签署“中美贸易关系协定”。协定规定,为使两国贸易关系建立在非岐视性基础上,缔约双方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包括建立商业和贸易机构、相互对等地保护专利、商标和版权、协商解决双边贸易问题。1980年2月1日,中美贸易关系协定生效。在这样的形势下,中美贸易发展十分迅速。从1979年起,美国超过西德,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1980年中国是美国第24位贸易伙伴。1985年上升为第16位,1988年上升第12位,1992年上升至第7位贸易伙伴。中美贸易发展的速度超过了建交前两国经济界人士最乐观的预测和估计。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中日两国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应对来自中国企业的竞争,日本企业已经逐步放弃了产品差异化战略,正在积极采取对外投资重点的转移、与中国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实施商品加速更新战略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竞争战略。  相似文献   

5.
2006年中日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达到2073亿美元,中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自2001年以来,中日航线一直被“零运费”甚至“负运费”困扰。  相似文献   

6.
全球金融危机给包括中韩在内的新兴经济体造成了巨大的伤害。随着2010年经济慢慢复苏,中韩两国贸易形成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据韩国关税厅统计,两国之间的贸易额从1992年中韩建交时的50亿美元发展到2009年的1409.5亿美元。韩国是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引资国;我国已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韩双边贸易2010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15年有望突破30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7.
外交     
当前中越关系相当微妙为纪念中越建交60周年,两国已将2010年确定为中越"友好年"。但是,如果盘点友好关系的最新进展,似乎两国相处得并不那么融洽。尽管随着双边贸易的繁荣及中国成为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关系有所  相似文献   

8.
日本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我国最大的援助国家,最大的投资国家之一。从1972年9月恢复郑交正常化以来,中日经贾关系总体来说发展顺利,但在不同时期日本采取的对华经贸政策是不同的,是不断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现状结合国际形势的变化进行调整。70年代日本对华经贫政策是以发展本国经济为前提推动中日经贸关系向前发展;80年代继承了70年代的对华政策,但政治色彩加浓;90年代采取不断发展中日经贾关系的政策;展望21世纪发展友好的中日经贸关系仍为日本对华的主导政策,但摩擦会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可能影响中国贸易超调的原因归纳为五类,即贸易结构、供应链国际化、经济形势、贸易政策和中国特定因素,每类指标均选取多个变量纳入计量方程中进行回归分析。经验分析结果稳健地表明,"可延迟商品"的出口比重成为中国贸易超调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此外,主要贸易伙伴从中国进口比重、主要贸易伙伴的GDP增长率,以及中国库存占GDP比重,对中国贸易超调也产生了较为重要的作用;而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生产程度、出口退税因素以及游资因素对超调幅度的影响未能获得实际数据的支持。未来中国对外贸易克服超调问题,实现健康稳定发展的出路在于,一方面遵循比较优势,承接国际外包,在国际生产链条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另一方面,积极扩展贸易方向、有选择地接受国际先进生产方式,重视服务贸易发展,加强同贸易伙伴的协调对话,以此来减轻贸易超调的幅度。  相似文献   

10.
对当前中日关系若干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中日两国互有需求中国与日本,是亚洲的两个大国,在全球也是有分量的国家。两国地理上隔海相望,血缘上十分相近,文化上渊源深厚,经济上互补性很强。其一,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需要日本的资金、技术和高端产品;日本以贸易和技术立国,需要中国这样潜力巨大而又相距甚近的投资和贸易市场,还需要中国制造的低成本日用品。中国如果失去日本的资金和技术,其损失的一部分可以从欧美寻求替代,而一旦日本失去中国大市场,在世界其他市场接近饱和或尚未发育的情况下,其损失难以弥补。其二,日本经济十多年来持续低迷,而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这种鲜明对比决定了日本必须搭乘中国快车以寻求经济重振的外力和契机。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日本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发展最快的是同中国的贸易,赚钱最多的是投资中国的企业;2002年,中日贸易首次出现中国大陆逆差的现象;在日本的经济增长中,中国拉动的部分接近一半,超过了美国;2003年,日本对中华经济圈  相似文献   

11.
陈鹏 《决策探索》2014,(22):46-47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在全球贸易格局不断变化形势下,中国连接世界的新型贸易之路。高铁外交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突破口,是更加紧密地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通道。泰国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泰一家亲”早已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对称的两国贸易模型,基于供求机理研究了当一国发起贸易保护措施后对于两国经济及创新能力等的影响。根据本文的模型:贸易保护在满足国家生产规模报酬递减和可贸易商品同质性较高等条件下更有可能成为限制对手的有效武器。并通过数值模拟分别对贸易壁垒有效和无效两种情境加以验证。本文还对多国且非对称的情况加以模拟,认为由于贸易摩擦的发起国和被制裁国的经济实力、贸易结构、生产结构等各不相同,在不同的贸易类型下,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另外,本文在推导贸易模型时,根据进出口结构的特点、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生产者成本最小化的假设,提出了求解贸易均衡的Sylvester方程。  相似文献   

13.
越中两国睦邻友好两国之间共有1350km边境当中越南有6各省高平省,谅山省,河江省,广宁省,莱州省,老街省接触中国广西省和云南省,山连山水连水,两国之间有悠久的交流文化和贸易来往的历史,两国人民风俗习惯相连是好兄弟,好同志,好朋友,好伙伴。自从1991年两国正常化关系以来,双方恢复了睦邻友好关系,两国关系和贸易关系得到迅速地发展与突破,两国贸易逐年稳定增长,双方在经济方面,文教方面,科技方面,政治方面各个领域开展了广泛友好合作,双方信任逐步增加,好友关系日益加强。随着两国领导频繁采访,经济合作长期发展,以解决了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遗憾问题。越南入世后不仅给两国的贸易带来很多良好机遇也给两国之间的贸易带来不少挑战。怎么解决越中贸易方面上存在的问题,能进一步推动越中两国贸易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需要快速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越中两国之间的贸易问题,现状、以及越南成为WTO的成员后对越中贸易影响来分析,提出进一步推动双方贸易发展和经济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领导文萃》2009,(14):8-9
为纪念中越建交60周年,两国已将2010年确定为中越“友好年”。但是,如果盘点友好关系的最新进展,似乎两国相处得并不那么融洽。尽管随着双边贸易的繁荣及中国成为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关系有所改善,但双方仍然存在相互的猜疑。今年发生的两轮事件已使两国关系本已困顿的局面变得更为突出。第一轮事件是中国在越南的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马来西亚是友好邻邦,进入21世纪以来,中马两国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双边贸易发展迅速。两国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本文从双边贸易、双边投资等方面,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如在双边贸易上存在机电产品比重最大,贸易规模大等特点。中马两国要珍惜双方的友好关系,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遏,克服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加强中马双方的贸易和投资,不断推进两国经贸关系在更深层次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日贸易的不断发展,两国贸易间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明显化,贸易摩擦频繁出现,使中日两国经济利益蒙受了极大损失。对于这一问题,本文从中日贸易摩擦现状出发,从博弈论的角度重新审视中日农产品贸易大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许多 《经营管理者》2013,(6X):354-354
2012年是中德建交40周年,两国贸易额从建交之初的2.74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1691.5亿美元。中国是德国在欧盟以外的最大贸易伙伴以及世界最大进口国。两国商务来往频繁,业务量大,因此在商务谈判中会存在诸多差异。文章重点分析了若干方面的差异,以便为中德商务谈判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改革、东亚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的今天,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日趋激烈,贸易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这将促使日本的贸易和投资加快向亚洲转移。我们必须把握住这次机会,进一步拓展对日经贸关系。 一、我们的机会 1.巨额的贸易顺差和日元汇率居高不下,制约了日本产品的出口。对外贸易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象日本这样的资源缺乏、人口密度又较大的国家更是如  相似文献   

19.
中国、俄罗斯、印度和新加坡的贸易总和占"一带一路"65国贸易总量的一半以上。厘清这4个贸易大国的贸易特征及其贸易关系,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贸易互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最新的基于《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S2012)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数据,基于近10年90多类、5299种分类商品,比较分析了中国、俄罗斯、印度和新加坡货物进出口增长、出口结构及产品的比较优势,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摩擦在商外     
正在商言商。商贸往来频繁、贸易额巨大,贸易伙伴国之间,难免"马勺碰锅沿儿",产生贸易摩擦。例如,中美两国2013年双边贸易额达5590亿美元,是1981年建交初的50亿美元的110多倍。随着近几年美国对中国出口增速高于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速、中国对美国投资增长高于美国对中国投资增长的趋势发展,这种相互依靠又各有所需的经济联系,导致贸易摩擦不可避免,且具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