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人口管理思想述论李永芳人口过剩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突出特征,也是加剧社会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近代思想家们提出了种种颇有见地的过剩人口管理思想,这不仅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对当今社会的启迪也是富有意义的。一、中国近代过剩人口形成...  相似文献   

2.
建国初期毛泽东人口思想的形成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书成 《中州学刊》2003,4(5):178-181
毛泽东在建国初期对中国人口问题的看法 :1 中国人口问题的产生完全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残酷压迫和剥削的结果 ;2 中国人口众多是好事 ,再“增加多少倍也完全有办法” ,“革命加生产即能解决吃饭问题” ;3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会产生人口过剩问题。毛泽东人口思想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来源于近代历史扭曲发展所造成的人口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3.
试论孙中山的人口思想胡绳武戴鞍钢中国的人口问题,是孙中山关心的问题之一,并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但关于他的人口思想,却少有人述论。因此,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试作一些探讨。一、忧虑中国“生齿日繁”,人口过剩在中国人口思想史上,虽产生过各种各样...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人口与土地问题的论争,一方认为“人口过剩”是中国近代积贫积弱的根源,主张节制生育;另一方认为中国生产、技术落后,是人地矛盾的根源,发展生产、改良土地是解决方法.论战结束后,人口多且素质低的观念得到普遍认同,中国完成“由文变野”的深化,即制造不如人,制度不如人,文化不如人,最终落脚到人亦不如人,自我塑造成“东亚病夫”的形象.从此,这种自我意识潜存于中国人的脑海里,一旦人口问题凸显,节制生育自然成为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5.
人口压力与清中叶经济社会的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中叶人口的持续高速增长使中国在18世纪末出现了人口过剩现象和人口危机,对当时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使清中叶的经济社会产生了一系列的病变,如资源短缺、物价腾涨、生态恶化、社会动荡、经济停滞等等,正是这些病变导致了中国社会近代转型的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人口史若干规律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研究中国人口史的过程中通过深入反思 ,从而对中国人口发展的周期和周期性、人口过剩和人口爆炸、中国人口发展变迁的决定性因素等若干带规律性的问题产生了新的认识 ,认为在中国历史上 ,人口数量的变化是否存在周期性特点 ,目前还无法确定 ;中国人口史上不存在人口爆炸 ,增长从来没有出现过“大起” ,而只有“大落” ;中国并不存在单纯出于人口压力而产生的社会动乱。  相似文献   

7.
对清代前中期人口发展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人口统计标准的改变,在官方史籍中,清代人口数字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乾隆六年(1741年)突破了1亿大关(1.4亿),并相继在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突破2亿,乾隆五十五年(179O年)突破3亿,道光十四年(1834年)突破4亿,这几个年代和数字因此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的态度带有鲜明的阶段性:“1978年前不敢议及人口过剩问题,而1978年以后大不相同,不少学者都认为清代的人口过剩已十分严重”①。80年代以后,清代“人口膨胀”、“人口激增”、“人口飞跃”、“人口爆炸”、“人口…  相似文献   

8.
青年学者欧阳哲生著《自由主义之累——胡适思想的现代阐释》,是海内外系统论述胡适思想的 第一部学术专著。本书向读者展示了一位文化巨匠、思想大师孜孜求索的历程。这一历程耸立着一些在今天仍有夺目光彩的界碑,但它却划上了一个带有悲剧意味的句号。这是胡适的命运,也是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命运。这就使这部著作具有两方面的价值:一是为人们全面、客观地认识、理解胡适提供了基础;二是对胡适终其一生所力倡的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的探讨以新的启迪。因此,本书在学术上的贡献和价值是值得肯定的。 这里,仅就本书方法及见解上的独到之处略举一二,以见一斑。 本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将胡适置于近代中国这一转型期来审视,从这一新的视角看胡适,将胡  相似文献   

9.
略论薛福成的人口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福成的人口思想虽仍不免中国传统人口思想的痕迹,但因其曾出使国外,使之有可能将中国人口问题放在世界人口的大环境中加以分析,基本突破了封建士大夫的思想窠臼,具有了“横览地球,盱衡全局”的世界性眼光,提出了“导民生财”、“海外移民”等“补偏救弊之术”,呈现出与前人迥异的时代色彩。与其“君民共主”的政治改革思想、“以工商立国”的经济改革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全景蓝图。同时,薛福成的这一人口思想,也初步具有了近代人口学的基质,因此他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和近代人口学中,皆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失业原因和就业对策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培元 《东南学术》2005,(3):106-111
中国正面临失业的严重威胁,造成中国严重失业的基本原因有二方面:一方面是政策失误,导致中国人口存在二大问题,一是人口多,二是质量低.另一方面是改革提高了劳动效率形成相对人口过剩.解决失业首先要调整经济发展观,要从追求速度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增长,转向以创造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同时,国家应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作用来增进就业.  相似文献   

11.
《天命的没落》(副题是《中国近代唯意志论思潮研究》)是高瑞泉同志的新作。作者给这本书起这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1月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了北大学者的《学思丛书》的第一本,即武际可先生的新作《近代力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这本书引起了人们对科学与中国传统社会关系问题的思考。为此,2006年元月初,笔者对武际可先生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个时期,联系义和团运动,初步思考了一个我认为很值得研究的问题,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农村和农民问题。占中国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最广大的同盟军。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决定中国近代历史命运的有三种阶级力量,即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广大农民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近代新兴的阶级力量,在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以前,推动中国近代历史前进的主要是农民和资产阶级。以农民为主体,先后发动过太平天国起义和义  相似文献   

14.
在铁路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这一研究领域内,铁路与城市形态演变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学者们关注的一个热点。但已有成果大都陷入铁路与城市工商业发展、人口增长及街市扩充这一分析框架的窠臼,鲜有突破。本文试图以1905~1937年间华北铁路沿线城镇为考察对象,通过考察铁路运营管理机构对近代城镇形态演变的影响,为深化相关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 研究中国近代哲学史,首先碰到了分期与阶段划分的问题。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些探索,以供讨论。一、中国近代哲学史的起迄时间现在学术界比较一致地认为,中国近代哲学史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因此,关于分期的上限问题,已不需要讨论。但对于中国近代哲学史的下限问题,有的划到辛亥革命,有的划到五四运动,存在意见分歧。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月,著名美国学者、中国问题研究专家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的著作《治理中国》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主要从四个方面对中国社会变革、政府管理体系、经济发展以及中国社会目前所面临的挑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这本书是继费正清《美国与中国》之后的又一部美国学者研究中国的重要学术著作,作者对中国的深度观察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美国中国问题研究的水平。本书无论从方法论、资料运用,还是分析角度上看,都对我国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特别是美国问题研究的学者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为了写作本书,李侃如在中国跑了很多地方,访问了上至政治局委员,下至普通民众,最后完成本书。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称本书是"在美国使用最为广泛的论述当代中国的教科书"。1月18日,本刊特约记者张弘在京对李侃如先生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7.
学界荐书     
《学术界》2012,(7):252-253
王汎森著:《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5月出版。本书是台北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研究员王汎森先生的近著。傅斯年是中国近代学术史、教育史乃至政治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之一,但是大陆对他的思想、学术进行深入探讨的专著至今尚嫌薄弱。王先生的这本书恰好能弥补这一遗憾。此书将傅斯年(1895-1950)置放于1896到1950年间中国历史的大背景之下,描述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在复杂动荡的时代,在多种两难选择(左派与右派、激进与保守等)的尴尬困境中"一团矛盾"的存在样态。  相似文献   

18.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黄宗智副教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作了题为《三十年来美国研究中国近代史、近代经济史概况》的学术报告。 美国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近三十年来发展很快,可以分为三代。 第一代可以四本书作代表。一本是哈佛大学现已退休的费正清教授写的《中国沿海贸易与外交——通商口岸之开放:1842~1854年》。另一本是已  相似文献   

19.
导语:姜涛先生是国内知名近代史研究专家。1980年代中期,在刘大年先生的指导和鼓励下,姜涛先生在国内率先进行了近代中国人口史的研究,先后有《中国近代人口史》、《人口与历史》等学术专著问世,颇得好评。在名家辈出的太平天国史研究中,姜涛先生也是新见迭出,引入关注。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文化的“早期近代性(EarlyModernity也译为“早期现代性”)问题,近年来欧美学者讨论得颇为热烈、深入,反观我国史学界,则还关注不够。2002年12月13日,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江汉论坛》杂志社邀请明清历史与文化领域的有关专家学者,以“明末清初文化近代性”为专题,联合举办了一次学术沙龙,对明末清初文化近代性诸问题进行了讨论,希望这一讨论对于推动中国文化“早期近代性”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