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作品中的现实主义为金庸所借鉴和继承。同样,金庸对之有许多创新发展之处。金庸继承了鲁迅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艺术的揭露了社会的丑恶和人性的复杂性。金庸批判的揭露了当代社会商品经济条件下金钱万能、利益至上的丑恶现象;金庸擅长揭露人性的复杂性;金庸在作品中消解了侠的世界,还原了世界的真实。  相似文献   

2.
鲁迅对于"五四"时期的文化和文学运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首先对"五四"时期的鲁迅形象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社会对于鲁迅的积极评价以及存在的质疑声音;随后,重点探究了"五四"时期鲁迅在文学理论批评方面的卓越贡献,希望能为该领域关注者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就教材是否应该减少鲁迅的文章这一问题,不管是学界还是坊间,争论从来就没中断过。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杂文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讽刺手法的运用独具特色。文章认为其讽刺艺术特色有如下几方面:夸大讽刺对象、恰到好处运用多种修辞格的讽刺、以夷制夷的讽刺、不失幽默的讽刺和尖锐泼辣的讽刺用语。鲁迅的杂文艺术具有独特的个性:散文诗体是其杂文体式系统的核心,比兴、象征是其基本的艺术运思与表现方式;文体上杂糅综合,设言造语上则富于曲折与奇智。  相似文献   

5.
花匠     
妈妈工作的作协机关里,有一个大花园。花园里有草坪,草坪上有一尊鲁迅石膏坐像;花园里有喷水池,池中间立着一个半裸女人的雕塑;花园里有葡萄架,还有花房——不知为什么,我把它叫做娃娃的房子。我们常常到这里来玩。在草地上打滚,顺便给鲁迅公公磕个头。  相似文献   

6.
今天提起鲁迅,人们往往将他想象成是一个拿着匕首和投枪的战士,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天天跟人打笔仗的作家,一个至死也不肯宽容和饶恕的世故老人……其实并不尽然,除了“金刚怒目”,鲁迅也有“菩萨低眉”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仿佛我们真的已经逐步过上了鲁迅所希望的“好生活”,因此也就有资格有理由撤掉鲁迅并忘掉鲁迅,不仅一些大概不明事理的网民们要忘掉,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杂文对知识分子的刻画主要是通过对大量具体人物和事件的批评,表达了对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整体的思考。知识分子在权力面前的媚态,鲁迅极其反感。他希望知识分子在权利面前要勇于大胆说话,忘掉一切利害,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以达到"也用权却不是骗人,而却并非迎合;在与民众的关系中,鲁迅认为知识分子被历史赋予了启蒙的使命,不应再听命于代表极少数人利益的统治者,英爱转而为普通民众服务。同时,在青年的问题上,相信青年们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青年的前进方向就是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怀旧》是经恽铁樵之手签发的,并加批语盛赞其撰文功力。作为慧眼伯乐他曾经培养过一批青年作者。恽铁樵是编、译、著皆能的全才。他所编的前期《小说月报》是一个纯正的文学公共园地,不能以顽固堡垒视之。他由于多种原因弃文从医,所幸他在医学上能放一异采,成为革新中医的先锋之一。  相似文献   

10.
鲁迅是我国现代民族文化的象征,他的文章思想深邃,笔锋犀利,洋溢着爱国情怀和民族忧患意识,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本文从他的小说和杂文中分析其民族忧患意识及在当今社会的影响,对重构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前期上网,看到一些反对鲁迅的文字,听到"把鲁迅赶出中学语文教材"的声音,心中很不是滋味。是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位仁者智者的观点有些看起来似乎也不无道理。课程教材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才智.人事人才》2019,(22):216-217
本文对鲁迅的经典小说《祝福》的文章情节、写作模式、思想内涵以及人物形象等多个维度进行思考,分析文章背后的非理性因素,如封建礼教的麻醉性;群众的麻木和小市民心态;个体的自我价值实现的外求和孤独感,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悲剧背后外界和内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鲁迅在《故乡》中塑造的“母亲”这个形象,是为了更充分地表达、延展自己的创作目的,同时也为了建构整篇文章,无论就主旨的深化,艺术的奇巧都可谓不着痕迹,别出心裁,值得读者细细玩味与品评。  相似文献   

14.
鲁迅曾依次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教书、绍兴府中学堂教书并担任监学(也就是教务主任)、绍兴师范学校教书并担任监督(也就是校长)、民国教育部任职、厦门大学教书、中山大学教书并担任文学系主任、教务主任。鲁迅在学校是如何做官的?让我们慢慢揭开这一历史谜团.为今天学校的领导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从1912年到1926年,鲁迅在中华民国教育部任职长达14年,这段经历被批评家陈西滢等人称作"污迹"。在人们的印象中,鲁迅耿介、倔强,你也许无法想象,他曾沉于下僚十余年,试图扮演好恪尽职守的公务员角色。而这一切真实地发生过。A面:干劲十足,成绩斐然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初建,鲁迅经人推荐进了教育部。"海归"鲁迅先是赴南京任职,南北议和后又随政府进京。据确证,  相似文献   

16.
潘洪钢 《人才瞭望》2016,(15):74-75
学界对清代“奴才”一称的理解基本依照陈垣与鲁迅先生的看法 清代官员,常常自称“奴才”,既见于官方文件、奏章之中,也常常出现在官员觐见皇帝之时.学界对此基本依照陈垣与鲁迅先生的看法,视为清廷强行区分满汉官员身份的措施. 陈垣是这么说的:“满人称奴才,有时可以称臣;汉人称臣,无时可以称奴才”.鲁迅先生说:“在清朝,旗人自称‘奴才’,汉人只能自称‘臣’.这并非因为是‘炎黄之胄’,特地优待,赐以嘉名的,其实是所以别于满人的‘奴才’,其地位还下于‘奴才’.”这其实是排满浪潮影响下对“奴才”一词的理解,当然其中也道出了清代旗人与民人身份的不同.事实上,这两个称谓所对应的对象有一个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文学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5岁入学,在绍兴、南京、日本求学20年,而后担任过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绍兴府中学堂教员兼监学、绍兴师范学校校长总计两年半时间,从1912年2月起受蔡元培邀请到教育部任职14年,此期间还兼任过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的讲师。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出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在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大众文化普及的当今社会,人们的视线往往投向经济,然而,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很多事实反复说明,艺术除了它的娱乐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它对人的激励作用,它能帮助  相似文献   

19.
正大凡在工作与事业上有所成绩与成就的人,一般说来,都是很勤奋的人。他们很珍惜自己的时间,有时他们把时间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大文豪鲁迅曾说过,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于写作。当代文学家钱钟书,也是如此。有人上门给他送来了参加国宴的请谏,他很随意地回绝了,并说"我很忙"。在一般人看来,喝喝咖啡,在休闲中放松自己,  相似文献   

20.
修改是作文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步,是对原稿完善提高的阶段。古今学者都十分重视文章的修改,鲁迅先生也告诫我们:"写完后至少要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可见,文章草拟之后,还需要再三斟酌,反复修改,才能使认识不断深化,表达不断完善。所以有人说:好文章不仅是自己写出来的,尤其是自己改出来的。要提高写作能力,就必须养成自觉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