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5年来临前夕,印度洋海啸造成了夺走十几万人生命的大劫难,强烈地震撼了世人的心灵,我国媒体上也掀起了参与者甚广的“人是否应当敬畏自然”的争论波澜。争论的一方认为,生态灾难的发生,天灾与人祸的因素兼而有之,人类盲目开发和利用自然的活动,加剧了自然灾害毁灭人类家园的力量,这是人类对自然缺乏敬畏之心的结果;敬畏自然就是要明白人类不一定就是大自然天生的主宰,大自然也不一定就是天生为人类而存在的,对自然有所不为不是消极的,对自然心存敬畏也不是迷信,而是一种全新的生态伦理。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老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老年人为本,在工作中要做到为了老年人,服务老年人,依靠老年人。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时隔不到一年的时间,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又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中央连续提出两大带有根本性和实践性的理论观点,那么,如何来理解和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呢?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提出的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总括科学发展观的实质要义,一是要坚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二是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归结为三个要点,即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管理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费德里科·马约尔在关于发展问题的国际讨论会上强调指出:“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理应体现在现代高校教师管理活动中。因此,作为高校管理者,要确立“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5.
高原  王文佳 《现代交际》2010,(10):45-45
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以人为本思想,要准确认识以人为本的三个层次客体:在现实层次上以人为本是以“最广大人民”为本,在基本层次上以人为本是以“人民”为本,在最高层次上以人为本是以“每个人”为本。  相似文献   

6.
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放到第一位,也就是“安全第一”.其二是一切工作都要靠人去完成的,所以要充分调动安全生产中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那么怎样才能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每个职工的心里呢?那就要通过安全技术培训这个途径.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一经提出,这个多角度的问题很快就成了社会的焦点。笔者认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而坚持以人为本的目的是实现人的价值的自我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陆海峰 《职业》2012,(26):120-121
要搞好作文批改,必须更新批改理念.运用科学发展观,确立新的作文批改理念,是搞好作文教学与批改的关键,要突显以人为本,强化人文关爱,注重“以文育人”的作文批改策略.  相似文献   

9.
吴雅丽 《现代妇女》2014,(9):309-309
在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科学性,在于它对人的理解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依据。"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只有准确、客观、科学地把握其内涵,才能充分发挥科学发展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烽 《社会学》2008,(3):1-4
三十年来,中国的发展观发生了两次较大的转变:第一次是改革初期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第二次是近些年来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到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转变。“科学发展观”要求从中国国情和世情的实际出发,强调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与环境的可承载力,突出发展的适度性;“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将生产力的发展视为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动力的同时,更将其视为服务于人类自身发展的手段,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高尺度并不是“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而是“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星 《职业时空》2008,4(3):80-8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发展深化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安全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基础。安全发展观是针对目前中国社会所遭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而提出的。安全问题引发了中国社会对安全活动的广泛的道德讨论与党和政府对“安全伦理”的关注。胡锦涛曾指出:“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以下简称“三个不能”。)其中关于“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和发展“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等“生命安全”问题,既是一个关于社会发展的“安全伦理”命题,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安全道德观。  相似文献   

12.
试论城市空间环境的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巢元凯 《城市》2008,(11):104-10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重要任务。“和谐社会”、“和谐发展”、“以人为本”成了媒体乃至人们交谈时使用最为频繁的词语。国家要和谐.社会要和谐,邻里与邻里、部门与部门之间要和谐,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也要和谐,经济发展、规划编制、谈艺术、讲构图,都离不开和谐.城市空间环境的和谐当然也不例外。的确,和谐才会发展,和谐才产生美。  相似文献   

13.
人性化理念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从人的利益出发,突出人的重要性,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基本需求。在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中也不例外,应当尊重职工的意愿,本文就人性化理念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渗透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新时期,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青少年工作也要坚持"以青少年为本"的工作理念,树立科学的青少年观,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本文是在分析以青少年为本青少年观之内涵、特征基础上提出相关确立策略。  相似文献   

15.
夏利荣 《现代交际》2013,(9):101-101
以人为本,是指人在这个以人类为主宰的星球上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类生活的世界是由自然、人、社会三部分构成,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实践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的"人",是指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关键就是要实践好"群众利益无小事"。  相似文献   

17.
如果向一百个人发问:“哪个词适于表达最亲密的程度?”恐怕有九十五人会答道:“亲密无间”。不过,西方的哲人倒是提倡“亲密有间”的。象“亲密产生侮慢”,“面熟会减少敬畏感”,“相处过分亲密易损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形象”一类论述,俯拾皆是。 当然,就天性而言,人们渴望亲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对企业也提出了如何做好“人”这篇文章的新要求。如何进一步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寻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是做好“人”这篇文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反复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的一种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其核心要义在于"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五个"统筹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高校的保卫部门和广大保卫人员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保卫工作,为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提供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20.
权成人士论证,当人均 GDP 达到1000美元后,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各种社会矛盾也集中地凸现出来。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与公共关系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公关协会干的就是“人和工程”,公关的“切入点”就是做人的工作,要以人为本,以诚待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全球化的大趋势,提供我们融入人类整体文明的时代机遇,而社会整体的和谐又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