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徽商是明清时期中国商界的著名商邦。致富以后的徽商,其生活方式、消费行为等均表现出与其他商邦不尽相同的特征。从徽商的青楼生活的角度作一考察,着重于大文化背景下对徽商青楼生活进行描述,涉及到徽商的主要活动区域以及在明清通俗小说中的表现,探讨明清徽商侧身青楼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明清绘画艺术大规模的市场化虽然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但经济的发展是其形成的必要条件.徽商作为明清经济的重要构成力量,在绘画艺术大规模市场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明清时期绘画市场和经济状况、当时社会对艺术商品化和市场的认知,以及徽商雄厚资本积累及其"贾而好儒"的文化共性等,可以厘清明清绘画艺术市场化的形成与徽商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降,徽商经营从"首重盐业"转变为"以茶为大宗",徽州茶商在徽商中呈崛起之势。相较于传统徽州茶商,近代徽州茶商的经营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经营中心从广州转至上海,二是经营方式从重运销转向重产制,三是与金融资本的关系更加紧密。因此,近代徽州茶商的崛起不能简单视为传统徽商的中兴,它既是传统徽商实力之延续,也是徽商在近代的蜕变与新生。近代徽州茶商的发展表明,徽商在近代并没有彻底衰落,更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他们在一些行业仍然保持着较强实力甚至还有所进步;但与明清徽商相比,近代徽商竞争力之削弱以及在中国商业版图中地位之降低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东南城镇是我国商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作为明清时期最大的商帮的徽商的经营活动离不开东南城镇。东南城镇是徽商商业活动的中心,徽商采用种种手段,获得了丰厚的商业利润。明清东南城镇经济对徽商资本的积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所论及的东南城镇是指明清时代的江宁府、镇江府、常州府、苏州府、太仓州、松江府、杭州府、嘉兴府、湖州府八府一州的大小城镇。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徽州藏书业颇为发达,而其内在动力即是徽商的勃兴。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徽商与明清徽州藏书业之间的关系:徽商对徽州藏书业的影响;徽商影响之下徽州藏书业的特点;藏书业对徽商的影响。从而更为深刻地认识徽州藏书业发达的深层次原因,揭示商业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从现代企业中利益相关者的理论出发,将明清徽商利益相关者分为封建政治势力、宗族社区、合作伙伴、顾客、内部员工五个方面.文章认为,徽商成功的经验之一就在于很好地处理了与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他们对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考虑提升了社会资本,促进了其经营绩效.文章同时指出,受时代限制,明清徽商对利益相关者的关注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局限性.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分析,文章呼吁现代企业家应该通过建设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在经营中应该更关注现代利益相关者.  相似文献   

7.
徽商与扬州     
徽商,是我国明清时期一大商人集团,对全国社会经济产生过重大影响,对某些地方的经济发展作出过贡献。资料表明,徽商与扬州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对扬州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尚均产生过全面而又深刻的影响。近人陈去病在《五石脂》中说:“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因此,研究徽商与扬州的关系,对了解明清时期扬州城市历史发展的原因,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典当业是明清时期徽州商人经营的四大主业之一,徽典在明清徽商集团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体现出三个基本功能,即作为徽商经营的次生性行业,对原生性行业盈余利润的"蓄水"功能;用经营典当的增益资金来"反哺"徽商集团发展的功能;利用其与社会接触面广、获取信息量多的优势,成为徽商集团经营发展的"信息终端"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商人捐纳已成风气。徽商热衷于捐纳是为了牟取更大的商业利润、保护其财产及其在地方的利益、博取功名以光宗耀祖、免除徭役,而明清社会风气的转变也为徽商捐纳营造了比较轻松的舆论环境。明清徽商捐纳之风对徽商产生了深刻影响:首先,徽商实现了由“绅”向“绅商”的角色转换和在徽州地方的崛起;其次,徽商商业利润的封建化不利于徽商资本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另外,也给徽州带来了不良的社会风气,败坏了徽州的学风。  相似文献   

10.
商人阶层的崛起是明清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发生的一系列变革中较为突出的特点。作为明清商人群体的典型代表,徽商的发展对明清儒学产生了深刻影响:由于徽商的竭力宣扬和践行,不断调和义利关系和贾儒关系,不仅使明清儒学中义利之间的紧张关系得以改善,还推动了新四民观的建立;而徽商将儒家学术自觉落实到具体的经商和社会实践中去,并打通贾儒之间的联系,以实现儒学"由儒及贾"的下移的行为,则进一步推动了明清儒学的世俗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浅论明清徽州的宗族办学活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清时期徽州教育非常发达,这是徽州强大的宗族势力重视教育的结果。宗族主要靠兴办族塾、书院和文会等各种类型的学校培养子弟。此外,宗族还重视延聘名师,资助族内贫寒子弟。这些措施是明清时期徽州一府文化繁荣、经济发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徽州地狭人稠的地理环境,迫使徽州人大量出外经商谋生,形成了徽州人的特殊婚姻生活。“东南邹鲁”的人文环境造就了徽州淳朴的民风。明清徽州妇女节烈现象异常突出,与其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相关联。相比明清时期其他几个节烈现象比较严重的地区,发达的理学教育之熏陶和强大宗族力量之控制,是明清徽州节烈现象的突出成因。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校同质化办学已不能应对新时期高校教育的新要求,高校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阐述徽文化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融合的价值与意义,分析徽文化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融合的现状,研究徽文化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融合的路径,以期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特色化建设,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助力。  相似文献   

14.
徽州世家大族促进宗族和谐和发展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朱子学为宗的徽州世家大族为了促进宗族和谐和宗族发展,在16方面采取了重要措施:1.敦伦孝悌,2.增进亲情,3.救灾济贫,4.扶孤恤寡,5.提倡节俭,6.管教游闲,7.反对争讼,8.禁止迷信,9.打击赌博,10.防范盗窃,11.尊敬耆老,12.勤奋创业,13.彰善瘅恶,14.发展教育,15.和睦邻里,16.封山育林。因此,家庭成员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一些矛盾缓和了,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徽州世家大族促进宗族和谐和宗族发展的一些措施,不仅产生了一定社会历史作用,具有一定社会历史价值,而且还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明清徽州的职业教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明清时期的徽州社会之所以能呈现出一片全面繁荣的景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成功的职业教育。徽州人的职业思想教育表现为:破除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树立四民平等的意识,努力塑造子弟重义轻利、勤俭治生的职业道德和精神。徽州人还通过著书的方式将经商经验留给他人,通过合作与雇佣等关系对同族子弟给予帮教,还用家训、家规等手段在两代人之间完成生产管理经验的传承。  相似文献   

16.
自宋元至明清,徽州蒙学教育发达,著述丰富.徽州蒙学著述的整理和研究应立足于徽州、立足于未见、立足于系统,可依靠的文献资料有徽州方志、徽州传统蒙学书目、徽州杂字、徽州谱牒、徽州古籍、徽州乡音字汇类著作或教材、徽州文书档案等十种.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系统搜集、整理徽州蒙学文献,编制资料汇编,并以此为基础,对徽州蒙学著述展开跨学科综合性研究.徽州蒙学著述的整理与研究在材料发掘上具有创新意义,对加强徽州蒙学、徽州教育及徽州历史文化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民间择偶受到朱子《家礼》的影响,男女议婚重视对方的家世门第与人品才学。然而,随着明代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加之徽州商人的影响,徽州地区百姓在议婚时出现了违反《家礼》精神的行为,除了外貌条件这一古往今来男女择偶标准外,财富水平成为了择偶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8.
论新形势下高校教工党员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高校教工党员思想道德状况基础上,着重论证和提出了加强高校教工党员思想道德建设的四条途径:一要注重教工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二要加强教工党员的道德人格建设;三要发挥党组织的教育功能;四要培育教工党员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9.
延安时期的高等教育是新中国高等教育的雏形。在造就高素质人才过程中贯彻德育、智育、体育、军事教育全面发展的观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法,为党和政府培养出大批杰出的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延安时期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重视德智体教育、密切联系实际、教育内容与时俱进等做法,对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开展素质教育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徽州楹联是高雅的文化旅游符号,表达出古徽州人崇儒重教、讲究孝悌、重视教育、谦让勤勉等处世哲学。文化景观中的楹联符号重构具有意义。重构中楹联符号在主题上应与文化景观的内涵相统一,内容上需民族性与时代性包容并蓄,格调上通俗与高雅兼而有之,形式上要追求赏心悦目的美学享受,功能上可突出渲染主题与深化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