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促进农民增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农业是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解决"三农"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和根本.利用1995-2008年我国农业发展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方程的拟合结果显示,农业结构调整、改善财政支农结构、加大对农民教育的扶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农民增收,农民收入问题,实际上还是发展的问题.所以,增加农民收入,根本是要拿出解决农业发展的长远方针,引导薄弱的农业走向产业化,农民才能真正脱贫,农村才能"新"起来.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培养现代农民,这三个因素决定了农业产业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重要任务和最佳途径,农业产业化的过程就是建设新农村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梁謇 《学术交流》2007,(8):78-80
制度是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内生变量,有效制度供给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民收入的增长,要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农地制度的创新,应完善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明确农村土地产权归属问题;农产品流通制度的创新,应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产品流通制度;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创新,应坚持城乡平等的非歧视原则;农村金融制度的创新,应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善"三农"发展的金融环境;还要破除户籍限制,逐渐消除城乡就业条件差别。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熹真 《学术交流》2004,(10):74-77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要总结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经验,即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技术进步水平、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是影响第一产业的相对国民收入及劳动力的相对比重的重要因素。寻找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途径,即进行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农村结构和农产品的结构调整,解决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城市化和农业税及土地制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制度是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基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土地制度改革,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发挥了积极作用,使我国农村、农民和农业经济发展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然而,进入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呈逐年递减趋势:199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1997年为4.6%,1998年为4.3%,1999年为3.8%,2000年仅为2.1%;农业增长乏力,拖了我国工业化后腿;农村现代化步伐减慢,城乡差距拉大.所有这些表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传统土地制度创新带来的报酬递增效应已经消失,"三农"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进行土地制度的再次重大改革.本文通过对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剖析,提出实施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论当前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有效地突破农民增收的瓶颈制约,促进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必须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发展战略、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政策措施上有大的转变。要以市场经济为手段,促进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大农业劳动力转移力度,弱化城乡二元体制;积极推进制度创新,为农民增收提供制度保证;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构筑农民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7.
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而农民增收问题的瓶颈是西部地区农民的增收问题。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的缺失呈现为 :纯收入绝对数较低 ;人均收入增速减缓。拙文阐述了影响西部地区农民增收的瓶颈制约 ,并提出西部地区农民增收可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近年来,农民收入略有回升,有人就对此盲目乐观起来。实际上,农民增收远不是人们想像的那么普遍、那么稳定。影响农民增收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持续快速增长的内生机制仍没有形成,基础很不牢固,存在比较大的脆弱性和波动性。农民增收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资源禀赋不足、城乡“二元结构”、农民权益缺陷等等,这些主要因素呼唤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学者们从技术进步、城乡统筹、农民非农化、基础设施投资等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是,区域细分和长效因子分析基础上的阶段性分析等仍是一个空白,扶持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指导性框架尚未形成。  相似文献   

9.
论农民增收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以劳动密集为特点的中国,农民要增收就必须转移农村劳动力,而过量的转移又会影响粮食生产;要保证粮食生产,又必须保持足够的壮劳动力在农村从事低效的劳动,这样又会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两者形成了两难困境,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是当前“三农”问题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于家琦 《社科纵横》2010,25(10):33-34,43
近年来,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成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不断地促进农民增收。为此,课题组调研了天津市某县三个不同特色的村镇,从收入来源、村两委班子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若干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增加农民收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扩大内需的关键。目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有多方面原因。为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强政府的扶持、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素质、减轻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12.
林瑜胜 《社科纵横》2007,22(7):34-35
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问题。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与全球化的市场经济相融合,我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着更加紧迫的任务,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也在逐渐加大。在农民收入增长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非农业生产收入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关键项。当前,要实现持续的农民增收,迫切需要加强少取多予的农业保护、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以人为本的城市化、切实有效的工业反哺、因地制宜的农民合作和社会福利支持等方面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生态农业: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国,特殊的国情赋予了农业特殊的重要性,党和政府历来很重视"三农"问题,新世纪以来,连续6年发布了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并且各有侧重,共同组成了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时代主旋律.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之中,需要发展高效率高效益以解决社会对农产品数量质量的需求并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体系.而生态农业建设的实践证明,生态农业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的关键,发展生态农业可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可以促进农村环境和生活质量改善.因此,沿着发展生态农业的路径来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可以形成良好的路径依赖并且恩泽子孙,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农村工作面临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实现农民增收是当前和今后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现 ,促进农村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 ,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黑龙江省双城市的具体做法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优化农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5.
牛昉 《唐都学刊》2005,21(6):77-80
发展农村经济,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建构新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提高农业整体效益。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镇化步伐,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以三个转变强化销售,拉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解决"三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很多过程必然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因此,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才有希望实现.我国目前的"三农"问题制约了当前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也制约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三农"问题,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改革传统的户籍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7.
二元体制结构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和根本出路.我国"三农"问题由来已久,形成原因错综复杂.我国"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城乡二元体制差别及由此导致的城乡权利差别和待遇差别;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是制度约束;应从完善农民的民主权利制度、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农村市场经济制度和农业支持与保护制度四个方面进行新农村建设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8.
姚寿福  张华 《学术交流》2012,(4):120-123
城镇化被认为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但目前对我国城镇化水平的真实性及其对农民的影响存在着争议。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发展与农民家庭的人均纯收入,包括农业纯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对提高农民家庭的人均纯收入具有显著影响,而工业化的影响均不明显,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联性很低。建议加强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性改革,更多地关注农民利益,加快农村人口和农村劳动力的工业化转移和城镇化、市民化步伐,促进城镇化、工业化的协调发展,使农民能更多地分享经济增长成果。  相似文献   

19.
成智荣 《社科纵横》2006,21(2):29-30
“三农”问题严重地制约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离开对二元社会结构的变革,仅仅注重于农民的增收措施,解决不了“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本质上是对农民制度歧视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制约农民增收的外部因素及农业内外部因素协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乡二元制经济社会结构,严重滞后的城市化进程,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加入WTO以及目前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等都是影响农民收入的外部因素。必须切实把农业摆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采取从制度上消除城乡差别与从制度上保障农民权益同步进行,统筹协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同时用信息化改造传统农业,把调整农业结构与应对WTO结合起来等措施协调农业内外部因素,解决农民收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