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成立于1998年。2004年11月被教育部确立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该中心现有三个研究方向美学基本理论研究方向,致力于在传统美学和现代美学的贯通、东方美学和西方美学的融合、美学和其他诸相邻学科的渗透基础上,试图建立一套具有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以促进当今中国的美学研究。中国美学与中国艺术研究方向,发挥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美学研究重要基地的传统研究特色,力求在中国美学的基本理论、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价值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美育与艺术教育研究方向,主要是加强美育和艺术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以期在现代人文精神的建设上发挥独特的作用。美学是北京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从1921年开始,在蔡元培先生的提议下,北京大学就设置了美学课,蔡元培亲自主讲。这是他在北大主讲的唯一一门课程,也是全国最先开设的美学课程。由此,北京大学便形成了重视美学与美育的传统。著名美学家邓以蛰、朱光潜、宗白华等先后在此传授他们的美学理论,他们培养的学生不少后来成为中国美学学科研究和教学的骨干力量。蔡元培、邓以蛰、朱光潜、宗白华等前辈学者的美学著作。成为中国20世纪宝贵的美学遗产。1960年,北京大学建立了美学教研室。1981年,北京大学建立了美学博士点。2002年,北京大学美学学科点进入教育部的国家重点学科行列。2004年,依托北京大学美学学科成立的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被确立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2.
邓以蛰(1892———1973),字叔存,安徽省怀宁县人,清代大书法家和篆刻家邓石如的五世孙,中国现代著名美学家和美术史家,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20年代,邓以蛰与宗白华齐名,当时有“南宗北邓”之称;50年代,邓以蛰、朱光潜和宗白华同时执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成一时之胜。在“中国近现代美学”研究领域,朱光潜和宗白华有“美学的双峰”之美誉,少有提及邓以蛰这个名字。当得知他是“两弹元勋”邓稼先父亲时,人们似乎才恍然大悟。邓以蛰几乎已经被历史遗忘了。邓以蛰为什么会被人们遗忘呢?…  相似文献   

3.
北京大学哲学系叶朗教授继承邓以蛰、朱光潜、宗白华等老一代美学家谨严扎实、不断创新的学人风范和治学精神。在美学研究的道路上探寻,前进。一方面化大气力整理、研究中国传统美学的丰富遗产,另方面又致力于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杰出学者。一叶朗1960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留校从事美学的教学和研究,开始踏上了他的美学探寻之路。他的第一项工作是在宗白华的指导下,和于民一起选编“中国美学史资料”。这部资料选于1963年完成初稿。以后长期搁置,  相似文献   

4.
鲁涛 《云梦学刊》2010,31(3):28-28
《美学原理》(叶朗著)2009年4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继承北京大学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的美学传统,立足于中国文化,以“意象”和“体验”为核心,系统讲述了审美活动、审美领域、审美范畴和审美人生等方面的问题,最后归结为提升人生境界。本书内容丰富、新鲜、生动,文字明白通畅,插图优美。  相似文献   

5.
谈到20世纪中国美学史的研究,现今的论者多瞩目于80年代以来的阶段.对20世纪前期,即世纪初到40年代或语焉未详.或略而不提.未能作深入的追问与考查。我们认为,本世纪前期,由王国维和蔡元培开创的古典美学和美学史的研究.经由宗白华、朱光潜和邓以蛰等人的深钻勤研.成为80年代以后整体通观美学史之所以可能的重要条件。无论是美学史的研究对象、范围、方法以及民族特点.还是具体时代、不同门类的美学思想.主要是基于他们的邑勉努力,才臻至今天的理论高度。回顾美学史的世纪行程,视界必须涵盖这一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  相似文献   

6.
百年美学的学术史探求——“百年中国美学”学术讨论会综述施华由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等开启的20世纪中国美学,经由朱光潜、宗白华、蔡仪等人在30—40年代的创造性努力,以及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80年代的“美学热”,迄今已构成了现代中国人文学史上...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美学界,宗白华先生是一位令人景仰的大师。他在长达六十余年美学生涯中,同邓以蛰、朱光潜等老一辈学者一样,哲思独运,辛勤开拓,在中西美学的研究与传播中,走出了一条中西美学融汇发展的路子。本文试通过对宗白华先生为代表的散步学派审美风格的探求,寻找出他熔中西美学菁华为一炉的治学肯綮,以学习和把握他博大精深的美学思想。 一、意象鲜洁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8.
朱光潜和宗白华是中国现代史上两位并立的美学大师,有人拿二者比较,指出:“作为美学家,宗白华的基本立场是探寻使人的生活成为艺术品似的创造。这与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有所不同。朱光潜乃是把艺术当作艺术问题来加以探索和处理……在朱光潜的学术思考中虽也涉及一些人生课题,但在学术研究的基本定向上,人生的艺术化问题在宗白华那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强调艺术和审美的“解脱”价值,同时也主张要在保持美育独立性的前提下突出美育对德育的工具性价值;而王国维美育伦理学观念中最有意义的部分,则是在席勒“感性—审美—道德”阶段性发展思路的指引下,强调“美丽之心”“美情”对道德建构的基础性意义。与王国维不同,蔡元培更注重席勒以美育囊括德育、引领德育的思路,他将伦理学的核心诉求与美学精神的建构融合起来,强调美育与德育的同一性与融合性。朱光潜通过“想象”阐发“同情”,并由此而强调“美育为德育的基础”,在此前提下,他又从西方现代生命伦理学和中国传统礼乐精神出发,打造和倡导“问心的道德”,凸显感性生命的激活对于道德建构的决定性意义。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的美育伦理观念虽然各有侧重,但都强调以审美来纯洁和完善人性,以人性的自然舒展来实现道德的生长和拓展,这是现代人道主义伦理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是中国现代美育话语的核心理论诉求。  相似文献   

10.
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在其大学独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育理念的浸润下,北大不仅在完善学科设置、强化学术氛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而且引进了一批弘扬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新型知识分子,使“五四”时期的北大成为引导社会潮流和培植独立、自由文化精神的重要领地。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实施是北大扮演新文化运动中坚角色的前提条件,也是北大知识分子形成立足学术研究本位、关怀人间文化品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当代教育界的“美育热”正在萌动,其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都出现了好势头。目前,美育已经显示出,还正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无限生命力和蓬勃生机。为什么美育研究在近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呢?笔者就教育美学的高度,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一、教育审美化是当代美学学科发展的需要 1930年蔡元培给《教育大辞书》写的美育定义是“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可见,美育是美学与教育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边缘科  相似文献   

12.
蔡元培美学选择和美育实践的传统生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倾心美学并积极投身美育实践,他的美学选择和美育实践浸润着中国思想文化中的优秀传统。他不是传统的因袭者,但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有肯定的一面,传统思想文化对他起过很大的作用和影响。这些作用和影响同整个的蔡元培精神、他的美学选择和美育实践是分不开的。其美学选择和美育实践的传统生成性,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刘纲纪教授,贵州省晋定县人。1933年生,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武汉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美学会会长,中国美协、书协、作协会员。读书期间,刘纲纪师从中国美学界前辈学者邓以蛰、宗白华、马采三先生研习美学及中国书画史论,奠定了他学术研究的基础。刘先生研究领域广泛,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美学原理、中国美学史、美术理论、中国书画史论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贡献。在哲学方面,刘先生特别注重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进行研究,经  相似文献   

14.
蔡元培任校长期间,是北京大学最为辉煌灿烂的时期,它的真正意义在于唤起了一个古老民族的觉醒,胡适称这一时期为“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时代”。o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John.Dewey)博士说:“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牛津、剑桥。巴黎、哈佛、哥仑比亚等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人,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对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之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o这里指的就是蔡元培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所处的确切地位,因为北大是“五四”运动的中心及…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北京大学的辉煌不是因为学术水平,而是因为倡导民主与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陈独秀是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是北京大学辉煌历史的直接创造者。陈独秀能够长北京大学文科,全赖蔡元培的赏识。蔡元培为使陈独秀能够顺利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不但替陈独秀编造了“日本东京日本大学毕业”的假学历,还替陈独秀编造了“曾任芜湖安徽公学教务长、安徽高等学校校长”的假经历。陈独秀长北京大学文科后,积极“整顿北大”,并引进优秀人才,使《新青年》的作者汇集北京大学文科,开创了北京大学文科的光辉历史。  相似文献   

16.
蔡元培美育思想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美育思想三题古风延安大学中文系沿历史长河上溯七十多年,在西方美学与中国美学、近代美学与现代美学的交叉口,站立着一位文化巨人,他就是蔡元培先生。五四运动前后,蔡元培先生积极倡导美育,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口号,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形成了比较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艺美学学科发端于20世纪上半叶,依据主要有两点:一是文艺美学学科诞生所需要的两个必备条件,即文艺整体观念的形成与现代美学体系的建立均完成于这一时期;二是朱光潜、宗白华等在这一时期已开始了文艺美学研究实践,李长之并于三四十年代尝试进行了文艺美学学科理论的建构.港台地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文艺美学研究,从某种意义上看,只是内地20世纪上半叶文艺美学研究传统的继承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内地学者对于建立文艺美学学科的倡导与研究实践,只是中国文艺美学学科走上学科自觉与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五四”前后,中西方美学的比较逐渐引起学者们的注意。王国维较早自觉地在中西美学的对比中系统地总结我国古代美学的传统,鲁迅曾将刘勰的《文心雕龙》和亚里斯多德的《诗学》相提并论,许地山曾将中西绘画和叙事文学的差异作过比较,吴宓曾对中西诗歌的不同韵律节奏作了辨析。在中西美学比较的历史中有卓越贡献的是朱光潜、宗白华和钱钟书。朱光潜在《诗论》等著作中,在对中西美学思想详尽比较中探讨中国诗歌的独特个性,奠定了中国比较诗学的基石;宗白华在《艺境》等著作里,从较广阔的中西艺术现象的比较中探析中西诗歌、美术、戏剧、音乐等艺术样式中体现的中西美学思想不同的特征,为中西美学比较的科际整合研究作出了范例;钱钟书在《谈艺录》等著作中将中西文学理论中共同的某些创作规律问题加以比较研究,拓展了中西美学比较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9.
邓以蛰对书法意境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现代美学思想。邓以蛰对书法意境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就“意境”的构成而言,邓以蛰认为有“形”、“意”两个基本因素;其次,结合书法意境的基本构成,邓以蛰就书法意境美的生成问题,紧紧抓住书法形象抽象性的特点进行了深刻、系统的阐发。邓以蛰的书法美学思想及其史论结合的研究方式,是中国美学史乃至学术史上宝贵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20.
鲁迅和蔡元培都是我国五四前后最早介绍和提倡美学的先驱者,他们都曾积极提倡美育,并身体力行,他们的启蒙主义美育思想和进步的美育观,在我国教育史、美学史上都是有着重要地位的。要了解不但作为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教育家的鲁迅的美育思想,了解一下当时作为教育部长的蔡元培先生的美育思想会有帮助的。本文试过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