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心还需良方———“望子成龙’小议■袁文良左灵芝自古至今,天下之父母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孩子如何才能在父母的“望”中成“龙”或成“凤”,却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成才条件,大多数的家长们都是绞...  相似文献   

2.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高考改变命运"等,都是教育极端功利化的结果。相关专家直言——目前青少年学生身心压力过大,主要源于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希望孩子上更好的学校,取得更好的分数,这让孩子时刻处于紧张状态当中。大多数孩子的成长轨迹都是被父母和社会普遍的成才标准所制约,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始终按照父母制定的人生规划来学习、生活、成长。  相似文献   

3.
查亮 《人才瞭望》2014,(5):90-90
二月河幼年时憨厚、讷言.在某些方面还有点反应迟钝。 二月河的父母都是从战争年代过来的人.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那么苛刻。父母下了班在门前空地上洗衣、种菜、栽树,十来岁的二月河壮实有劲.一手提一桶水.干得很欢.父母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只要孩子健康成长,其他都不重要。  相似文献   

4.
一是不宜对孩子期望过高 每个孩子的先天条件、身体状况和生活环境不同,而社会需要的人才各异,因此,父母管教子女应采取适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措施,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孩子本来没有某一方面的天资或者特长,做父母的却不惜花钱耗时费力硬要孩子往某一目标努力,这样,往往会给孩子心里上造成巨大的精神负担。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失去学习的乐趣,甚至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5.
一、好的父母不在知识多少,而在智慧的拥有: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做智慧型的父母,这样才能提高父母对孩子行为的辨析判断能力,使父母的良好愿望在孩子身上产生积极的教育影响和教育效果,也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享受到快乐,感受到孩子的无限童真。作为智慧型父母应善于通过言传身教,把理性的教化、爱的滋润、美的熏陶有机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其中最令人关注的也是最棘手的便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很多父母"望子成龙"却又"恨铁不成钢".本文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浅析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全社会的责任,可是现在有些家庭教育成了溺爱和望子成龙的工具,父母不仅为孩子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更为他们提供了众星捧月的生活氛围,许多孩子不懂体谅父母的辛劳,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养成了惟我独尊、骄横任性的坏习惯,成了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的冷漠一代;我们的学校教育更多地关注教学成绩,导致部分学生自私自利、缺乏修养、情感冷漠;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增加,奉献社会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给涉世未深的孩子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这些现象迫切需要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8.
灵丹妙药在于教 “知识即力量,方法是智慧。”这是千古流传的一条真理。孩子们的表面不如父母们的心意,教师觉得孩子教不动,其实这是因为大人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只要用对方法,即使最顽劣、智能不足的孩子,也是可以教好的。 潜能可以激发、训练的吗?专家指出,国外曾经对当今成名于世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奥运会选手、科学家进行了研究,了解他们的成长过程,结果证实这些有成就的人,绝大多数人的能力都是后天培养的,并非是先天生成的。 专家们说“仙丹妙药”不如“改善体质”,为人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要抱着能找到什么“仙丹”可以马上见效的想法,重要的是要针对孩子的气质、才智及性格来教育,孩子才可能发挥潜能达到最佳的状态。要想激发孩子的潜能及创造力,有一定的形式和技巧,这里有一些原则和行之有效的办法,可供各位家长参考: 善问十字法 教育专家认为发问对于培养孩子是很重要的,但要善用提问的技巧,也要学会听孩子提问。因为这既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可以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同时可培养其表达能力。提问时,不要只问对或错的封闭式问题,最好根据孩子的能力,问一些没有唯一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如茶杯有什么用途?多少加多少等于10等。  相似文献   

9.
朱孟军 《人才开发》2010,(10):23-23
美国的教育专家认为,每个孩子都具创造力,父母、老师、孩子结成三位一体对其进行引导与开发,孩子的创造力将会得到大大的提高。他们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方法是:1、让三五个孩子在一起分角色朗诵莎士比亚的著名片段。朗诵名诗是很常见的,有时还让他们自编自演哑剧、小品和滑稽剧等。  相似文献   

10.
正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家长花在孩子身上的教育时间却越来越少。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许多家长迫于经济压力不得不外出打工。因此,父母和孩子由"朝夕相处"  相似文献   

11.
你是不是也看过第一次做父母的人对子女的期待?孩子一上学就期待他当班长、参与社团就期待他做社长,反正不管这些家里的老大做什么,父母都期望他们表现出类拔萃。  相似文献   

12.
短信平台     
《人才瞭望》2013,(5):110-110
做父母最失败的,就是既看不起自己的孩子,又希望孩子成龙成凤;做老师最失败的,就是既不允许学生插嘴,又希望学生有创新精神;做孩子最失败的,就是既厌恶父母设计的人生,又怕走错路辜负了父母的期望;做学生最失败的,就是既不认同老师的观点,又怕得不到那毫无意义的分数。——新民晚报网  相似文献   

13.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上世纪60年代末期,兰州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家庭里,诞生了第三个孩子,是个女儿。父母为她取名:黄劲,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鼓足干劲,力争上游。那个时期的教师家庭,清贫是普遍的,但是有父母对子女良好的教育以及哥哥姐姐勤奋学习,自强、自立的榜样,黄劲成长起来。爸爸、妈妈都是教数学的,妈妈教的还是毕业班。黄劲打小最喜欢的事儿就是看着妈妈日复一日晚饭后在灯下批改学生的数学作业,这无形中培养了她对数学特殊的偏爱。待黄劲稍大点,妈妈教她一些简单的数学题。小女儿的聪明伶俐,父母都看在眼里,于是,妈妈开始有意在批改作…  相似文献   

14.
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探亲制度吗?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探亲制度,包括享受探亲的条件、探亲假期及其待遇三个方面的内容。 (1)享受探亲的条件。凡在事业单位工作满1年的固定职工,与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探望配偶的待遇;与父亲、母亲都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职工与父母或母亲一方能够在公休假日团聚的,不能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 (2)探亲假期。职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30天。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  相似文献   

15.
一位邻居的儿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父母的严格要求.非但不理解.反而与父母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反抗心理。邻居多次询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膝下的“小皇帝”越长越大.为他成才投入的财力愈来愈多.对父母却愈来愈不知趣。为什么用钱财“喂”起来的孩子却“喂”不出感情.而布衣百姓的子女长大后对父母却有倾不完的爱?对邻居提出的这一个个问号.笔者很难一下子拉直。 “父母之心.人皆有之”。疼爱子女,是一般父母都能做到的事。但由于爱的含义不同.爱的内容千差万别.到头来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西方人强调自由和独立.父母把子女抚养到成年就算完成义务.故子女对父母的感情十分淡薄;但国人对此则大相径庭。时下大多数父母对子女往往“一包到底”.君不见.现实生活中.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做父母的对子女大都把“物质”上的关心做为第一要义.吃.广告里有啥.孩子吃啥;穿.商店里卖啥.子女穿啥;用.孩子要啥.父母买啥;玩.别人有啥.自己家不缺啥;学.社会上提倡啥,孩子就能去学啥。一些父母似乎这样认为.只有对子女不断的“物质储蓄”.子女长大后就能成才.就能够对父母的爱有所回报。然而.事情并非那样  相似文献   

16.
从心理学意义上讲,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主要指的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除了先天遗传因素之外,这几乎决定了孩子个性的养成。研究进一步显示,家庭环境是青少年成长的首要环境,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最重要因素,其中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父母的文化素质及家庭关系的好坏都直接影响着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前途、好的未来。尤其目前城市中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就更高了。应该怎样培育自己的孩子?是呵护有加,要月亮不给星星?是先给孩子设计好一个模式,而后按部就班地运作?是只养不育,任其发展?还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笔者对这些方法都不能认同。我以为,教育孩子,必须注重两种能力的培养:生存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有清醒的头脑,还要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沈鹤从小就是一个懂事上进的孩子。很小的时候,他就迷上了二人转,家里条件不好,他知道整日为生活奔波的父母没能力让自己系统地学习二人转,于是便抓住一切机会跟着走村窜寨演出的草台班子揣摩学习。在那些年里,他是远近出了名的二人转迷,人们常常看见一个瘦小单薄的身影坐在最前排如痴如醉地盯着演员们的表演。邻居们看到他那痴迷的样子,鼻子都有些发酸。  相似文献   

19.
十五岁的孩子果然还是太过轻易相信自己的力量而忽略父母的职权。无论他怎么抗拒吃饭、弄乱家什、顶嘴、撒气,这些终究在大人眼里只是不成器的小表现,并不能改变成年人们一旦下定的决心。当父母始终站在父母之位上,那是天性般地能够压制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很多家长都将毕生的心血押在了孩子身上,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但是也正因为这样的时局,使得现在的孩子过分娇纵,自我,过分依赖,经受不了风雨的洗礼。所以,我们开始越来越重视对于他们的教育,开始了对挫折教育的研究与实施,并且逐渐将挫折教育带到生活中,让孩子更准确的认识事物,冷静的思考,从容的面对挫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