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的概念在不同的语言系统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具备原子概念的功能,体现一定的语法意义,并表现出模糊或清晰的语用化倾向。在实际言语交际过程中,表达数的概念的语言符号会在语义、语法及语用三个层面上获得意义。通过汉语和英法语言的对比分析,从认知角度探讨了数的概念在对立关系的确立、表现形式的异同,以及语境状态下的扩充、延伸和转移等诸多因素,描述了这一基本概念对语言使用者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构式语法理论的指导下,文章着重对构式“好你个+NP”的语义特点和语用功能进行初步探讨。文章首先界定其整体意义,而后分析其构成要素的特征及主观性,并根据语用差异划分为贬责感叹和褒扬感叹,指出处于不同的语法化阶段和等级,其语义重点和语用功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从语法、语义、语用角度划分英语歧义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歧义产生的根源出发,来探讨英语中的歧义现象.将英语歧义分为语法歧义、语义歧叉、语用歧义三种类型.句法多义及多层次性是歧义产生的基础.语义上的多义为歧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而语用则为歧义提供成立的依据及多种解释的可能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对英语照应关系诸多形式的语法、语义和语用特征进行了探讨, 阐述了英语语篇照应关系之间存在的条件与约束,认为英语照应关系能够存在并使交际双方顺利进行信息传递,不仅需要以语法的一致性和语义上的重复性和限定性为基础,在某些语境条件下还需要人们忽略传统的语法一致性原则,转而借助世界知识等语用方面的线索进行语义和语境联想,进而完成整个语义链的衔接,实现概念的整合.  相似文献   

5.
日语提示助词中的类义词在词义和用法上的区别,特别是日语提示助词在篇章中和实际语言运用中的特点的研究,目前在语法学界也属前沿领域,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并且就助词而言,也是中国人学习日语的难关,很难掌握他们的意思和用法。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日语提示助词的语法、语义、语用。  相似文献   

6.
“我把你这个NP!”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把你这个“NP!”,是把字句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它没有实义动词V,其构成必须遵守特定的语法条件,主语必须是第一人称单数,“把”的宾语必须是第二人称与表近指指示代词的复指形式;在语义上,它有着较强且虚泛的处置意味,它的语用功能一般表示谴责的行为类型,并且表达重点叠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不同角度对量词分类,并分析其语法功能以及义位、义丛的搭配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8.
"很+NP"是现代汉语中特殊而常见的结构。在现代汉语的实际使用中,"很+NP"结构已经由一种特殊的评议现象逐渐成为汉语中的一个常用结构,其适用域及使用频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分析“常常”与“往往”这两个时频副词共同点的基础上 ,重点讨论了它们在语义及语法分布上的不同 ,指出词义间的细小差异常常会影响到词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语法、语用、语义的分析,探讨在英语教学中怎样把握好教学与三者之间的联系,强调把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语法教学,更要注重语用、语义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构式语法的相关理论多角度地探究了现代汉语中常见构式"NP+好+V"的构式语义。"NP+好+V"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构式语义,体现了构式的多义性。但这两个构式义之间并不是毫无关联的,而是紧密联系,一个构式义是对另一构式义的继承,二者属于次部分连接。"NP+好+V"的构式意义家族中存在着构式义的典型成员。  相似文献   

12.
语法问题说到底是语义问题,语义对语法的制约不仅体现在词语、特殊句法结构中,还体现在语篇组织甚或语篇透露的“文化背景”上;不仅现代汉语语法受制于语义,古代汉语语法亦然。丰富的具体实例剖析展示了语义影响制约语法的丰富与复杂性,这也造成“似乎至今没有人深入探究过语义和语法的关系”的窘境。然而,认识“语义制约语法”很重要,这就要求研究者在考察、描写或解释某个语法现象时自觉地追究语义是如何制约语法的。  相似文献   

13.
14.
“搞”的句法、语义和语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词"搞"是普通话口语和书面语中的一个高频词,句法上具有极强的组合功能;词语意义丰富,从动作义的凸显到动作义的虚化,表现出语义泛化的特征,同时,具有经济、口语性强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网络、报纸、杂志、甚至新闻报道中不断出现了大量的“被+X”结构,其结构因其语义丰富,颇受人们的青睐。这种“被+X”结构不同于常规的“被”结构的用法。文章通过对“被+X”结构的语法、语义进行分析,进而分析其“被+X”结构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语法化理论是从语用和认知角度研究语义演变的重要思路,认为语义演变遵循着从具体到抽象、从主要词类到次要词类、主观性不断增强的单向性规律。视觉动词SEE语义演变主要是在语用推理的作用下,以转喻、重新分析、主观化为机制进行的,是一个语义逐渐虚化的过程,其主观性不断增强,完全符合语法化的历程,同时其在语义演变不同阶段的内在机制和特点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着”“了”不能连用在一个句子里。从“复合态”的角度看,英语里强调行为持续时间的长久时,可以将完成体和进行体用在一个句子里,汉语里表达持续状态及行为结果时,实现体与持续体也不矛盾,在一个句子里“着”“了”可以连用。汉语这种现象是句子紧缩后形成的。这样使用的语用意义是:言简意赅,强调了行为的持续性与长久性,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从语用角度,研究语境对诸如“大姑娘了”“部长了”等可归结为“NP了”(NP指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句式的影响,并指出只要给予一定的语境,任何 NP都可以进入“NP了”构式。  相似文献   

19.
“没有 NP VP”结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两方面探讨现代汉语中“没有+NP+VP”结构的整体特点及功能。1.“没有+NP+VP”结构的内部考察,2.“没有+NP+VP”结构的整体考察。  相似文献   

20.
汉语语用语法研究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汉语语用语法研究,就是要根据汉语的语言事实,以汉语的研究为基础,合理吸收、借鉴中外语用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交际者的认知能力、背景知识、交际意图、交际场合以及语境、语用预设等语用因素对句式、句式变体的选择和制约,语序与表述重心和信息焦点的关系,主题和述题以及语句内部的新旧信息分布规律,从而阐释语用介入语法/句法的语用理据。这种研究,无论是对语法研究,还是对语用研究,都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