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青海回族婚俗文化回族普遍实行族内通婚制。若要娶(嫁)外族人,对方须改信伊斯兰教,随回族习俗,民间称之为“随了”。在历史上,青海回族中存在着倒插门婚、换门亲、上门婚、姑舅亲婚、续亲、姊妹婆夫亲婚等多种婚姻形式。倒插门婚:双方定婚后,若遇男家有困难或其他...  相似文献   

2.
石硕  王志 《民族学刊》2021,12(5):83-91, 116
文章立足于清代民国时期的文献资料,探讨了汉藏连接地带汉藏通婚的历史过程,汉藏通婚得以实现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基础,并对通婚对汉藏社会、文化、经济交流的重要影响进行了探析。指出以男丁为主的汉族移民和男少女多的藏族社会存在结构性互补,是“汉男娶番女”这一通婚模式的人口学基础;勤劳、体健、能对汉族男丁在藏地的事业发展产生助益是藏族妇女成为汉族男丁理想婚姻对象的主要原因,与之相对,身份、财富、劳力、特殊技能等家庭物质生活保障能力是汉族男丁能够入赘或娶得藏族女子的主要原因。汉藏通婚家庭的成员以“翻译”的身份,不仅有效的促进了汉藏民族间的经济交流,而且对汉藏民族间感情的沟通,文化的交融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桂西“三林”壮族“殴凯”婚俗樊正强,梁耀积(百色供销学校)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的西林县、田林县和隆林各族自治县(简称“三林”,下同)的壮族中,盛行着“殴凯”婚俗,这种婚俗尤以三县境内驮娘江流域最为流行。“殴凯”为壮语娶姑爷、女婿的意思,“殴”直译为“...  相似文献   

4.
青海蒙古族婚俗文化青海蒙古族的婚配形式为一夫一妻制。在同姓、姑表及姨表兄妹之间均不通婚。在婚姻的缔结上虽有听凭“父母之命,媒的之言”的包办婚姻,但青年男女自主其婚的机会也是很多的。过去讲究“门当户对”,头人等上层之“大家阎秀”一般不嫁平民百姓,但小家...  相似文献   

5.
青海藏族丧葬文化青海藏族以天葬为主,多种葬式(如火葬、土葬、水葬及塔菲等)并存。分述如次:天葬又称“鸟葬”、“野葬”、“风葬”。这是青海藏族特别是牧区藏族最常见的葬式。当病人弥留咽气后,趁其尸尚未完全僵硬之前,脱去所有衣服,用其腰带(或白布条或绳索)...  相似文献   

6.
青海藏族至今还保留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古老婚姻习俗,这些婚俗无论其包含的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极富特色。它们在藏人的婚姻生活中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对藏族社会的其它诸多方面也产生着较为深刻的影响。本文谈谈其中几个主要的婚俗及其社会功能。偷婚偷婚被藏族群众称之为“偷姑娘”,它通常是男女青年相爱定情,却得不到女方家长及亲戚的同意或男方家庭无力筹措彩礼的情况下,采取非常手段来实现婚姻自的的一种习俗。偷婚就其程度而言,可分为真偷和假偷。其输是由男方家的“偷”和姑娘的“跑”巧妙结合而完成的。姑娘是知清人,…  相似文献   

7.
贵州的天柱、锦屏、黎平、三穗一带的侗族婚俗中,有一必经程序叫“卡求”(侗语音),当地汉语叫“卡舅公”或卡舅“,就是在结婚之前,男方必须提着一笔钱财和肉、粑、酒、糖果等礼品送给女方母舅家。古代们家联姻同姓不能通婚。极少数姓氏虽行同姓结婚之习俗,但也有极严格的宗支限制。从表面上看,这似乎表示侗族婚俗中近亲禁婚,其实不然,侗族婚姻由于受氏族社会固定婚姻集团古俗的影响一直崇尚“老亲老成”、“亲上加亲”的陋俗。据清代有关记载,康熙年问,侗族婚姻仍以“母党为重,婚先中表而后外人”。常选“姑表”、“姨表”、“…  相似文献   

8.
青海隆务河流域的“六月会”及其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称为"周卦勒柔"的"六月会"是青海隆务河流域藏族土族人 民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本文通过实地考察,记叙了"六月会"的节日内容,并 从前佛教文化的原始祭祀,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维系部落亲族联系,价值观念 去向等方面多角度地透视了这一活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拉萨回民教育琐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回民大辞典》一书载:“据传公元十一世纪左右即有穆斯林入藏。随着各民族交往,居住在陕、甘、青、川等地和克什米尔以经商传教为主的穆斯作,跨越山川河流到雪域高原,遂与当地藏族通婚,形成西藏回族,故西藏有近80%的回族具有藏族血统。”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写的《拉萨文物志》又载:“拉萨大清真寺建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最初规模不大,建筑面积只有200多平方米。到乾隆五十八年(1793)平定了廊尔略以后,大清真寺进行了维修和扩建。”从这些记载看,拉萨回民在藏约有900年的历史,清真大寺有近300年的历史。西藏…  相似文献   

10.
舟曲县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东北与宕昌相邻,东南与武都为界,西南与迭部接壤。“舟曲”系藏语的音译,意为“龙江”,即“白龙江”之意相似,因江而得名,并其统治辖区称为舟曲县。舟曲藏族主要分布在白龙江上游两岸和拱坝河(白龙江一支流)两岸。舟曲县境内除东山两个乡纯属汉族,大部分乡均以藏族村庄居多;少数汉、藏杂居村庄两族居民也是截然异居,泾渭分明。一般藏、汉两族不同一村居住,也不互相通婚。  相似文献   

11.
关于“长住娘家”婚俗起源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长住娘家”婚俗起源的讨论蒋炳钊(厦门大学)“长住娘”(或称不落夫家、不落家或坐家)婚俗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相异的观点:一是认它是“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社会的过渡期所发生的风俗”①:二是因两性分工不同而引起②;三是因“早婚”而成俗,“构成了...  相似文献   

12.
青海喇嘛教义国文讲习所概述嘎玛·侃本青海喇嘛教义国文讲习所,创设于1942年2月11日。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藏族爱国老人喜饶嘉措大师,校址在循化县古雷寺(今道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本文就讲习所的基本情况作一扼要介绍。一、对藏族教育的思考1936年(民国...  相似文献   

13.
青海藏族饮食文化青海藏族,由于居住地域、生活环境及从业性质的不同,形成了独具特色而又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牧业区的饮食以肉乳为主,辅以面食、大米及茯茶等。肉食,主要食用牛、羊肉。食用法有煮“手抓”、做香肠及储干肉等。“手抓”是将大块生肉放进冷水锅里,加...  相似文献   

14.
比较全面、基本可靠地反映青海藏族人口的文献记载始于清王朝雍正三年,即和硕特蒙古亲王罗卜藏丹津反清事件被平定之后,青海藏族完全纳入清中央政府直接治理之时。然而,当时青海藏族居地辽阔,归辖不一,族口之载,零乱错讹。鉴于今日研史修志者不便利用,故撰文考察,以明详实。 一、沿革与分布 今青海省行政区域内的藏族,在雍正三年被分别划定在四大地块内,历史文献称之为“西宁番族”,“河南番族”、“塞外贡马番族”和“郭罗克番族”。  相似文献   

15.
青海藏族服饰文化编者按:“青海是祖国一个十分可爱的地方”。长期以来,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兄弟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勤奋开拓。创造出灿烂的民族文化。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五彩纷呈的青海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我刊决定从本期起,新设“民族民俗文化之苑”栏目,...  相似文献   

16.
藏文史籍记载,相传在今西藏山南的泽当地区,神猴与罗刹结合而生出六只猴雏,而逐渐繁衍出藏族。由其中的四猴雏发展为藏族远古四氏族,即色、穆、东、董。藏族史上称这四大氏族为“原始的四大氏族”这四大氏族也是藏族的四大姓氏。此四姓又产生了扎(R牙)、智K目O、董嗲)、噶(可)、韦K、。’)、达问2)六大氏族。藏族历史上称为“古代六大氏族。(纯’习S。’否司’尸。藏族从氏族发展为部族的大致线索是:“原始四大氏族——古代六大氏族——玛桑九兄弟——十二小邦——二十五小帮——四十个小帮。。一、原初四大氏族据藏史《柱间…  相似文献   

17.
藏族婚礼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殊性和趣味性,根据这一特点我从抢婚、逃婚、说婚和婚礼过程入手,通过自己的调查、收集较详细资料论述了藏族婚俗。在甘孜州电大课程中开设地域文化——藏族婚俗,对于传承藏族文化、促进家庭和睦及社会和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国家民委表彰见义勇为少数民族先进个人11月1日,刚刚参加了中宣部、公安部、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联合召开的第6次全国人民群众见义勇为与犯罪分子作斗争先进个人表彰大会的9位少数民族先进个人,又受到国家民委的表彰。表彰会上,国家民委专职委员、政法司司长杨侯第同志宣读了国家民委关于授予杜振福(满族)、尹春吉(朝鲜族)、肖庆荣(壮族)、洛桑(藏族)、顿殊(藏族)、王永明(回族)等6位同志“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追授许文明(黎族)、章才(藏族)、阿不来提·塔依甫(维吾尔族)等3位同志“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  相似文献   

19.
玉树民歌—“昌鲁”嘉雍群培 藏族把民歌分为两大类,即“鲁”(山歌)和“拉伊”(情歌)。“昌鲁”属鲁体民歌,即山歌,它是在高山、原野传唱的歌。鸟瞰藏区民歌的分布情况,解放以前昌鲁主要流传在康巴藏区,尤以玉树最盛。在玉树藏族地区流传的民歌中,它是最有代表?..  相似文献   

20.
央珍:写一个真实的西藏文\刘增林和1991年的短篇小说《字的边缘》(“”读“万”音)获得“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新人新作奖”不同,这次藏族青年女作家央珍携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无性别的神》参评“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表现得颇有些自信: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