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双重混合神经网络技术的财务危机预警研究是未来财务危机预警理论的重要内容,比如粗糙集与遗传算法双重数据挖掘技术做为基于神经网络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前置装置,优化后模型能有效降低模型训练时间和提高系统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金融业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业面临的脆弱性将进一步加大,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将会经受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建立银行危机预警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笔者将贝叶斯模型应用于我国银行危机的预警,自动化系统和信任度修正模式相互促进,可以克服预警人员认知的局限,减少预警人员在判断过程中的有偏性。逐步放松朴素贝叶斯模型的条件,利用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复合属性贝叶斯模型对银行危机进行预警,提供精确的概率估计,避免银行经营失败。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根据行业分类和总资产规模(相差在5%以内)选取了2001~2002年被ST的公司和正常公司各28家作为训练样本,2004年被ST的公司和正常公司各28家作为检验样本,运用3种独立的建模方法,分别建立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主成分分析预警模型、线性判别预警模型和逻辑回归预警模型。通过模型比较发现,逻辑回归模型的效果要优于另外两种模型,具有较高的判别准确率。实证研究表明,这种预警模型适用于各个行业,对中国企业的财务危机的预测与防范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了利用财务指标分析法及判别分析法 ,对高速公路公司财务危机进行预测和警报 ,并运用多元判别分析法推导出高速公路行业的财务预警模型  相似文献   

5.
财务预警指标拓展研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务预警指标选取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预警模型的建立和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已有的研究变量选取的随意性较大,灵敏性和时效性较差,较少考虑非财务指标和与财务失真相关的指标.指标的选取应该遵循完整性、最小性、相关性、敏感性等原则,指标体系中除了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盈利能力等财务指标外,还应包括公司治理、股权结构、企业文化等非财务指标.把财务失败指标和财务失真指标结合起来,构建综合指标预警模型,才是解决财务预警问题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6.
财务危机是威胁企业持续经营的根本性危机,财务预警作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企业经营的警示灯,在全球金融危机后其重要性更加凸显。现金是企业的血液,现金流量信息作为企业实体资源和财务状况最直接的反映,对企业财务危机具有较强的财务判别和预警能力。本文以现金流量指标对房地产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建立房地产业的现金流财务预警模型并检验其预测财务危机能力,为房地产企业提供可操作的规避财务风险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对国内2001~2004年,连续四年间曾经营失败和经营正常的106家综合类上市公司的信用质量应用Logit模型进行检验分析,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一是研究对象只针对某一类企业进行研究,剔除了行业之间的差异影响;二是选取样本违约与非违约数量之间的非均衡性.实证结果发现:Logit模型对中国市场企业信贷风险具有一定的判别和预测能力,能够较好地评价一个企业的信用状况;影响公司信贷违约与非违约的众多因素中,流动比率与资产负债率是两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从危机、稳定和预警的基本概念的讨论出发,明确了预警模型的研究对象是可预测突发性危机事件,并将其分为四种类型:可预测突发性严重危机事件、可预测突发性较严重危机事件、可预测突发性一般危机事件、可预测突发性非危机事件。据此,运用模糊数学方法提出了定量预警模型。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分析学生违约因素,运用GA—PSO混合规划算法设计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预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学生违约行为与其在校期间学业成绩、就业收入预测、家庭贫困程度、参与勤工俭学、综合评述、贷款金额呈非线性相关关系。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部门可以利用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预警模型对学生的信用风险进行评级,通过差别风险管理措施来降低利用违约率。  相似文献   

10.
现有财务预警模型大多是以公司财务数据真实性为前提,在使用财务指标时没有考虑这些指标由于盈余管理而导致的"失真"问题,利用这些被"管理"过的财务指标所建立模型的预测有效性和准确性势必大受影响。对可能受盈余管理手段影响的财务指标进行调整后再进行财务危机预警做实证研究,并对比未经调整而建立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预测准确率,来检验运用调整后的财务指标建立的预警模型是否会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果表明,利用调整后财务指标所建立的模型可以有效提高财务危机预警的效果,且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越严重,使用调整后指标建立模型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过程中,主要以理论为基础,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济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并从相关利益主体视角出发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因子,在考虑企业社会责任经济后果时滞性的前提下结合财务因子,构建了创新的Logistic模型。采用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五大产业2013—2017年的数据,构建了分行业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发现模型均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且企业社会责任各因子均对企业信用风险有重要影响。创新的Logistic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可以有效提高债权人对企业进行信用风险评估的判别能力,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2.
洛阳制造业的偏离-份额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显示:洛阳制造业中居于前10位的行业1997-2003年间的发展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和食品加工业竞争力严重下降;推行体制改革和人才战略是提升这些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对2000-2011年重庆市27个制造业的全要素产率进行测算,并实证检验重庆市制造业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以及研发投入、外资直接投资和产业性质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1年间,重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16.7%;重庆制造产业集聚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研发投入正向调节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关系;外商直接投资负向调节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关系;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传统的成本性基础上,指出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制造业及非制造业,如仍使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将提供错误的成本信息、造成企业决策失误。本文作者建议,在先进技术企业甚至在某些非营利组织应采用一种新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制。  相似文献   

15.
选取246家沪深 A 股制造业公司2009—2013年的数据,在对比传统制造业和高科技制造业的基础上,对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无论传统制造业还是高科技制造业,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均呈显著正相关;(2)在传统制造业内,企业规模表现为显著地正向增强二者之间的关系,在高科技制造业内,企业规模的影响也表现为正相关,但不显著;(3)在传统制造业内,员工人数表现为显著地负向加大薪酬差距的作用,在高科技制造业内,员工人数的影响则表现不显著,且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宏观经济波动、周期型行业和资本结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宏观经济2006~2008年的波动为资本结构自然实验法研究提供了条件。根据行业与宏观经济的敏感性,将该期间沪深712家样本公司分为防守型行业和周期型行业,实证研究了宏观经济波动对周期型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宏观经济衰退期,周期型行业较以前显著降低了债务比率;在新增资金中,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均减少,但权益融资降幅更大,因此,其债务比率上升;自然实验法的实证研究显示,宏观经济状况是影响资本结构选择的重要因素,部分公司特征结果与先前的相关研究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电子商务代运营已成为推动传统产业电子商务应用的重要力量,其服务范围涵括电子商务运作的全过程。为更好提升电子商务代运营的服务能力,在服务过程中可遵循NetOffer模型和波特的竞争力理念,从核心服务、用户界面、便利服务和支持服务等四个层面来实施竞争力的构建。在具体的构建过程中,一方面可依托现有电子商务平台,以顾客为导向实施标准竞争战略,构建既能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又方便传统企业、降低其运作成本的代运营服务体系;另一方面也可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构建定制化、一体化和精准化的特定行业代运营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制造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具有较高竞争优势,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正逐渐形成竞争优势,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和重化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制造业竞争优势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的趋势开始显现,但主导产业竞争优势仍然不明显。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制造业竞争力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进口贸易通过利用外部资源对一国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促进产业的技术进步。本文通过对Coe和Helpman的C-H模型的拓展,从行业的角度采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进口对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表明:虽然国外和国内的R&D资本存量均对我国制造业的技术进步产生了显著的的促进作用,但通过进口的间接作用国外R&D资本存量的贡献明显大于国内R&D资本存量;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的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存在明显差异: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大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行业。  相似文献   

20.
武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升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的知识技术含量和深化制造业分工,有利于制造业企业涉足价值链的高端。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于制造业升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征分析入手,探索了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机制,在将武汉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与上海、北京对比的基础上,得出了武汉制造业升级亟待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结论,最后提出了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武汉制造业升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