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生产是一个人与自然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变换,获取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只能象自然本身那样发挥作用”按自然的规律决定自己活动的目的、手段、方式、方法,改变自然客体的物质形态。这样,人们为了利用和改造自然,就必须认识自然,人对自然的关系就必然要表现为实践和认识的两种关系。表明人对自然的实践力量的客观标志,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表明人对自然的认识力量的主要标志,是科学的发展水平。在这里,科学和物质生产力都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力量,互相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从理论回到实践必须有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就是决策认识。 我们知道,人不仅要认识客体的属性和规律,即进行事实认识;评价客体事物对自己的意义,即进行价值认识,而且还要改造客体,占有客体。主体改造客体,改造世界,是人的一种内在的规定性,是人作为主体的一个根本标志。主体占有客体,把客体变成自己物质的或精神的生活和活动的一部分。主体占有客体是主体活动的结果,是物化了的主体的本质力量。主体改造客体,主体占有客体,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基本的重要的关系。但是,事实认识面对客体本身的现象、本质和规律,对现有的客体现象、本质和规律作出说明,它告诉人们客本质和规律是什么。价值认识面对客体存在和发展规律这个价值物,对这个价值物的价值作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认识过程中的基本矛盾 认识论是研究认识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要弄清认识的发展规律,就要涉及到一系列与认识过程直接相关的矛盾。这些矛盾有: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认识和实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经验和理论、真理和谬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逻辑的和历史的、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等等。在上述一系列矛盾中,什么是认识过程的基本矛盾呢?  相似文献   

4.
社会认识是对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认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对社会、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人类社会实践及其产物的认识。人的实践,是改造客体,使主体力量对象化的过程。是为了创造价值,实现价值。为了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必须认识客体的自在价值、使自在价值变为自为价值,然后才可能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所以,社会认识,就是对人的认识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的一切价值活动的认识,价值贯穿于主体的全部生活中,也贯穿于作为客体的人和社会的全部生活中,  相似文献   

5.
主体与客体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对重要范畴,主体是指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践活动的人。客体指的是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畴的客观事物。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一个从必然到自由的无限发展过程。主体的认识能力决定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能力。  相似文献   

6.
认识论是对人类认识的反思。它以认识本身发展的一般过程及其规律包括知识的形成、发展和运用的一般途径、方法为研究对象;并且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任何一门科学都是以自己的对象特点同其它科学相区别。正确揭示认识论的对象,是确定认识论研究范围和方法的前提。人类生活在世界上,一天也离不开认识。一方面,人类要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中获取生活资料,以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总要结成一定的关系,而只有认识了社会,才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7.
消费是满足人多方面需求和发展的一种手段,是主体通过消费来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之一。在物质产品极大丰盛的当代消费中,人的主体性地位却日益缺失,消费异化。与此同时,消费的客体对象范围逐步扩大,从使用价值到时尚价值、符号价值,甚至一切都可能成为消费客体。但消费终将回归本质,客体是为了主体而存在,是为了促进主体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价值和认识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价值和认识之间的关系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追求价值是认识产生的动因 ;追求什么样的价值 ,就会产生相应的认识 ;价值决定了评价而不是相反 ;价值决定了人必须进行一种改造性的认识 ;人的认识随着对价值的追求发展。认识是追求价值的必要手段。认识起着沟通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作用 ;人能认识什么 ,人就会有相应的价值追求 ;认识水平和能力从质和量上影响着价值目标的实现 ;认识指导价值活动 ;认识的结果影响着价值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客体是认识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范畴之一。因此加强对客体的研究,将会把对认识论的讨论引向深入,为人们提供一个科学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时至现在,哲学行家们已对主、客体关系和客体的形式、属性等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而笔者试图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揭示一下客体的层次,以参与对客体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正> 一我们通常讲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观念掌握方式。这种观念掌握方式是以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实际的相互作用,即物质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但它又不是同物质的实践活动合而为一,而是可以同物质的实践活动分离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意识、思维活动过程。意识、思维活动也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但这不是主体物质地抓住和改造客体,而是主体观念地抓住和改造客体。意识、思维活动观念地抓住和改造客体,主要是通过各种意识、思维的形式来实现的,但又必须借助于语言这种感性的中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