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和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等有重大价值。基于此,通过文献研究法,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现实困境和实践进路为主要研究内容,分析得出数字化转型面临传统理念对数字思维的束缚、数字技术对价值引领的桎梏、数字素养对教育融合的掣肘等多重困境。为此,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提质增效,应注重理念革新,增强数字化思维;强化价值引领,传播主流价值;提升数字素养,增强数字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数字技术是引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结构、功能、价值上的耦合,为数字赋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适切性、可行性证明。数字技术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升级迭代和实效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一是数字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张力失度带来的数字悬浮、数字依赖、数字至上等错误倾向;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呈现出人的自我、人与人、人与教育、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失调和异化倾向;三是思想政治教育数据的过度采集和滥用带来的数据过载、隐私侵犯、数据安全等风险挑战;四是算法不当产生的算法偏见、信息茧房、算法黑箱等问题。针对数字赋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风险挑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即深化理念认识,明确数字技术赋能的战略定位;加强数字素养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价值;加强数字技术规范,促进技术势能的充分释放。 相似文献
3.
高仓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122-126
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模式向精准思政转变。进入到数字时代,高校应用数字信息技术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让实现精准思政成为可能。与此同时,高校要实现精准思政,必须解决数据获取、数据挖掘、数据应用、数据保护四个难题。为此,从器物、观念、队伍、伦理四个层面提出了高校实现精准思政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天然的内生逻辑,为更好地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铸魂育人的实践作用,要充分把握其价值、问题与实践的三重逻辑。充分理解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课教学、文化传承、方向确证以及精神育人方面的重大意义;逐步厘清红色文化在保障体系、挖掘整合、内核吸引力以及应用方式上的现存阻碍;贯彻落实顶层规划、精神熏陶、行为体悟与物态感染四位一体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服务型政府是本土学者从我国地方政府创新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理论概念,并被中央采纳设定为我国政府治理变革的理想形态。数字化赋能已经并将继续成为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路径。数字化赋能不仅是一种独立的政府治理研究的理论范式,而且已经成为一种描述政府治理实践创新的表达方式,但是个别地方也存在“为数字化而数字化”的现象。基于此,以“技术驱动—组织重塑—治理转型”作为分析思路,阐释了数字化赋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逻辑。从“技术治理”“整体智治”“用户导向”“制度规范”四个维度描绘数字化赋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未来路向。 相似文献
6.
郭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4):97-104
提升针对性是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理论命题和现实课题。把供需对位作为根本前提,把问题导向作为根本原则,把精准施教作为根本方法,把技术赋能作为根本支撑,把协同育人作为根本保障,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理应遵循的实践逻辑。具体而言,做到供需对位,关键要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双向发力;坚持问题导向,关键要通过调查研究弄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究竟要针对什么问题;做到精准施教,关键要因人施教、因时施教、因地施教;做到技术赋能,关键要运用好大数据预测技术、智能算法推荐技术、区块链技术等高新技术;做到协同育人,关键要构筑校内校外双协同育人并举发力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8.
随着数字化社会发展,数字韧性教育被纳入全民教育体系正在成为重要议题。二者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上的有机统一是数字韧性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依据。数字韧性教育作为优质的教育资源,蕴含丰富的教育价值,能够促进个体适应外部变化,不断主动进行外部干预与自我内在调节。以整合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增设实践基地三个方面丰富二者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王巨保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5(4):74-77
新时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机遇的同时 ,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是当前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迫切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原则 ;教育内容、形式、对象和手段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必须同严格管理结合起来 ;必须加强政工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0.
11.
12.
霍登煌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88-95
美育由来已久,其独特育人价值日趋凸显,并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美育肩负着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使命,在生活向度的优势在加速形成。将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其吸引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一环。从耦合机理上看,美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即两者形态属性契合,以鲜明意识形态为内核;目标指向相通,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铸魂根基自洽,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为充分将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必要立足时代,创新以美育人的价值理念;科学规划,把握以美化人的内在规律;借助经典,整合以美培元的教学资源,以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圻海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4(4):71-72
分析了高校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心理学知识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 相似文献
14.
“新文科”和“课程思政”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界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两个热点主题。新文科之“新”在文科教育的变革上主要体现为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新的课程建设思维、新的教育技术手段、新的组织管理结构。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新文科人才培养体系革新的核心内容之一,应主动适应新文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变化,聚焦新文科人才培养目标,担当课程思政育人使命;适应新文科融合创新趋势,推动“思政”与“课程”大融合;运用新文科教育技术新手段,激发课程思政教学活力;立足新文科管理体制新变革,构建全链条式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15.
陈少权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215-21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进行教育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大学生的思想、心理也随之变化,呈现一定的时代性特征。传统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大学生思想、心理发展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凸显。本文主要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创新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针对目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蒙怡馨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4(5):38-45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代课题,元宇宙是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必然面对的技术基础和社会环境。作为新的技术基础,元宇宙将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从零散化走向系统化。作为社会环境,网络沉溺问题、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数字异化问题在元宇宙依旧存在,甚至风险加剧,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在元宇宙中依旧面临着种种危机。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未来掌握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手中,要合理面对数字技术及其引发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处理好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人与数字技术之间的关系,利用数字技术的特征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立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5(3):132-133
人本思想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学生个体的研究和了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任映红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126-13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多管齐下。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积极探索贴近生活的务实化、拓展深度的科研化、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素质提升的实践化、考试评价的科学化,构建出一种立体的、科学的、充满活力的教学新模式,能极大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罗成富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0(3):96-98
环境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从当前情况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环境、社区环境、家庭环境和大众传媒环境等存在诸多问题 ,有待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