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善是伦理学的核心概念,亚里士多德通过对柏拉图善的理念的批判建立起了自己的伦理学,他的伦理学主要探讨的是属人的善,而最高的善是幸福。幸福涵盖了不同的善,但它们也有层次之分,首先,最重要的是理论的沉思,其次是实践德性的善,再次就是身体的善和外在的善。亚里士多德关于善的思想非常丰富,反映了古代伦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哲学,而不是狭义的道德哲学,为了克服现代以义务规范为核心的伦理学的狭隘化,有必要恢复古代伦理学对于善的更广泛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回到中国古代美学立场较易说清问题。我们民族从生命的角度把握美,认定美感是生命力的对接。最初"美与善同意"。后来两者都发展出新意义。在某些层次上可以不统一,但在深层意义上依旧统一。统一的根据是:形式只有能和人的生命活动相应时才是美的,而美的形式可以调校和提升生命,故也是善的。中国古代生命哲学更重族类生命,由此谈善,然而思想家各善其所善,且生命不断展开,因而会出现美与善不统一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生活是不是实践?这是我们在哲学教学和研究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笔者认为,生活是实践,是实践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关于生活,在哲学及科学界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就其广义而言,生活是指人的一切活动,就其狭义而言,生活则是指人们的一种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对他人和社会所提供的物质资料、精神资料、政治服务和其他社会服务的消费活动。由于以往哲学界正是在狭义上把生活排斥在实践领域之外的,故此本文所谓之生活,仅限于狭义生活的范畴。生活就日常所  相似文献   

4.
任何教育活动都不可能摆脱价值的影响。生命教育的价值是指生命教育所具有的优化生命存在、提升生命质量的可能。生命教育到底追求一种什么样的可能?笔者认为生命教育的价值追求应该是帮助人们实现生命与自然、与自我、与社会、与超自然之间的和谐,亦即重塑生命与自然之真,追求生命与社会之善,完善生命与自我之美,向往生命与超自然之圣,从而达到真、善、美、圣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5.
在康德哲学中,至善概念源初的涵义是纯粹实践理性之对象的无条件的总体,其派生的具体内涵是道德和与之一致的幸福相结合的整体。在更具体的层次上,宗教的至善和尘世的至善这两种至善概念贯穿在整个康德思想中,都是富有实践意义的理念。至善的理念作为一种实践的理想,为道德行为提供了指导;作为一种信念,至善能够促进道德意向,对持久的道德生活起必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追求善的生活过程中,为了避免直接民主引发的"多数暴政"和僭主政治对直接民主的恶意利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炼出了善与正义之关系的理论。柏拉图侧重于通过正义的哲学王或法律使善的理念现身,亚里士多德侧重于通过具体的公正谱系使正义现身。善与正义的关系本无优先性之分,但由于罗尔斯重述"正义优先于善"的论断,在反驳罗尔斯论断的过程中,社群主义重述"善优先于正义"的论断,使得善与正义的优先性之争成为西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中贫富悬殊和利益失衡的问题不断加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建设和谐社会最关键的内容其实就是协调利益关系,使整个社会成员得到公平的发展机会,使每个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各尽其能.蕴藏在底层社会成员思想深处的是每个平凡个体都具有的真善美,是道德的闪光点,道德之善不仅能净化人的身心,还能启发他们向更纯洁健康的生活迈进,而底层之善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科学在形而上之善或纯粹善或琦的善的意义上,是善;在彤而下之善或实践善或手段善的意义上,需要针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或科学知识基本上是价值中性的,至于作为研究活动的科学和作为社会建制的科学则包含多一些的价值,它必须在社会的法律框架和人类的道德规范之内运行,否则就会有意或无意地做出非善之举来。当然,以此为理由为科学设置禁嚣,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损害人类的长远利益。不过,作为科学主体的科学家,应该对自己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有清醒的认识,按照科学伦理的规范行事,始终把人类的福祉放在第一位。这样一来,科学也就会在总体上是善了。  相似文献   

9.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易经》由一部占卜之书发展成为哲学巨著。但其真正的价值还未被社会广泛接受,而打着《易经》旗号的占卜行为却有泛滥之势,这是我们宣传善《易》者不卜的动机所在。善《易》者不卜,是历史发展之必然,是人类认识发展之,必然。而且,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及其儒家学派对其持保留和批判的态度。当代的《易》学研究也否定其占卜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0.
另一种善,他者的善;没有他者,不可能有公平正义;善在此岸而非彼岸,传统的善不是超越而是出越,存在胜过非存在。西方哲学没有他者,绝对先在性的“他者”哲学的提出,为哲学之思打开了一条新的通道——对他者的责任就是善,伦理超出存在,无论“我”与“你”,都是为“他者”存在的,这就是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本体的无动无静、无出无入、无思无虑入手,分析了王阳明"无善无恶心之体"命题的深刻内涵.在王阳明的观念中,认识到本体的无善无恶才能证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良知明觉的存在的绝对性,才能保证人生实践实现自由的超越.因此,无善无恶不仅是现实有善有恶的实践修养的根据和本体,还是人生修养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作者认为,"无善无恶心之体"突出了儒学本体论中人生实践的自由超越的特点,揭示了人生道德修养过程所具有的自由快乐洒脱的一面,是对儒学本体论发展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至善是康德纯粹实践理性追求的最高理想和目标,是德性和幸福的统一。德性是其中的首要前提,没有这个前提,至善就不能成为纯粹实践理性的客体,也就不存在至善是否实现的问题。康德为了实现至善设定道德规律和道德公设,但是至善论存在困境,在现实中很难实现。不过,至善论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善的概念是索洛维约夫道德哲学的研究对象。善在索洛维约夫这里有三层含义:一是人性之善,二是上帝之善,三是贯穿于人类历史中的善。在人性之中存在着道德的最初源泉,即人性之善。人应当在这一道德本性基础上保持、促进并且发展这种善的因素,通过人在历史中的这种善的创造,最终达到最高的道德理想也是社会理想,这也就是绝对的善的完成。  相似文献   

14.
<正>"真诚之美至善之悦"温州好达服务体验日近日在BMW授权经销商温州好达展开。在此次活动中,"真"、"诚"、"善"、"悦"等4个主题被巧妙地融入到四个活动和展示区域。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决定》特别提到: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传承的东西很多,而"善"在其中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春秋战国时期,先哲们认为,"可欲之谓善"。这是国人对  相似文献   

16.
在石里克看来,伦理学的使命就是要对“善”做出因果解释。所谓“善”,就是社会要求和希望人们做的,有助于促进人们的幸福和自我生存的行为方式。而它之所为为善的根据就在于合乎人类追求快乐的本性。与功利主义相较而言,两者都将“善”的根据置于人类追求快乐的本性之上,具有快主义倾向,但石里克以“社会欲望”的存在确保社会要求与个人快乐追求之间的一致性,在理论构建上更加圆融。  相似文献   

17.
现代大众新闻传播的伦理实践具有多种价值或伦理目标。依据人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区分及人在公共性与私人性方面的价值诉求,新闻(言论)可以分别界定为公言论、私言论而具有不同的伦理意义:公共生活与公共领域需要较大的自由度以实现新闻与言论的公共善,私人生活却需要对这种自由施加一定的限制以保障个体权利不受侵犯。普遍善同时赋予新闻自由、新闻规制的正当性依据。实现普遍善的关键就表现为以个体善的最小牺牲来获取公共善的最大扩张。  相似文献   

18.
德福一致的问题在中西哲学中的解决显示出各自不同的智慧。康德强调追求幸福是人的义务 ,但又把它置于实践理性的约束之下 ,最终引出了上帝的公设来保证“至善”的实现。牟宗三以孟子的心性本体为依据 ,发掘其内在而超越的特性 ,将德福问题消解在体用之心内 ,使物随心转、心意知物只为一事 ,完成圆善论。实际上 ,他们都还笼罩在理性主体的阴影中 ,从而忽视对展开状态下生活世界的关注。作者认为通向真理的道路在马克思所指出的历史与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生命本原说之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讨论和比较中医学的生命本原说与中国古代哲学的生命本原说。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源于父母之精,生命过程的维系依赖于一身之气。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人与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是存在于宇宙中的桥或气。因而在中医学中,不能说人体生命是由人体内之气生成的,而应坚持和发展中医学的精为人体生命之本原、气为人体生命之维系的理论,并逐渐淡化中国古代哲学的生命本原说。  相似文献   

20.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之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解的主要缺点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仅仅限定在社会历史领域。马克思的能动性思想应理解为主体的能动性 ,实践的能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是把物质实践理解为解释问题出发点的实践唯物主义 ,也就是广义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