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语法的核心问题是句法问题.因此,副词的界定问题既是词类问题,又是句法问题.就目前国内外的副词研究状况来看,副词还是一个没有严格界定的词类范畴.意义的界定标准没有达到“共性”的要求,功能标准的术语界定又不清,这使得划分出的副词总是“有理无据”.副词界定的关键在于厘清副词和句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葛佳才 《学术研究》2007,(9):157-158
在古代文献中,不少副词的个别意义、用法"字面普通而义别",时代、地域或个人特征明显,出现频率、使用范围十分有限,不大为人所知,相关的古籍整理也就往往以常义释僻义、以今义释古义,导致错校误注。例如:  相似文献   

3.
古汉语专书同义词的研究方法与原则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汉语专书同义词的归组可使用"系联法"与"参照法"相结合以归纳同义词的方法;在进行研究时应研究并展示归纳出来的全部同义词组,举出例证,在此基础上描述专书同义词的使用情况并揭示其类型、特点及规律;研究古汉语专书同义词只能尽量做到"穷尽",而无法真正做到"穷尽";在归纳同义词时应遵循从宽的原则,这样才不会将有价值的东西遗漏掉。  相似文献   

4.
副词杂谈     
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副词一直是争论较多的一类词。本文就副词的归属、独用和搭配等问题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孔子问题的讨论,读了许多文章,受了很大教益;但还少见古汉语学者关于这方面的意见。是不是古汉语学对孔子问题的讨论插不进手或者说无能为力呢?不是的。举例来说,《论语》中“人”和“民”,的区  相似文献   

6.
同形词是古汉语词汇系统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同形词的本质是词汇意义的质差。同形词与兼类词有复杂的交叉现象。同音假借、词义引伸、词汇的系统演变是同形词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古汉语通假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已经被人们研究很长时间了,著作不少。近几年中,我也进行了一点调查、研究,有所收获。现在只就几个问题谈些看法。 第一,什么是通假?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它记录同音词,必须根据词义的不  相似文献   

8.
专书语言研究是汉语史研究的基石.共时专书语言研究可描写出断代语言的全貌,历时专书语言研究可反映语言的历史发展.共时专书语言研究和历时专书语言研究综合起来可建构以个体独立的专书为点、以同一时代的专书为纬、以同一地域时代连续的专书为经的立体专书语言研究网络系统.专书语言研究要重视语言现象的“大同”,挖掘其“小异”,不能以语言的“主体”代替“全体”.专书语言研究的必备条件是:穷尽性描写,定量定性分析,比较互证.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古代汉语中的“宾+以”结构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具体涉及:介词“以”与连词“以”的划界;可以充当“以”的前置宾语的词和短语;“宾+以”结构句法特征;宾语前置强调说拾补;“宾+以”结构广泛使用原因的推测。  相似文献   

10.
"大都"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十分常用的副词.对于这个词,大多数人的读法与权威词典之间存在抵牾.权威词典一般注音为"dà dū",而大多数人却读作"dà dōu".读音的混乱为电脑处理中文信息和外国人学习汉语甚至中小学语文教学都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权威词典的注音大多与1985年颁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一致,是以遵循语音发展的历史规律为原则的.但是,普通话审音不应该仅仅顺应语音的历史发展规律,更要考虑共时平面上的理据.副词"大都"是由词素"大"和"都"复合而成的,理应读组成它的词素的音"dà dōu".建议<审音表>将副词"大都"的读音修订为"dà dōu".  相似文献   

11.
古汉语省略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明 《东岳论丛》2007,28(6):69-71
对古汉语省略的研究长期以来存在分类过于简略的问题,以至于目前对省略这种语法现象还看不清。本文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分类,也与现代汉语作比较,以便对古汉语省略做深入的分析,从而进一步说明古汉语语法意合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传统语文学时期古汉语语法研究的总体情况是词法研究领先于句法。但真正的汉语语法学诞生之前,古人对反问句并不是一无所知,因此,首先将历代的传注之书及文字、训诂专著里涉及的有关古汉语反问句的论述进行简要概述,然后以时间为线索,将《马氏文通》后有关古汉语反问句论述的著作和论文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3.
古汉语反义词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中, 反义词的研究与其他方面的研究相比略显薄弱, 特别表现在理论方法及断代、专书反义词研究上。反义词应是同一语言、同一历史时期, 在一定的语境中具有对举关系, 在一个或几个义位上相对或相反而词性相同的词。古汉语反义词研究应从专书入手。古汉语专书反义词的判定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借助文例判定; 依靠注释及书中的有关解释判定; 联系整部书的用词进行判定。通过古汉语反义词的研究, 可以了解一个词的多义系统, 了解常用反义词的发展演变, 还可以补大型语文工具书之不足。  相似文献   

14.
我昔年读书“北大”时,曾听到当时以“选字”名家的刘文典先生讲到陆机《文赋》里“悲落叶于劲秋”一句时,向同学们发问:“你们想想,还有没有另外一个字比这个‘劲’字更好的呢?”还曾听到当时以文宗自负的林损先生讲到《论语》的“辞达而已矣”一句时,向同学们发问:“为什么不说成‘辞达而已’?甚至省为‘辞达耳’?”意思很清楚,刘先生以为“劲”这个实字用在这句话里是最好的;林先生以为“矣”这个虚字在这句话里  相似文献   

15.
自由副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能否单独成句来看,副词可划分为自由副词和粘着副词。从语义、语用、句法三个平面来看,自由副词在语义上大都表示判断(肯定或否定),语用上能传递新信息,句法上能自足。在语体风格上,则表现为口语色彩较浓。关于副词的范围,早期语法著作划得过宽,随着语法研究的深入,逐渐缩小了,但还应缩小,一些被当作副词的词,根据其语法功能,应归入形容词。  相似文献   

16.
借代,是一种修辞格,指“不直接说出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某事物密切相关的名称来称呼它”.借代辞格运用于造词,即借代造词法,指借用相关事物的名称来代替事物的本名,固定在词中.例如:(1)仓促骨肉情,能不怀辛苦?(曹植《赠白马王彪》)(2)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柳宗元《闻黄鹂诗》)(1)中用“骨肉”代“至亲”.(2)用“桑梓”代“故乡”“乡里”,语出《诗经·小雅·小弁》:“唯桑与梓,必恭敬上.”朱熹《诗集传》解释说:“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墙下.”这种现象在古汉语中大量存在,即一个概念本来有确定的词语来表示,而有人却使用另外与之有联系的词语表示这个概念,并且在社会中得到广泛的承认和运用,从而形成借代义,对于这种借代造词,以前很少专门论及,有的只从修辞角度来研究,也是略而不具.本文拟就借代造词的种类和特征、产生的原因和规律以及在语言发展上的作用做一初步探讨.§1.借代造词法的种类和特征1.1种类1.1.1以人的形貌或其他特征代指某种人.如:如仆者,亦岂须眉而巾帼者哉?(沈起凤《谐铎·巾帼幕宾》)“须”是胡须,男子才有胡须,故用“须眉”借指男子.“巾”和“帼”都是古代妇女戴在头上的饰物,故用来代指妇女.旧时用形貌或饰物特征代指女子的还有:粉黛、蛾眉、红颜、指粉、裙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探讨作状语用的频度副词的特点,它的时与体及其在句子中的用法。  相似文献   

18.
古汉语专书词汇研究中同义关系的确定方法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汉语专书同义词研究,要有一套科学而又切实可行的确定同义关系的方法。目前学术界所使用的“替换法”、“义素分析法”、“同形结合法”等,都不适应于古汉语专书同义词的研究。而以“系联法”为主,以“参照法”为辅,二者结合以确认同义关系的方法,具有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并以《论衡》“征兆”类同义词做了证明。  相似文献   

19.
王颖 《学术探索》2013,(4):113-116
本文研究了交互动词与统括类副词“一起、都”的共现问题,交互动词通过与某些副词的共现达到强调交互义的目的的现象,以及连介兼类词和部分交互动词构成的句子歧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运用当前语言学界关于语法分析的三个平面的学说,对古汉语介词的语法作用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进行了解析,既总结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又提出了个人的认识,这是把现代语言学、语法学的理论和方法引进古汉语语法领域研究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