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为一种小说思潮来看心理现实主义小说亦称“意识流”小说,它是我国新时期现代现实主义这个大思潮中的小文学思潮。换言之,它是现代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一股支流。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在前几年也曾经引起过人们的热烈讨论。不过,那时人们还没有使用“心理现实主义”这个名词,而是采纳“意识流”的说法。之所以把“意识流”换为“心理现实主义”,不是作者喜欢杜撰名词,故意标新立异,而是因为产生于新时期的这个文学思潮的确不同于西方的“意识流”文学,它既有非物质主义的潜意识表现,又有传统的现实主义的因素,所以用心理现实主义来概括是恰切不过了。虽然这个名词曾经被西方的一些理论家使用过。  相似文献   

2.
因为对笔下人物的刻画细腻、真实 ,注重从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原因来描写事件 ,亨利·詹姆斯被人们冠以“心理现实主义大师”的称号。本文以亨利·詹姆斯的创作手法为切入点 ,指出心理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内在关联 ,以及与意识流小说在创作技巧、表现等方面的不同 ,从而明确亨利·詹姆斯的小说与意识流小说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因为对笔下人物的刻画细腻、真实,注重从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原因来描写事件,亨利.詹姆斯被人们冠以"心理现实主义大师”的称号.本文以亨利.詹姆斯的创作手法为切入点,指出心理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内在关联,以及与意识流小说在创作技巧、表现等方面的不同,从而明确亨利.  相似文献   

4.
试论路翎的心理现实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翎创作的最主要特点 ,就是他的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相一致的现实主义特色 ,抓住了路翎创作的心理现实主义 ,也就把握了路翎创作的神髓 ,真正理解了路翎  相似文献   

5.
198 7年几乎与“先锋小说”同步在当代文坛出现了一股强劲的小说创作潮流即“新写实小说” ,还有人将其称为“后现实主义”、“现代现实主义”、“新写实主义小说”、“新小说派”等。面对这股小说潮流有评论者说它是现实主义 ,有人说它是现代主义 ,还有人说它是自然主义 ,说法众多 ,不一而足。新写实小说虽有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诸多方面的“新”的特性 ,但从大的范畴上看它仍是属于现实主义的 ,它的“新”只是现实主义在新的时代环境下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6.
最近,中文系师生召开了一次科学讨论会,对邵荃麟同志提出的“现实主义深化”理论,进行了初步的剖析与批判。会上首先剖析的是:邵荃麟的“现实主义深化”,是什么性质的创作方法,它与资产阶级批判现实主义有什么关系?发言的同志认为邵荃麟同志在“现实主义深化”理论中,提倡写“矛盾错综复杂的人物”,写“几千年来个体农民的精神负担”,写“阴暗心理”’这完全是资产阶级批判现实主义的翻版。邵荃麟同志提倡写“阴暗心理”,写“矛盾错综复杂的人物”,实际就是提倡写“精神猥琐”、“內心分裂”的人物,而这正是资产阶级批判现实主义的一贯特点、一贯手法。资产阶级批判现实主义包括它的一些特点的形成,有看深刻的历史根源与阶级根源。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7.
<正> 现实主义是文学的基本潮流之一,也是建国以来我们最常用的文艺术语之一。一九五六年以前,我们对于现实主义的理解,一般都是依据恩格斯的定义,认为“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之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①一九五六年以后,我们则更多地依据高尔基的定义,认为现实主义就是“客观地描写现实”②,就是“对于人和人的生活环境,作真实的、不加粉饰的描写”③。从二十多年文艺批评的理沦和实践看来,一种带普遍性的理解大致是这样:现实主义就是按照生活本身的形式,运用典型化的方法,真实地再现现实。也就是说,现实主义具有以下几个要素:一、再现客观现实,二、真实性,三典型化,四、生活本身的形式。这样的理解显然是来自西方的现实主义理论,特别是来自高尔基的现实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8.
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既是纠正“拉普”文艺路线的错误,也是为了吸引“同路人”作家和争取高尔基回国,此外还与苏联公开发表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论现实主义的信有关。但恩格斯所说的立足于对历史环境的真实把握、具有批判精神的“充分的现实主义”,在这里变成了维护共产党领导、歌颂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的“社会确认的现实主义”。这种“现实主义”要求为党的政治服务,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描写现实,有其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但如果理解偏差、执行失当,也会给党的文艺事业造成损害,需要进行科学的辨析。  相似文献   

9.
一拉萨尔创作《弗兰茨·冯·济金根》剧本,缺乏现实主义精神。马克思指出:“你就得更加莎士比亚化,而我认为,你的最大缺点就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恩格斯指出:“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马克思关于“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的提法,与恩格斯“不应该”“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的提法含义相同。“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对莎士比亚创作思想、创作特征的高度概括。莎士比亚从客观社会生活出发,遵循艺术规律,按照现实主义文艺的整体构思,现实主义文艺创作的题材  相似文献   

10.
安德森在《小镇畸人》中淡化了传统小说中的情节要素,而大量运用了心理描写、精神顿悟、象征等手法,按照人物的心理变化轨迹来表现复杂社会背景下人类深刻的精神危机。《小镇畸人》是美国文学史上较早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对其后小说心理现实主义的发展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斯蒂芬·茨威格以他的小说闻名于世.国内知识界对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人文主义情怀、对女性形象的细致描述以及心理现实主义的运用.本文另辟蹊径,通过对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和社会背景的深层分析,揭示出男性权力中心话语对他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一维Stefan问题行波解的稳定性,并对已有文献的结果加以推广,得到了行波解估计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施特凡·格奥尔格是20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德语诗人之一,“格奥尔格圈”是当时最独特的文学和文化现象之一。由于格奥尔格与纳粹当局的微妙关系,也由于其作品独特的美学旨趣,人们对格奥尔格的接受可以概括为极度崇拜和赞扬,极度误解和拒斥这两个极端。本文论述诗人的创作历程及其各作品的主要特色以及“格奥尔格圈”的概貌和基本性质,简析诗人与其时代特别是纳粹当局的关系并介绍近年来格奥尔格研究在德国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格奥尔格的诗歌给人突出的印象是独具匠心的严整结构和精致编排,而忽视现实要素和质料内容,他在诗歌语音效果上竭力营造匀称优美的效果,不惜使用古奥冷僻的词汇,甚至杜撰新词。不单如此,语言、语词也在格奥尔格那里获得了不同于流俗之见的特殊意义。这种内衣外穿的文学表现形式和别具一格的语言观是对当时思想界从认识论向语言学转向的呼应,还是另有深意?格奥尔格作如此处理的原因是他所身处的诸神隐遁的时代所致,诗歌只剩下外在的空壳即形式令诗人凭吊原属于古典时代、如今失落了的总体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 Friedman 方法和 Banaeh 压缩映照原理,对于带有一般初始条件双自由边界Stefan 问题的局部解进行了探讨。证明了解的存在唯一性以及对于初始条件的连续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双自由边界 Stefan 问题的解对于初始条件的单调相依性,以及该解和一个Volterra 型的非线性积分方程组的等价关系。本文所得结果,是对 R.Canno,D.Hill 及 A.Friedman 相应结果的推广。  相似文献   

17.
运用传统的、改进的和替换的热平衡积分法求解了一维单相融化问题,在不依赖精确解的情况下比较了3种积分方法近似解的精度.结果表明:在固定温度边界条件下选取二次函数近似时,传统的热平衡积分法较改进的和替换的热平衡积分法更准确,随着Stefan数的减小,3种积分法结果的误差都在减小.  相似文献   

18.
弗洛伊德于20世纪初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不仅深深的影响着西方的许多作家,同时也被东方的文人所接受,但处于东西方不同文化氛围中的茨威格和施蛰存却在各自的创作中有着不同的表现一位直率显露,一位朦胧雅丽.然而,相逢何必曾相识,他们小说中对人的潜意识的展示却是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19.
茨威格《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中“陌生女子”对于自己执著奉献了一生的爱情默默诉说,曾引起众多读者的感慨与思索。本文以“陌生女子”临终前的这一份爱情表白为出发点,阐明了人世间真挚情感的存在不仅应该大声表白而且一定要表白清楚。文章进一步指出现代女性对于爱情应该拥有自己的主张,要学会在纷繁芜杂的社会中守护自己的精神领地。  相似文献   

20.
斯蒂芬·茨威格的传记文学充满人文主义精神,突破传统传记的叙事真实,在写实的基础上融入微妙的心理感受,把心理分析充分地运用于叙事,将心理描写与作家人生观紧密结合,塑造了独具特色的传记人物。这些都与他独特坎坷的人生经历、丰富的学识修养和与生俱来的敏锐力分不开。茨威格的大师模范作用将引领后人,引导文学向着更微妙的境地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