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尔都塞从结构主义出发,将意识形态定义为非科学,而马克思主义则是与之相对立的科学。阿尔都塞还注意到了与社会实践、物质相关的意识形态,把它与纯理论的意识形态区分开来。但是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是结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混合,这就难以避免其理论中的自相矛盾。最后,阿尔都塞陷入了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又是意识形态的理论困境,走向早期理论的反面,得出了意识形态不可能超越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阿尔都塞把"意识形态"理论唯物化,他试图把意识形态从意识哲学的论域中解放出来,使得意识形态独立于社会统一体,成为社会结构中的独立要素。他把马克思语境中作为政治口号的"意识形态"提升为具有本体论意义的物质存在,意识形态从观念批判走向政治行动,意识形态被看作国家机器的实践效应,再生产出政治权力批判话语。但是,阿尔都塞并没有把意识形态泛化为包括拜物教理论在内的一切批判话语,而是同国家统治联系在一起,并强调意识形态统治的阶级性。他不仅仅反对自卢卡奇以来的人本学马克思主义,更拒绝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同时与朗西埃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划清界限。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唯物化终结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文化批判思路,重新改造历史唯物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但他没有解决意识形态唯物化所暴露出来的政治实践与哲学理论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普兰查斯(Nicos Poulantzas)是20世纪7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他在发展意识形态部门理论,分析意识形态阶级斗争时,既受到阿尔都塞和葛兰西的影响,也对阿尔都塞和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有所修正.尽管仍有不足之处,但普兰查斯有关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斗争的许多论述,尤其是他结合具体历史事件来分析意识形态的方法,依然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4.
阿尔都塞论意识形态的多重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晓慧 《兰州学刊》2006,1(1):27-28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独树一帜,这不仅表现在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观点,而且在于他把当时出现的新的科学成果作为自己的方法论,对意识形态的特征作了深入的阐述,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5.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独树一帜地建立了一种意识形态学说,在《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研究笔记)》一文中,阿尔都塞阐明的意识形态具有非强制性的、永恒性的、主体性的主要观点,在本文中作者详细分析了阿尔都塞的论述,并阐发了各个特点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6.
1968年"五月风暴"后,阿尔都塞从上层建筑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社会展开批判。他深入考察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首次提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概念。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包括宗教的、家庭的、法律的、政治的、工会的、传播的、文化的等多种类型。在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在意识形态传播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还开创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意识形态问题的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阿尔都塞把意识形态置于存在论的背景之下进行研究,认为意识形态乃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他的意识形态观具有存在论性质的维度与特性;阿尔都塞的局限性在于,他只是批判现存的实践,而没有建议一个可供选择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离开了传统的研究框架,提出了一种描述性的意识形态理论,提出意识形态与真/假无关、意识形态是主体性的中介等一系列挑战性的命题。但是他的理论也存在个体/主体位置在其中过于灰暗,具有浓重的悲观主义、理论主义倾向等问题。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理论则是阿尔都塞理论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同时针对阿氏理论当中的不足,极其强调个体/主体的能动作用,重视阶级性,把阿尔都塞描述性的意识形态理论拉回现实;更重要的是,他使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从关注与主体的关系转到关注与身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阿尔都塞与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尔都塞在研究意识形态理论的过程中,提出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概念,进而探究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功能及其运作机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齐泽克借鉴拉康的“镜像”理论,探讨了意识形态的想象功能,揭示了“意识形态幻象”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内在关系,对阿尔都塞的理论作了必要的修正和补充。阿尔都塞与齐泽克在意识形态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推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新研究路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方珏 《兰州学刊》2006,(12):24-27
阿尔都塞作为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当代西方人文学术领域和左派政治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对阿尔都塞的《皮科罗剧团,贝尔多拉西和布莱希特(关于一部唯物主义戏剧的笔记)》的文本解读,通过其具有独创性的意识形态理论分析论述意识形态与文艺的关系,并揭示这一理论对当代文学/文化领域的理论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