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中国绘画的审美理想是人与自然的统一,西方绘画一直致力于对自然的摹仿,到近现代两者趋向注重艺术主体情感的主观表现.  相似文献   

2.
3.
一、老、庄之道:从自然到自由“道”是老子思想的最高范畴,也是其“逻辑”起点和立论基础。就老子的言语而言,“道”似乎是先于天地万物并且产生天地万物的一个“东西”,即:“道”是天地万物产生的根源,没有道,就没有天地万物。比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  相似文献   

4.
“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方式是中国哲学的典型特征。以孔子和老子为例,孔子将“仁”作为理论基础,认为具备“仁”的君子应该恢复古代的礼仪制度,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依据和社会运转的价值标准。老子的“道法自然”是一种人对于天道的认识与行动,对于天道的洞悉是人获得本质存在的基础和前提,人在顺应“道”并向其回归的行动中超越了生灭变幻,得到了永恒。“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
“哲学”作为一门学问抑或学科称谓,是引自西方的舶来品,但哲学思想及观念在中国则是源远流长,以阐述世界观及方法论见长的诸子思想均属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其中道家思想最能体现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和哲学理念。作为集道家思想之大成的《淮南子》,以老庄思想为根基,采撷儒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之精华,是“非循一迹之路”而守正创新。《淮南子》从“道”出发,以“无为”为主旨,将天道之无为演绎成人道之无为,以求人道符合天道,创新性地诠释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精要。《淮南子》倡导“无为”是为了践行“无不为”,倡导“天道”是为了宣扬“人道”,将出世与入世统一到一个新的高度,是对道家乃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贡献,于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中华民族崛起及复兴都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道”是老子政治世界的基础与核心,集中表达了老子对理想政治的憧憬.道是世界的本原,也是理想的治国之道.自然无为既是宇宙人生的最高价值,也是国家治理的至高境界.在老子看来,体道圣人是实现理想政治的前提;无为而治是实现理想政治的核心;小国寡民则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社会状态.  相似文献   

7.
老子的“道法自然”命题内涵有至上神的非人格化、多元化和动态化趋向,这有助于破除对人格化一元神论的迷信,避免狭隘和偏执,有化解宗教冲突以及社会冲突的作用,它对于解释神与恶的共存的矛盾也是有力的;同时,这一命题反映了老子宗教价值观的人文化取向,理性是老子思想的重要特色,宗教理性观要求正确区分宗教与信仰的关系,反对迷信事物;这一命题也反映了信仰道德化取向,这是老子学说能够积极参与到现世社会生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道”是道家思想体系的核心,“自然”是“道”的根本属性,“无为”是“自然”的表现形式。在道家看来,天道自然无为,人道应该遵从天道,顺应自然,方能“无为而无不为”。  相似文献   

9.
当前,人类社会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自然"这一重要哲学范畴,并深入讨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他以"道法自然"为哲学逻辑起点,体现了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的早期萌芽,对构建当代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史前时期彩陶、岩画等表现题材多以人和动物为主 ;商周至先秦时期的艺术家的工作是为了实现奴隶主贵族实用功利目的 ;秦汉 ,人们对自然界美之为美的规律还未被掌握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学思想突变 ,人们开始关注生命价值 ,寻求寄托 ,在自然观照中获得了满足 ,自然山水自然进入绘画中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提出的“人化自然”命题 ,深刻地揭示了人类通过实践和思维活动与自然界不停地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在西方 ,人们过分地强调了主客对立和以人为主导、征服自然、统治自然 ,在物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 ,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信仰危机。人们在寻求解决“主客二分”的过程中 ,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过分地看重“天人合一”。而马克思的“人化自然”命题 ,则是对“主客二分”与“天人合一”思想的扬弃  相似文献   

12.
《周易》以“意-象-言”这种方式展开易道,它体现着古人展开道论的根本方式,也即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以这种展开道论的方式、思维方式为研究方法,诠释古人的思想,即所谓“意象诠释”。这种传统思维方式,在《老子》中表现为“道-象-物”这样的道论结构。老子“自然”的观念,贯通老子道论的各层面。在这一结构中,“道”为体、为微;“物”为用、为显;“象”乃道之流行展开、显微之间。道体自然,流行亦自然,展开而实显为万物自然。道体自然,其义只能称“无”;流行自然,其义“无而有象、象而无形”,恍惚、窈冥;万物自然,即方圆万象。  相似文献   

13.
老庄天人哲学思维中的"道法自然"具有两层含义,从宏观来说,自然是指事物的本然状态,从微观说,"自然"实为顺乎自然、追求自由的精神状态。这两层含义的本质实为"内外兼顾"。道教吸取了老庄归于自然之道,以宗教的形式成功地诠释了这种"内外兼顾"的意蕴。无论在向外求索的外丹炼制还是在向内求索的内丹修炼过程中,道教的终极目标均在于成仙,仙的本质就是道法自然,唯神是守。道教的双向修炼实则为老庄"道法自然"的科学精神与追寻自由的人文气质的历史传承,这一传承伴随着"天人合一"思想的宗教性过渡。  相似文献   

14.
建筑是文化,是艺术。艺术是相通的。本文从绘画艺术的角度出发,分析中国画所反映的艺术精神,通过对传统建筑中群体院落———单体建筑———建筑中的绘画艺术点染的具体分析,指出中国传统建筑蕴含着一种如画和谐之美。为在现代建筑创作中,探求一种新的建筑民族风格表达手法。  相似文献   

15.
西方思想以物我对立、主客体对立的方式去看待自然,自然是人通过理性去认识和实践的对象;中国哲学主张"天人合一",人以想象和感悟来体验自然.这两种不同的认知自然的方式对于各自的风景绘画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们无论在绘画题材、表现手法、艺术风格、创作过程还是作品欣赏上都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道法自然作为深生态智慧的基础,直接导引着中国古代艺术创造的基本脉络及其艺术境界的生成.道法自然指向生命存在的本然状态,也必然指向生命的创生精神,凸显艺术的生态审美境界.道法自然也是艺术创造的一切法则的依据,只有以"自然"为至法,才能创造出"天籁"之作.  相似文献   

17.
“天人合一”作为儒、道、释三家共同的思想认知 ,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亲和关系。天与人之间的这种和谐关系深深影响了中国古典艺术的自然美学观。这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 :欣赏自然万物以娱心适性 ;反对雕琢造作以求浑然清新 ;反对情景相隔以求情景交融。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的和平思想资源中,道家是重要的一派.其和平思想涉及道法自然论、无为无争论、齐物论、退避归隐论、小国寡民论.与儒家秩序的和平论相互补充,足以形成中国的和平主流文化,对世界和平做出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西方经济学》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应用老予“道法自然”的思想,深入思考了《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的规律,对如何提高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不言之教”、“无为自化”、“图难于易”等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老子“道法自然”说的美学内涵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的美学观点同他的整个哲学思想的核心——“道”有着直接的联系。“道”是老子以自然之美为核心内容的美学思想的出发点。老子的美学思想从根本上说就是自然美学思想和自然审美观。老子的“道法自然”说体现了他的审美观念、审美认识、审美判断、审美情趣、审美方式和审美目的,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实际上成为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一个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